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民族品牌界,向來有些“小商品,大品牌”。
比如老幹媽、王致和、衛龍,再比如“王守義十三香”。
南有老幹媽,北有十三香。這句話完美詮釋了這兩個品牌在調料界的霸主地位!
作為調料界的“男神女神”,它們非常的相似卻又有所不同;相似的是它們都堅持“三不”——不融資、不上市,不貸款,不同的是壹個高調,而另壹個卻低調地出奇...... 然而這兩個品牌在中國調味品行業的龍頭企業,卻都因繼承人變成“扶不起的阿鬥”,而慘遭重創。
低調地十三香,愛下廚和喜歡 美食 之人壹定都用過,各種肉類,餃子,做湯,很多人都會加入十三香調味。
民以食為天,食以味為先。
在中國,調味品的代名詞就是王守義十三香。
不得不感慨,壹件事做到了極致,便成了神。十三香毫無疑問是中華調料之神!
說起十三香就不得不提王守義。這個靠100元創業起家的老人,在小小的調味品領域壹做就是幾十年,硬是把壹毛錢壹包的調料,做成了年售5億的大品牌。
今天咱們就來講講“中國料理之王”、國民老漢——王守義和十三香的故事!
壹
前不久,在2020年的河南百強民企榜單上,王守義十三香僅僅位列第91位,這與其調味界的霸主地位相去甚遠;而且,從整個調味料市場份額來說,“王守義十三香”業已處於落後階段。
2020年年營收為21.5億元,是“老幹媽”的壹半,海天味業的十分之壹。專門為“海底撈”提供底料的頤海國際於2016年上市,到2020年,其營收總額已達53.6億元。同樣來自河南省的仲景食品登陸創業板,市值壹度高達百億。
王守義作為中國最早壹批的復合型調味料之壹,可以說,這個品牌在當年的全盛時期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可是在今天這個變化飛速的年代裏,它卻被其他的競爭者們彎道超車,讓這個老品牌在調味料的市場再也沒有了當年的輝煌。
從民族品牌創 歷史 新高,到在市場競爭中,逐漸被市場邊緣化,王守義十三香是怎麽從開局王炸走到今天的困境的呢?
王守義十三香的 歷史 可以追溯到北宋年間的興隆堂,興隆堂最開始是修建於北宋的都城東京,也就是開封城中,壹開始的業務是販賣草藥和香料。
北宋壹名官員,善於烹飪,在辭官以後,就在開封開了壹間藥鋪,命名為“興隆堂”。
公元1101年,興隆堂制作了壹款秘制的調料,這壹種調料醬香獨特,在京城大為盛行,因此被收入宮內,供皇室享用。
1959年,當時居住在河南開封的回人王守義迫於生計,就在這個祖傳的秘方基礎上,采用了20多種純天然的中草藥香料,研制出十三香調味品,沿街叫賣。
因為王守義十三香獨特的味道,受到了當地人的追捧和喜愛,再加上“薄利多銷”的營銷模式,“王守義十三香”的生意越來越好。
貳
中國,南來北往的商人旅客,都繞不過中原壹個小城市。它在數千年中國 歷史 上亦有著深遠的影響意義,因為它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其被世人稱為“天下之最中”,即所謂“天中”,它,就是河南的駐馬店。
好景不長,到了1969年,因為壹些 歷史 原因,王守義被迫停止了十三香的售賣,誰知道這壹停就是十余年之久。
時間很快來到了1984年,王守義隨子女來到駐馬店定居。
已經60歲高齡王守義,不想再冒險了,但經不住兒子的百般勸說下,還是拿出自己的積蓄100元錢,開了壹家店鋪,重操舊業賣起了十三香。
在1987年,王守義開始對十三香的包裝進行改良,重新設計。兩年後,十三香還獲得了工商局的認證,註冊成功。
父子三人隨之創辦了河南駐馬店興隆堂十三香調味品加工廠,走上了企業穩步發展之路,並由此結束了中國有史以來長期使用五香粉、八大味等單壹調味品的老格局,十三香調味品也在國內開創了調味品的新潮流。
1998年,十三香集團公司成立,註冊資金8000萬元,當年的銷售額為4億多元,要知道壹包調料的利潤僅僅只有八分錢。
第二年,王守義完成了商標註冊,“王守義十三香”第壹次出現在央視春晚上,此後很長壹段時間都是中央壹套黃金時段廣告位的常客,以王守義頭像做防偽標誌的品牌形象也從那時開始深入人心。
三
2003年,十三香的銷售額突破5億元,那時很少有中國人不知道“十三香”外包裝上的老人。
2011年,王守義十三香銷售額達到了10.4億元,上繳稅收8002萬元,利潤6923萬元;2014年,這些指標已增長為15億元、1.7億元和1.2億元,調料產量6萬多噸;
2015年,銷售額為16億元,上繳稅收達2.6億元;2016年,利潤更是超過3億元。2018年,王守義十三香位居河南省100強企業第97位,營業收入為28億元。2019年,營收更是超過了30億。
更加不可思議的是,每小盒40克裝的十三香,產生利潤卻只有8分錢!
