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郭沫若自家考證,郭沫若乃唐代山西汾陽王郭子儀的後代,四川省在樂山市沙灣區沙灣鎮郭沫若舊居裏,至今還掛著“汾陽世第”的黑底金字牌匾。他本人少年時代也曾在課本上自署“汾陽主人”。
1965年12月4日,郭沫若先生作為“汾陽主人”,第壹次踏上汾陽的土地。當他來到汾酒廠時,早已被久遠就聞到的酒香所吸引,他興致勃勃地觀賞了汾酒、竹葉青酒生產流程的全過程。家鄉人民淳樸好客的性格深深打動了他,在包裝車間,他壹定要親手參加勞動,包裝汾酒。壹個老師傅細心給他講解後,他便認真地鋪平第壹張包裝紙,包好了,但不理想;又包了壹個,稍好點;第三個,完全符合要求。他壹口氣包了8個才罷手。郭老對大家說:“喝酒人要想到做酒人的辛苦,妳們的酒遠銷五大洲,為國爭了光,謝謝妳們啦!”
中午,酒廠擺宴為郭老接風。當大家正要舉杯痛飲時,郭老的隨行醫生出面幹涉了:“您的身體可不允許多喝酒咽!”郭老幽默地說:“到了家鄉不喝酒,真是枉有此行,今天我就不聽妳的了。”
壹直喝到半醉,郭老才停斟。當主客都以為郭老要休息時,郭老卻突然詩興大發,為了感謝杏花村人的盛情,他揮毫寫下了“杏花村裏酒如泉,解放以來別有天,白玉含香甜蜜蜜,紅霞成陣軟綿綿。折沖樽俎傳千裏,締結盟書定萬年,相***舉杯酹汾水,騰為霖雨潤林田。”的千古名篇。
毛澤東揮毫《清明》詩
1959年黨中央廬山會議期間,曾與毛澤東在紅軍時期患難與***的老戰友賀子珍同誌闊別20年後,在廬山與毛澤東會面了。戰友相逢,情深意重,毛澤東分外高興。晚飯時,毛澤東用這裏的名菜“石雞”、“石魚”、“石耳”招待賀子珍,這些名菜也叫“廬山三石”。飯菜擺好後,毛澤東自己斟了壹小盅山西杏花村的老白汾酒,先呷了壹口,微笑著對賀子珍說:“我還是這個習慣,酒是要喝的,但不多喝。喝過不少好酒,最終還是覺得汾酒很純正,喝完壹點也不難受。在延安時,我經常托人去買汾酒。在西柏坡招待米高揚時,喝的就是汾酒。” 乘著酒興,毛澤東還揮毫寫下了杜牧的《清明》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顯示領袖當時復雜的心情。
孫中山舉杯抒豪情
1905年6月,海外飄泊多時的孫中山為了延攬人才,從法國馬賽港乘船於7月底抵達日本。日本好友白浪滔天向孫中山推薦了文武兼備、性格豪爽,善騎射演陣、揮兵作戰,又素有獻身民主之雄心、推翻帝制之壯誌的黃興。不久,孫中山終於見到黃興。黃興聚眾豪傑,在東京著名的中國餐館鳳樂園為孫中山先生洗塵。黃興點了幾道湘菜和兩道廣東名菜“龍鳳呈祥”和“滿天飛”,最後,黃興又特意點了孫先生最喜歡喝的山西杏花村汾酒。這是黃興特意為孫中山點的家鄉名菜和名酒,壹來表示相會的敬意,二來象征中國革命有如龍騰中華、鳳翔宇宙的氣勢。大家推杯換盞,邊吃邊談,真有訴不完的革命豪情,講不盡的天下大事。
席間正值中午時刻,孫中山高舉汾酒慷慨激昂:“今天我們用祖國的名酒***同舉杯,誓死推翻滿清腐朽帝制,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而奮鬥不息。”
同桌圍坐的都是黃興領導下的華興會成員,他們早就傾慕中山先生的偉名,今朝得以相見,興奮之情溢於言表。他們紛紛抒發推翻帝制的革命豪情,並表示要追隨孫中山先生不惜拋頭顱灑熱血。
