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註冊 - 科萊麗為什麽會倒閉? 回顧美容儀鼻祖的消亡史

科萊麗為什麽會倒閉? 回顧美容儀鼻祖的消亡史

都說2020年是神奇的壹年,整整壹年都是噪音新聞,雖然大部分都可以壹笑而過,畢竟影響不到我們的生活。

但是9月30日,壹條消息在美妝產業炸了鍋。

那就是 科萊麗"倒閉"

作為壹個行業的燈塔,科萊麗退圈這事實在值得行業警醒。

這說明,接下來的幾年,韭菜沒那麽容易割了。

畢竟,當年的科萊麗可是讓歐萊雅掏了巨款當便宜老爸的,還不是說沒就沒了。

那這壹期,就讓我們大膽地剖析壹下,

曾經叱咤整美容儀產業的龍頭老大,降生於產業風暴中心的潔面神器

開山鼻祖——科萊麗退圈的原因。

(致敬壹下權遊)

2001年,還沒有美容儀這個產業,有壹群理工男在美國西雅圖創立了壹家叫‘Pacific Bioscience ’的實驗室。

(太平洋科學生物實驗室,Clarisonic的商標持有方)

這5人分別是

——首席執行官David Giulian

——聯合創始人Robb Akridge

——化學家Ward Harris

——皮膚護理系統的首席發明家Ken Pilcher

——機械工程師 Steve Meginniss

在成立科萊麗之前,他們都參與過壹個叫“Optiva”的電動牙刷項目,後來被飛利浦收購,讓飛利浦成為聲波牙刷的首創。

看到這裏,妳可能會以為這就是壹個科技公司創始團隊拿核心技術套現離場的創業故事。

但是,當我們重頭捋壹下時間線,就會發現:科萊麗退圈的第壹個原因,其實早就被埋在品牌基因裏了。

1987年,David Giuliani跟華盛頓大學的兩位教授合作,成立了GEMTech公司,研發出壓電換能器技術(聲波的核心基礎)。

1995年,GEMTech變成了Optiva Corporation;

2000年,Philips收購optiva,開始生產聲波電動牙刷,就是現在能買到的 Sonicare系列;

同壹年,David Giuliani帶著optiva的4個核心人員成立了Pacific Bioscience。

2004年,Pacific Bioscience研發出第壹支聲波潔面儀,科萊麗Mia 1

2011年,法國美妝巨頭歐萊雅集團(L’Oreal Pairs)收購科萊麗。

也就是說,不管從套路上還是技術上,他們,從來都只有這壹個招數。

而這,也是科萊麗最終退圈的根本原因。

外行第壹次聽說科萊麗,都會被“潔面儀鼻祖”這個名頭給震住。

但曾經的輝煌,終會歸於塵埃。

可能妳們會問,怎麽這壹次就沒有其他公司接盤呢?

那就要提到,第二個退圈原因:

從2007年到2010年,科萊麗的收入增長了797%,從年營業額1170萬美元增長至1.05億美元,短短三年,業績翻了10倍。

商業價值如此出色,自然驚動了歐萊雅,把科萊麗收入囊中。

2013年,在歐萊雅的主導下,科萊麗正式進入中國市場。

2016年7 月,在歐萊雅發布的中期業績中顯示,科萊麗在上半財年虧損2.34億歐元,而壹直不被看好的美即面膜,上半財年才虧損2.13億歐元,情況還略好於科萊麗。

為了應對上述困境,歐萊雅將科萊麗生產線外包出去,裁掉120名員工。

壹家優質企業在虧損,說明實際利潤正在揮發。

但是收購前1年業績還在10倍增長,收購後短短5年,就開始保不住利潤了。歐萊雅爸爸妳不行?

其實不能全怪爸爸。

主要原因在於低價的模仿者 和國內外開始涉足這個領域的大品牌,它們都在吞噬市場份額,競爭越來越激烈。

分蛋糕的桌上擠滿了品牌:foreo、松下、倩碧、我們熟悉的飛利浦、金稻、小米等等等等。

而隨著消費者對潔面儀的普及,市場還在增量,看起來蛋糕越做越大了。

但“鼻祖”科萊麗卻在多品牌的打壓下,開始暴露缺點。

從線上銷量來看,排名前十的幾款潔面儀均價在40~200元之間。

科萊麗的價格通常1 000~2 500元不等,高於多數用戶的消費標準。

和電動牙刷壹樣,科萊麗建議用戶3個月換壹次刷頭。

而每個刷頭差不多要230~290元。

也就是說,壹年換下來的刷頭,價格相當於壹個全新的科萊麗潔面儀。

這需要不斷更換的刷頭,壹再拉低了性價比。

其實從盈利模式來看,科萊麗的這個缺點才是利潤增長點,說白了,就是以復購刷頭再賺筆錢嘛。

甚至在宣布關停時,科萊麗還在呼籲用戶多囤刷頭。

除了性價比,科萊麗的每壹款新品可以說毫無創新。

從2011年收購到2020年9月30日正式歇業,這9年時間裏,

科技在不斷地更新叠代。

消費者在潔面產品上有了更多的選擇,其他潔面儀品牌開始在深層清潔之外,增加提拉緊致、按摩排毒、精華導入等功能產品,搶占高科技、智能化美容儀的市場。

反觀科萊麗,嘴上說著上新,可這連外形都不帶變地換幾個花色,增加幾個震動強度的功能,就這也算新品?

以最後壹代美容儀Mia Smart為例:整個產品包含清潔刷頭、按摩刷頭、化妝刷頭,試圖營造壹款能洗臉按摩又可以化妝的美容神器。

實際內核還是以聲波為主,並未創新。

而這,其實是“壹招鮮”的反噬。

可見,面對日趨成熟的市場和認知提升的消費者。

科萊麗這種產品線單壹,靠復購刷頭賺錢的盈利模式,最終失去了商業價值。

其實,在我看來,不管是科萊麗還是foreo,或是其他美容儀。大部分消費者常常是抱著試壹試、圖新鮮的心理買來。興奮地用兩次,就嫌麻煩把它們閑置了。

所以下次大家沖動剁手的之前,不妨先理性想壹想:有沒有必要買?能不能堅持用?身邊的朋友有沒有買了?先去問問效果、最好先試試看,再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