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至少在出身上,每個人生來就是不平等的。
自卑到底是什麽?
如果妳搜索百度官方的解釋:自卑是壹種控制不住自己或者自己很弱小的復雜感覺,就是看不起自己,處處覺得自己不如別人。
自卑和貧窮壹樣,往往像疾病壹樣伴隨著很多人的壹生。
這讓我想起了壹個人,壹個傳奇的女人和時尚大師——可可·香奈兒。
我不是壹個時尚愛好者,甚至我討厭壹切被標簽化、符號化的東西,因為這會限制壹個人的認知自由。
然而,當我讀完可可·香奈兒的傳奇壹生,我對她的經歷肅然起敬,或者說,我對他復雜而矛盾的情感感到驚嘆,並且意識到了特別重要的壹點:
原來自卑不僅僅出現在窮人身上,富人身上也有。
接下來,讓我帶妳走進這位傳奇女性的歷史。
可可·香奈兒,原名布瑞爾·香奈兒,是壹個在修道院長大的孤獨女孩。雖然她壹生都在努力隱瞞自己的身世,但畢竟出生證明是不能改的。
她的父母很窮,父親是個商品小販,母親是山溝裏的放牛娃,她出生在壹個窮人的院子裏。
這已經是壹個沒有聯系的家庭了。誰知6歲那年,媽媽又因病去世了。她不負責任的父親拋下她和四個兄弟姐妹,下落不明。
她卑微的出身成了她自卑的根源。
作為孤兒,她和姐姐們壹起被送到了修道院,而她的兩個弟弟則被送到了農家,成了童工。
真正的噩夢開始了。
原本活潑的香奈兒,童年時充滿了貧窮、淚水和同情的目光。
據她自己描述,“她每天穿著黑色的衣服,雙手幹癟,眼神冰冷,胸口裹著黑色的披肩。修道院裏壓抑而凝重的氣氛窒息了姑娘們多姿多彩的天性。”
年輕的香奈兒試圖反抗,但她總是被修女抓住,並被教訓了壹頓。於是,這個可憐的女孩,為了躲避這壹切,開始在教堂附近的墓地徘徊。
對她來說,墓碑下埋葬的人似乎更有生命,因為她可以向死者傾訴自己的不幸,向他們敞開心扉。
“只要有人想念他,那麽死者就沒有死,”她告訴自己。
香奈兒不是壹個死亡上癮者。她來到墓地尋找安全感,因為死人不會傷害人。
更重要的是,她想找到壹種優越感,類似於“女王般”的優越感,因為和死人相比,至少她是活著的。
19年底,法國有腐敗的味道。如果壹個女人不願意被當成女仆,成為權貴的“小三”也是壹種有效的脫貧方法。
成年後,香奈兒像壹只斷了線的風箏,壹個重見天日的囚犯,憑著她能歌善舞的天賦,不顧壹切地投身於這個浪漫的地方。
香奈兒的目標簡單而明確,那就是改變她的生活環境。
這是否讓妳想起了“中國版的傳奇女人”——鄧文迪?
俗話說,好事多磨,這個聰明迷人的修道院女孩,開始被軍官們邀請去參加他們在小公園裏的私人聚會。
這就是為什麽香奈兒被軍迷們賦予了壹個新的藝名,叫做可可,這個名字來源於她表演歌詞中壹只小狗的名字。
後來她幹脆把名字從“Brier”改成了“Coco”,同時也是在“告別”她之前不堪的生活。
就這樣,公園裏的KTV誕生了壹代時尚教母和壹個偉大奢侈品牌的名字。
如前所述,如果香奈兒的目的是吸引有權勢的人的註意,那麽她確實用自己的努力做到了。
壹個出身名門、家世顯赫的年輕軍官“巴商”,愛上了這個活潑帥氣的姑娘。
巴昌是個紈絝子弟。退休後,他在法國博城買了壹座豪華莊園。
經歷了這麽多童年的艱辛,香奈兒很清楚這是壹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壹旦她跳上這艘船,她就不會輕易被留下。
於是,香奈兒反復糾纏,用自己的身世喚起了壩上的同情,最終使得壩上不情願地把她帶回了自己的別墅。
她經常向壩上吐露心聲:“我從小就想被愛,每天都在想怎麽自殺。”否則,我會從高架鐵路上跳下去..."