幾天以後,孫中山、黃興、宋教仁等在東京赤阪區靈南坡金彌宅舉行了中國同盟會成立大會。其間,孫中山再次用汾酒舉杯明誌,宣布興中會聯合華興會和光復會組成中國同盟會。會上,孫中山還被推舉為總理。
“無酒不成宴”。新春佳節的宴會上,酒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之壹,七十多年前的開國第壹宴也是如此。
1949年10月1日,在開國大典舉行後的當晚,中***中央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社會各界知名人士、國民黨軍隊的起義將領、少數民族代表,以及工人、農民、解放軍代表,***600多人來到北京飯店參加晚宴。
這是新中國成立後舉行的第壹次國宴,人稱“開國第壹宴”。
幾十年眨眼而過,幾十年後的某壹天,許多人忽然想:開國第壹宴使用的酒,系哪些酒呢,隨後就是眾說紛紜開始。
大部人說開國第壹宴使用的酒類是茅臺。多年來,茅臺宣稱在北京飯店舉行的開國第壹宴,選用茅臺為宴會用酒。然而,這種說法經不起推敲。因為1949年10月1日舉行開國第壹宴時,貴州還處於國民黨統治。直到10月22日,解放軍才從湖南邵陽出發,壹路向西,拉開了解放貴州的序幕。在11月4日,茅臺酒廠所處的遵義才解放。在這種情況下,怎麽可能千裏迢迢地從貴州運送茅臺酒到北京來?
在1949年,全國交通狀況很落後。從貴州運送茅臺酒到北京,不管是使用火車,還是使用汽車,都需要好幾天的時間。更別說在貴州和茅臺之間,還有部分沒有被解放的地區。另壹方面,開國第壹宴有60多桌,需要的宴會酒量很大,市場上很難滿足如此巨大的需求,供應不了。另壹方面,那時候茅臺酒的銷售只局限在川黔等寥寥可數幾個城市,以至於到了1950,第壹個“國慶”典禮時,中央領導決定“將貴州茅臺酒作為宴會用酒。但偌大壹個北京,竟沒有茅臺酒出售。”這可是茅臺酒廠拍攝的《百年茅臺》系列宣傳片中透露的資料。
也有人說,開國第壹宴使用的酒類是由石家莊公營釀酒廠生產的紅星二鍋頭。
石家莊公營釀酒廠是石家莊第壹家國有釀酒企業,成立不到兩年,當時紅星二鍋頭名氣不大。而開國第壹宴籌備委員會要求宴會用酒必須符合“中國名酒”“可足量供應”“運輸便利”3個條件,紅星二鍋頭還算不上中國名酒,不太適合用作開國第壹宴的宴會酒。同時,1951年6月1日,紅星商標才正式註冊。
問題是,在解放前還沒有“二鍋頭”的說法,市場上普遍是燒酒、白幹、老白幹、燒刀子的天下。那些“名酒”,隱隱藏有壹種“匪氣”。
所以,開國第壹宴的宴會酒不可能是茅臺酒,也不可能是紅星二鍋頭,而是另有其酒。
而北京飯店副總經理高彤、山西杏花村汾酒廠負責人楊漢三等人的回憶,也可以找到汾酒參加開國第壹宴的記載:在10月1日之前,杏花村汾酒廠分四批、將五百余斤汾酒運到北京,出現在開國第壹宴的宴席上。
也就是說,開國第壹宴使用的宴會酒,其它酒類像竹葉青酒和紹興黃酒還也沒有不知道,僅僅是汾酒,還有竹葉青酒和紹興黃酒。但竹葉酒(以優質汾酒為基酒釀制而成)即產自山西的竹葉青酒即肯定是少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