衡陽人非常重視傳統節日,至今仍保留著春節、元宵節、二月八日、清明、端陽、七月三十日、中秋節、重陽節、小年等節日。每個節日都有不同的內容和表現形式。
農歷正月初壹是春節,春節最長。準備工作從上壹個農歷年65438年2月24日“小年”開始,壹直到次年65438年1月5日“元宵節”才結束。春節主要是慶祝過去壹年的豐收和對來年的美好祝願。這是民間最大的節日。家家備好酒好菜,妳來我往,* * *也壹樣祝福妳。從春節到元宵節期間,會有舞龍舞獅的慶祝活動。特別是“龍”的品種很多,有七巧龍、布帶龍、稻草龍、板凳龍、集聚龍、竹龍、紙龍、滾地龍、香龍、棉龍等。舞龍舞獅隊陣容強大,熱鬧非凡。新年要到午夜才會結束。宋末,文天祥在湖南行刑期間駐紮衡陽。他的代表作《上元張燈記》生動地描述了衡陽地區裝飾燈籠、舞獅舞龍、擊鼓的盛況。
二月八日,又稱廟會、老農節,是農民買賣農具的節日。在這壹天,需要購買家具的農民會到二月八日,那些手工業者和商人會把他們自制和自營的農具像展覽壹樣放在集鎮街上,讓他們自己選擇。竹木鐵器,規格多樣,品種齊全,價格合理,交易公平,銷售暢旺。買賣雙方都會沖動而來,滿意而歸。
清明節是悼念祖先或革命先烈的節日,後人準備祭品到墳前以示緬懷。農歷五月初五,據說是紀念我國詩人屈原的節日。端陽節主要是吃早餐,喝雄黃朱砂酒,吃面,吃粽子。早上,我會在湘江、何磊和蒸水賽龍舟。觀眾大呼過癮,很好玩。農歷八月十五的中秋節是月圓之日,也是人類團聚的時刻。俗話說“逢年過節更思念親人”。那天晚上,全家人坐在期望明月的地方,壹邊喝茶,吃月餅,吃糯米糕,壹邊互相傾訴,思念遠方的親人,直到深夜。
衡陽人喜歡看戲、聽歌、唱歌,所以地方戲曲、歌曲種類繁多,也廣為流傳。主要有戲、湘劇、祁劇、地花鼓戲、木偶戲、皮影戲、花臉戲、漁鼓、絲弦戲、小調、荷花戲、蓮香戲、牽邊戲、布維戲、獨角戲、瑤族談笑風生。衡陽古畫戲是群眾喜聞樂見的劇種之壹,以“三小”人物肖丹、蕭聲和醜角著稱。它起源於清朝順治年間,由衡山“采茶調”、衡陽“車馬燈”等民間歌舞發展而來。因聲腔語言相似,俗稱“衡陽花鼓戲”。後來逐漸流入省內其他地區。在1983編輯的《中國戲劇湖南卷》中,流行於湘南各地的古畫戲統稱為“衡州古畫戲”。湘劇是湖南地方戲劇的壹種,300年前從周邊縣流入我市。受當地方言影響,逐漸演變成具有衡陽特色的衡陽湘劇。祁劇因發源於祁東、祁陽(原為壹縣)而得名。明中葉由益陽調傳入啟東、祁陽,與當地民歌相結合,誕生了這壹新劇種——祁劇。
這些戲曲用當地方言,唱做結合,配以樂器,親切有趣,很受群眾歡迎。古畫歌劇《趁熱打鐵》曾在全國錄制播出;湘劇《醉打山門》在1952首屆全國戲劇觀演中獲得主角壹等獎。“醉拳”在北京很有名!
衡陽也被稱為“故事之鄉”。神話、傳說、寓言和笑話在民間廣為流傳,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人們在飯後或在田裏工作時講笑話和故事來娛樂自己和緩解疲勞。長輩們也把講故事、講笑話作為對那些勤奮、聽話、努力學習的孩子的壹種“獎勵”。我市近年出版的《民間故事集》共收集了600多個童話故事,從各個方面反映了勞動人民的審美情趣。這些神話充滿了神奇的幻想,是人類文明早期對客觀世界自發而天真的反映。傳說和故事包含了壹些歷史的精華,用來表現人們對歷史上壹些人和事的認識和感受。比如表現了“大禹乞金”的神話,面對困難依然積極進取;贊美傳說“割管帶”清正廉明,不畏強權強暴;謳歌革命領袖與人民群眾血肉相連的故事《過九道坎》,從不同角度反映了人民群眾的“心理期待”。因此,每個人都知道每個人都知道蕭玉。
民歌民謠也是衡陽最流行、最口頭的說唱文學,涉及內容多樣,有勞動歌、時政歌、禮儀歌、情歌、生活歌、傳奇歌、兒歌、雜歌等。歌謠樸實、自然、甜美,通過在田間或在婚喪喜慶場合演唱來表達。有些歌謠不僅是娛樂劇本,也是勞動人民交流感情、傳播技藝、揚善鞭撻醜的壹種方式。《九工十八匠之歌》中“窯工之歌”的歌詞是:“泥要熟,水要勻,磚要八角清……”再比如《十裏送郎壹亭》的歌詞:“壹裏送郎壹亭,挽臂勸;姐姐有父母的高門,所以她很難和蕭郎私奔。勸郎不要亂花錢,要積財節飯好討好...“就是壹個例子。它生動活潑,家喻戶曉,在民間廣為流傳。
“沒有辣味什麽都做不了”講的是衡陽人對辣椒的愛好。衡陽人喜歡鹹辣的食物,尤其是辣椒是家家戶戶必備的調料。農村家家戶戶都種,尤其是啟東的“燈籠椒”,衡山的“朝天黃”。前者是菜椒,辣甜,肉厚大;後者雖小但全是辣椒,多用於調味。每年秋天,辣椒紅了以後,就摘下來曬幹,吃的時候就磨成粉裝盤。往往碗是紅色的,讓外國人望而生畏。衡東的食物很鹹。喜歡吃清淡食物的人第壹次去做客,需要提前和主人家打招呼,否則就要“和主人家分鹽”。衡南等農村的飲食規律與城市正好相反。早餐和午餐是晚餐,有酒和蔬菜,晚餐則很隨意。只吃面和粥。
衡陽民間至今仍有不同的偏食。常寧人喜歡吃糍粑,糍粑是糯米搖制而成的。吃的時候沾上白糖、芝麻、豆粉混合的食材,軟軟的,甜甜的。啟東人喜歡把魚做成魚凍,有時還會用魚翅、魚鰓、魚鱗等廢棄物洗。煮到壹定濃度時,去渣,再加入油、鹽、蒜、姜、醬油、味精等調料。冷卻後變成膠狀的魚凍,非常好吃,是當地的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