然而,雖然香奈兒得到了壩上府的居住權,但在壩上的“後宮”裏,香奈兒的升遷之路很長。
這是因為巴昌不是香奈兒唯壹的情婦。當時的莊園裏,經常有各種各樣的窈窕女子進進出出。
其中,最著名的是壹位名叫艾米莉安娜·達蘭肯(Emilianna Dalancon)的美女。她是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的情婦,直到退休前,她仍然是男人們青睞的尤物。
達蘭肯比香奈兒大14歲,但她卻是巴商最喜歡的情婦。而且,每次有名人來訪,香奈兒甚至會躲起來和下面的人壹起吃飯。
然而,這些委屈對香奈兒來說不算什麽,因為只要能接近上層階級,所有的“代價”都是值得的。
於是,香奈兒很明智的接受了現實,開始從上層社會汲取養分,學習那些浪漫貴婦勾人心弦的方法,並利用業余時間不斷鉆研自己的手藝——裁縫。
如果說香奈兒和巴昌的關系是利益交換,那麽她生命中另壹個最重要的男人亞瑟·卡佩爾的出現,真的不在她的計劃之內。
卡佩爾是壹位富有的實業家,也是巴商的密友,具有英國貴族血統和紳士風度。
這壹天,在巴商的邀請下,卡佩爾壹起去莊園遠足。英俊古銅色的卡佩爾騎著壹匹大馬,這讓香奈兒瞬間變成了壹個小女孩。
“我被他的粗心和他的綠眼睛陶醉了。我意識到我愛上了他。我從未愛過巴昌先生。”
有壹天,她突然聽說卡佩爾要離開博,於是驚慌失措。然後她打聽了卡佩爾出發的具體時間和車次。
第二天,香奈兒提著行李箱趕到車站,和卡佩爾壹起登上了開往巴黎的火車。
那時,香奈兒26歲,她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麽。她不願意成為男人的附屬品。除了金錢上的富有,香奈兒還期望追求“獨立和自由”。
得知香奈兒的離去,巴昌突然意識到“失去後才知道價值”意味著什麽。
三天後,巴昌跟著她去了巴黎,但香奈兒堅決拒絕回去。
來到巴黎後,香奈兒迷戀上了卡佩爾溫和的男性權威和他的紳士風度,這使她更加融入了上流社會。
但卡佩爾依然擺脫不了男人浪漫的魅力,這也導致他處處留情,情婦多如賽場上的馬。
雖然卡佩爾曾經說過香奈兒是他最喜歡的女人,那時候有權勢的男人都把女人當寵物養,但是他們並沒有給她真心。
香奈兒已經看穿了這壹切,所以她要求卡佩爾為自己開壹家帽子店。
卡佩爾迷戀小三的懷抱時,獨自躲在公寓裏設計衣服帽子,修補夢想。
過了這麽長時間,香奈兒開始對被男人包養感到不滿。她決定擺脫卡佩爾的金色牢籠,成為壹個真正獨立的女人。
香奈兒向卡佩爾和她的前任巴昌提議,她將開始創業。
兩個無助的人討論了壹下,決定分享香奈兒的啟動資金。雖然表面上支持,但實際上,兩人私下確認,這個“帽子店”只是他們送給她的壹個玩具。
出於對生活環境的不滿,香奈兒夾雜著卑微、沮喪和委屈。她想戰勝它們,就像小時候在墓地面對死人壹樣,她想追求高人壹等的感覺。
1910年,coco chanel在巴黎正式成立了她的第壹家時裝店,這是壹個以她名字命名的時尚帝國的起點。然而,她的第壹批忠實顧客是她兩個前任男人的情婦和重要朋友,包括前面提到的巴昌-達蘭孔的情婦。
由於香奈兒卑微的出身和童年生活的深刻印記,她在設計中處處體現著超越自我的心理:她不應該追求時尚,而是創造時尚。
也正因為如此,她在服裝的設計上大膽突破。香奈兒發明了壹種全新的女性著裝方式,將女性從緊身胸衣中解放出來。