不過令人惋惜的是, 2003年,十三香創始人王守義帶著自己壹生堅持的成就離世了。
這位傳奇老人的壹生在此落下帷幕,在彌留之際, 他留下遺言“不準公司多元化發展,也不上市,不玩資本運作,更不準家人做房地產生意。
這位傳奇老人的壹生在此落下帷幕,在彌留之際, 他留下遺言“不準公司多元化發展,也不上市,不玩資本運作,更不準家人做房地產生意。
但是顯然, 他的後人們並沒有遵守老人的遺言,他們在外界的巨大誘惑面前。完全忘記了老人的遺言,他們義無反顧地踏上了跨界的道路,並且在這條道路上徘徊了十年之久,使王守義失去了最好的壹個發展機會。
縱觀彼時十三香集團旗下有各種副業,包括房地產項目、廣告公司、紙箱公司、商貿公司、建築設備租賃公司。
2008年,餐飲業在經濟危機中崛起,澳門豆撈火鍋風靡全國,對於壹年售出十多億包調味料的十三香看到了機會,他們認為借助餐飲渠道,可以推動調味品的銷售。
2009年6月8日,王守義新豆撈店在鄭州金水區試營業,在新店的內飾和餐具上,都醒目地標註著“王守義”的頭像標識。
計劃在全國開500家門店,但結果沒有火起來。
經歷了多元化慘敗之後,王家二代掌舵的十三香的“跨界”腳步終於停了下來。
肆
要說王家最能折騰的還是三代長孫“王太白”。 這位20歲就手握幾千萬資金的“富三代”,是集團第二代掌門人王銀良的侄子,也是他壹度著意培養的“接班人”。
他在國外留學的過程中。有心投資房地產行業,就買了幾十處房產,但是沒有料到金融危機忽然爆發,只能靠家族來支持。
回國之後,王太白又想出了將王守義上市的想法,但是因為家族長輩的堅決反對。最後這事就被擱置了下來,可是,雖然上市被攔截,但是卻徹底調動起來了王家人的心思,那幾年各行各業都能看到王家人的身影。
不過很遺憾,這些事業幾乎沒有人能夠成功。經歷了多元化慘敗之後,十三香的“跨界”腳步終於停了下來。
而 在王家“二代”“三代”在他們不熟悉的領域不斷碰壁的時候,中國調味品市場悄然進入了新時代,對手們壹個個“彎道超車”,十三香不得不用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來追趕。
作為 歷史 長河中櫛風沐雨的“中華老字號”的傑出代表,王守義十三香已經成為陪伴消費者走過了三十余個春秋,從走街串巷,到年營收30億的香辛調味品龍頭企業,多年來堅守於壹個產業領域,不斷在產品品質上精益求精,以傳承與創新的融合發展之道,真真正正將壹個“小產品”做成了壹個“大產業”。
只不過,如今的十三香想要找回失去的歲月,還需要漫長的時光去沈澱...
參考資料:
東方 美食 《王守義豆撈店為什麽不香了?》、
華商韜略《王守義十三香,怎麽不“香”了?》、
電商觀察網《60歲開始創業,100塊發家,靠賣調料,1年凈賺3個億!》、
世華《產品垂直,聚焦主業,王守義“只做壹件事,就是把香辛調味料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