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實物模型是我國古代醫藥廣告中的又壹奇妙之處。如懸壺便是藥店、診所的標誌,壺是古代盛藥的葫蘆。壹些走江湖的郎中也身背葫蘆,作為行醫的招幌。有的藥店還懸掛陰陽魚作為象征。中醫藥學以陰陽五行學說為理論基礎,自然也就用了太極圖為誌徽,但在醫藥行業中多稱之為陰陽魚。
在醫藥書籍上常印有太極圖,而在中藥鋪門兩側的招幌上,則是在壹串膏藥、丸藥或馨下面掛條魚,既以魚諧音愈,表示治愈,又左右兩魚合而為壹太極。
因為魚不分晝夜,總是睜著雙眼,懸掛陰陽魚就意味著這家藥鋪不分晝夜為病人服務。把陰陽魚和醫德觀念聯系起來作為醫藥的誌徽,就更富有象征性了。
又如某眼藥鋪所繪藥品“眼藥酸”的商標,是壹個頭戴皂色高冠,身穿橙色大袖長袍者,此人身前身後掛有成串的眼睛球,所戴冠的兩側也各嵌壹個眼睛球,冠前也挑壹個眼晴球,身挎壹長方形袋囊,上面也繪壹大眼睛球。
直至明清時期的北京眼藥鋪,懸掛的白木板上還是繪著幾只人的眼睛。有人用牛、馬、豹、魚骨、海龍等形狀作為廣告市招,效果都比較好,這類醫藥廣告至元明清時期以後,更加普遍。
還有壹些串鈴賣藥的江湖郎中,壹手持串鈴搖動,壹手持招牌,在民間流動行醫,或設地攤賣藥兼為人治病。為求人來買,有的郎中常持竹板敲打,並用嘴宣傳,江淮地區稱此為“賣嘴郎中”。
總之,我國傳統醫藥行業很早就進入市場並且有自己的廣告傳播方式,在醫藥廣告時間和空間的歷史演進中經歷了由動態至靜態,從實物至抽象的各種演變過程。文字式廣告、名人式廣告、對聯式廣告、實物式廣告也在其傳播過程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和有益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