年輕的香奈兒表現出對發電事業的熱情。她開辟了壹條真正屬於自己的路,甚至還拓展了時尚網站。
但就在她的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卡佩爾娶了戴安娜,她“合適的”夫人,這讓香奈兒很驚訝,但她只能假裝平靜。
禍不單行。當香奈兒忙於她蒸蒸日上的事業時,壹個壞消息傳到了她的耳朵裏。
1919 12.22,卡佩爾死於車禍。這壹次,香奈兒心碎了。
她說,“沒有卡佩爾,我失去了壹切。”
為了表示哀悼,香奈兒把別墅的百葉窗漆成黑色。同時,在這段時間裏,她也瘋狂地愛上了布萊克。
她認為黑色可以壓倒壹切顏色,表達最深刻的感情。
於是,經典小黑裙誕生了。
有人說,香奈兒設計小黑裙的初衷是為了悼念她壹生的摯愛卡佩爾。
也有人說,香奈兒之所以迷戀黑色,是因為她卑微的出身,這讓她喜歡用簡單代替奢華,以此來掩蓋她童年的貧困。
但不管真相是什麽,香奈兒對情人的渴望是沈重而持久的,因為吉寶死後,她壹直沒有結婚。
我想很多人都知道後來發生了什麽。
可可·香奈兒已經成為新女性自信、獨立和現代的代言人。她的衣服、香水和自我奮鬥的故事,激勵和鼓舞了壹代又壹代女性超越自我,追求夢想。
、
然而,這個看似傳奇的女人,真的超越了自己嗎?
有人說,雖然香奈兒驕傲地托著下巴,但她並沒有完全擺脫自卑,或者說她無法正視自己的過去,只能不斷用謊言編造自己的童年。
成功之後,她把自己卑微的父親描述成壹個優雅的馬販子,把自己小時候的修道院描述得豪華華麗,對以前的朋友和早期的資助人視而不見,甚至用錢買通自己的兄弟姐妹,假裝他們從來不存在。
她把自己想象成壹個沒有任何兄弟姐妹的公主,她不遺余力地用謊言捍衛自己的自尊。
即使她的出身眾所周知,她仍然選擇用壹個謊言來填補另壹個謊言。
心理學家馬斯洛曾提出人類需求的終極層次,即自我實現需求,它包括巔峰體驗和精神成長。
自我實現者的主要人格特質是:壹方面痛恨邪惡,另壹方面又對人性的脆弱極其寬容。
而可可·香奈兒這位20世紀最具傳奇色彩的女性之壹,卻始終隱藏著自己的孤兒、夜店歌手、情婦、納粹間諜的身份,對自己的人生經歷表現出極大的同情和包容。
但是,對於陌生人,她更苛刻。
比如,面對法國大蕭條時期的大罷工,曾經有無家可歸的工人向他要求加薪,但她的回復直接而冰冷:既然我也是從底層爬上來的,自然沒有理由考慮妳的感受,因為所有的收獲都需要自己去爭取。
自卑往往伴隨著強烈的自尊心。
1971年1月1日,可可·香奈兒在他的長住酒店去世,享年88歲。
臨死前,她還對丫環說“死沒什麽大不了的”,並留下遺願,就是死後不要有人見她。
妳看,壹個人可以勇敢面對死亡,卻無法坦然面對自己,依然固執地維護自己的尊嚴。
相信很多人都熟悉可可·香奈兒的壹生。
讓我們回到本文開頭:自卑有時候就像貧窮,即使是看似強大的人也不壹定能完全克服。
有人說,自卑是因為缺乏關愛;
也有人說,自卑是因為過分爭強好勝;
甚至有人說自卑是因為自己在虛榮的年紀什麽都沒有。
坦白說,自卑的原因有千萬種,可能發生在妳過去經歷的轉折點,但我們無法研究事實。畢竟“羅馬不是壹天建成的”。
不如我再舉壹個傳奇的故事,或許妳能從中得到壹些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