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註冊 - 涼山彜族的起源與發展

涼山彜族的起源與發展

1)姓氏

彜族人大多自稱“蘇諾”、“那蘇”、“涅蘇”(或其後的“潑”,彜語意為“人”),因為彜族分布廣泛。歷史上有很多不同的自稱名字。據不完全統計,直到解放前夕,有:那洛坡、米沙坡、普拉坡、普瓦坡、阿西坡、舒尼坡、裏坡、格坡、羅坡、羅屋坡。蘇諾、、聶蘇都是彜語,諾、那、聶都是不同方言語音差異造成的,都是“黑”的意思(也有“虎”的意思)。在彜族人的觀念中,黑色包含著深、廣、高、大、強、多、高貴、主觀的含義。“蘇”是群體、人民、家庭的意思,“蘇諾”(或“蘇娜”、“聶蘇”)是“主觀民族”、“黑色民族”的意思。從1950開始,彜族人選擇丁儀的“彜”作為姓氏,取代了舊歷史文獻中的“彜”字。

(2)、民族血統?

彜族起源於古代羌族的彜族。由於中國史籍記載較少,長期以來學術界有各種說法:在南方,即古代越南人和馬來人;在東方,楚人說;在西方,西藏或稱藏緬邊境;雲南土著說;河湟古羌人北來說;此外,還有濮人說、魯人說、雲南土著說。6000-7000年前,生活在中國西北河湟地區的古羌人開始向四面八方發展,向祖國的西南方向遊去。3000多年前,這個向西南遊的古羌人,在安寧河流域的杜瓊金沙江和普渡河流域的滇池沿岸定居。滇池和的居民在歷史上被稱為“越羌”、“清羌”、“蠻夷”、“縣夷”、“左”,壹直與當地的博(浦)人、遼人、漢人融合,成為彜族的先民。?

在古羌人和西南土著部落融入博的基礎上,昆明人與博(普)的融合是彜族形成過程中的新發展。魏晉以後,昆明人與博(普)的融合發展為今人的融合。從漢代到六朝,雲南東部、貴州西部、四川南部的主要居民在中國史書中稱為左人,有時左與蒲並列。?

自隋唐以來,彜族先民中就有烏蠻和白蠻之分。烏蠻由昆明部落發展而來,而白蠻主要由老、普等民族組成,並與其他民族融合。?

彜族先民在長期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其活動壹度遍布滇、川、黔三省的中心地帶和廣西的壹部分,其核心區域應該是毗鄰三省的廣大地區。全國各地的彜族都有同樣的來自鐘某友的傳說。據《水庵完整家譜》計算,清康熙初年已傳85代,最早可追溯到戰國初期,所生六子已發展為“六祖”部落。

彜族的起源和形成。彜族的祖先與分布在中國西部的古代石人和羌人有著密切的關系。西漢時,彜族的壹個祖先以“昆明”為名。東漢的“叟”也是當時彜族先民的稱呼。唐宋時期的烏蠻人(元代以後稱為“羅羅”)是彜族的直接祖先。由於各種原因造成的不同歷史條件,彜族的形成壹直是二元的。以雲南彜族為代表的壹個分支是在國家產生的基礎上形成的。唐朝南詔國的建立,標誌著這個彜族的真正形成。另壹種以四川涼山北部的彜族為代表。他們從來沒有建立過國家,而是先團結成部落,再從部落發展成民族。

2.彜族地理分布的歷史演變。彜族主要分布在四川、雲南、貴州、廣西四省,即四川大渡河以南、雅礱江支流安寧河兩岸的大涼山地區,雲南金沙江、元江、哀牢山、無量山之間的地區,以及雲南西部的華坪、寧蒗、永勝,被稱為雲南的“小涼山”,貴州的安順、畢節。彜族分布的這些地區自然環境比較差,大部分是地勢非常復雜的高山,部分屬於極寒山區,很少有平壩和河谷。這種分布格局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演變。

秦漢時期,彜族先民的活動中心在雲南滇池和四川杜瓊(今西昌東南)壹帶,從事農耕或遊牧業。後來,它沿著伊諾和曲邑兩岸,即金沙江和安寧河,向南遷移。魏晉南北朝前後,逐漸從金沙江、安寧河流域、滇池、哀牢山向雲南北部、雲南南部、貴州西北部、廣西西北部擴展。唐朝的南詔國和宋朝的大理國的建立,將彜族的分布擴大到了受國家影響的地區。到了元朝,中央政府在雲南彜族聚居區設立了陸、府、州、縣、宣威等部,在貴州西部(今黔西、大方壹帶)設立了宣威,在雷博、平山、金沙江設立了馬湖路,在西昌、冕寧、普格設立了建昌路,在大小涼山設立了羅羅宣威。這壹行政區劃的確定,基本穩定了彜族的地理分布。明代在彜族地區實行流官、地方官、地方官三種行政措施,擴大了封建地主經濟的影響,大量漢族移民對彜族地區的經濟發展起到了非常顯著的推動作用。清代“改土歸流”的做法加強了對彜族地區的直接統治,進壹步促進了封建地主經濟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