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和粉彩的區別
粉彩文獻有多種不同的記載,以下為摘抄:《陶雅》雲:“康窯富青綠,故太陽難畫,雍正輕美,故有粉,無粉者,亦無其他之質。”《六宅飲瓷》日:“康熙硬彩,雍正軟彩,硬彩,說色彩很濃,釉面襯托其上,略凸起;軟色又稱粉彩,是指顏色深沈均勻,硬色豪華深沈,粉彩華麗灑脫。”以上兩種情況,不難看出康熙五彩的紅綠色彩很濃,所以日本人的硬色,雍正粉彩是粉而勻,淡而美,日本人的柔色。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瓷器》壹書使五彩和粉彩的區別更加清晰。文日:“古彩與粉彩合稱五彩。古色是我國的傳統裝飾,在技法上以單線繪制,但色彩豐富而不刺目,顏料的使用也是就地取材。若以皂礬(陳為佳)為明礬,則在明礬中加入少許鉛粉使其呈黃色,在銅花中加入鉛粉石粉使其呈綠色,在綠色料中加入鉛粉石粉使其呈紫色。祖母綠的顏色是楊翠,其次是崔光,範宏是主要顏色。粉彩以無骨畫為基礎,其原料除模仿古代色彩外,還創造出胭脂紅、羌水紅等幾種色彩,均以赤金、水晶材料制成,其色如海洋綠、海洋黃、海洋白、祖母綠等,均以硝粉、石粉、硼砂制成。”上面說的區別是:壹是技法,五彩畫是單線平畫,粉彩畫是無骨畫;第二是顏料的使用。粉彩除了模仿古代色彩,還創造了胭脂紅、羌紅、海洋綠、海洋白等幾種顏料。從我館清康熙五彩花鳥草碗與雍正粉彩筆筒的對比來看,我認為康熙五彩碗畫面緊湊得體,花鳥草繪生動自然,比鮮艷多彩的更為優美動人。但與雍正粉彩筆筒相比,五彩碗色彩單調,紅是紅,綠是綠,層次感少。雍正粉彩筆筒畫面柔和淡雅,因為粉彩材質混合鉛粉和玻璃白,花紋凸起,層次分明,立體感強,明顯優於多色。這也是粉彩經久不衰的原因。廣材也起源於景德鎮,很多陶瓷書籍都談到了廣材,但寥寥數語,只有後來的《竹園陶論》比較詳細。文日說:“清朝中葉,船只和生意很多,歐洲的中華瓷器是中國商人喜歡的。他們在景德鎮燒制白瓷,運到袁玉娥,並雇傭工匠模仿西方繪畫方法進行繪畫。封面購自景德鎮,畫也是廣東河南廠加的。”他還說:“今天,在廣東中部出售的饒瓷器在袁玉娥仍然是彩色的。由於雜用外來色彩,饒瓷在色彩上也略有不同。偶爾畫筆極其精美,色彩炫麗,與幹粉彩相似。”《竹園陶論》把廣材的特色說得很清楚,因為乾隆年間,景德鎮曾仿燒廣材產品,可以說:“雅全觀”勝於廣材。廣材的早期主人是景德鎮人。他將彩色、粉彩、琺瑯等傳統技法和材料吸收到廣材,兩者之間的互動是壹定的。然而,區別是明顯的。據已故唯壹壹位三代為廠工匠的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趙先生說:“廣材的色彩特色,除了部分原料來自景德鎮外,大部分是在廣州制作或改裝的。”顏料大致有以下幾種:壹是水藍,當地稱之為崔光,是壹種鮮艷的藍綠色,像藍色和白色;第二種是西紅,類似江西景德鎮的胭脂紅。據說粵西紅是用水切的,江西是用油切的,所以粵西紅細而勻,江西粉彩胭脂紅粗壹些。第三,幹紅,像範宏但比範宏更淡更新鮮;四是大綠,比江西的大綠略綠,有的黃亮;五、麻色,類似於黃麻膚色,略濃而明亮,是畫西方題材的常用色。這種顏色在廣材很常用,在江西景德鎮的五彩和粉彩繪畫中很少使用。比如“廣材外國風景盤”就用了這種顏色;第六,廣材喜歡用金燦燦、閃閃發光的顏色,而較少使用五彩和粉彩。如圖《同治廣材圖雙鶴耳瓶》就是這樣的作品;第七,茄色,由西洋紅和水藍制成,呈紫色,但沒有江西茄紫豐富。在裝飾設計上,除了吸收五彩、粉彩等藝術精華外,為了滿足外銷的需要,兼顧外商的要求,模仿西方的藝術形式,如強烈的裝飾花紋、多金的色彩、強烈的色彩對比、鮮紅、大綠等。,並且還給出壹些外商定制的國外商標和紀念裝飾樣品,比如圖中的“廣材等離子扁瓶”,完全是按照外商的要求定制的,工匠和手藝人根據器皿類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布局和裝飾,更多的人喜歡用地開光(廣材廠稱為“鬥方”)。圖案壹般有棱有光有地,然後把主題內容放在中央,主次分明,相互襯托,這是廣材瓷在設計上的又壹特點。還有壹個最根本的區別,就是五彩的畫法逐漸采用了工筆的畫法。五彩和粉彩是不同的,除了顏色和裝飾圖案。五彩、粉彩多為傳統裝飾,是為了迎合當時統治階級或國內文人的口味而設計的。外銷瓷品種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