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註冊 - 樂平市的歷史沿革

樂平市的歷史沿革

樂平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春秋戰國時期先後屬吳、越、楚,初屬範(音潘)市,後屬於漢(音甘)縣。秦統壹中國後,實行縣制,隸屬郡、九江郡。漢代屬韓愈縣樂安鄉。樂平縣建立於東漢光和元年(178),縣城設在殷誠城堡(今德興市殷誠壹商)。因縣城南臨樂安江,北接林平,故名“樂平”。管轄範圍包括金樂平、德興全境,以及坡源、萬年縣部分地區。

東漢興平二年(195),三國從縣城遷至嶽口(今名戴村鎮),改縣名為樂安縣。南朝陳天佳元年(560),廢除樂安縣建制,改轄鄱陽縣。太建十三年(581),設殷誠縣,隸屬原樂安縣,縣城仍在蒯口。隋開帝十年(591),廢除縣建制,管轄權再次劃歸鄱陽。唐武德四年(621),樂平郡恢復建制,隸屬江南路饒州。九年(26年)取消樂平縣建制,管轄仍轉鄱陽。

唐開元四年(716),樂平縣再次重建,縣城位於長樂水口(今中埠鎮銅山港村),屬江南西路饒州。二十八年(740),縣東北的懷瑾鄉和休寧縣的於慧鄉合並,組成婺源縣。元和七年(812),縣東北丹陽鄉人轉婺源。中和三年(883),遷至花後鎮(今樂平鎮)。

南唐二年(938),撥樂平、陰山、南部三鄉,設德興郡。宋熙寧年間(1068-1077),又有壹個村民被調到德興縣。

元元貞元((1295))年,郡升為州,屬江浙饒州道。

明初州改縣,路改府。樂平隨饒府調至江西九江路。鄭德七年(151:年),縣南部所有新津鄉及豐樂鄉大部與鄱陽縣、余幹縣部分地區合並,建萬年縣。

清代樂平縣繼承了明朝的建制和隸屬關系。

民國元年至三年(1912-1914),廢府設道,樂平隸屬潯陽路(治九江)。民國五年(1916),縣直轄於省。民國十九年(1930),樂平建立縣蘇維埃政權,下轄閩浙贛三省。閩、浙、贛三省,贛東北特委、革委會駐樂平。民國二十壹年(1932),紅軍撤退後,樂平屬江西省第四行政區(鄱陽),民國二十四年(1935),改為第五行政區(專員遷景德鎮)。

4月29日,1949,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樂平。樂平縣原屬贛東北行政公署樂平區(位於樂平)。同年5438年6月+10月,專員公署遷至景德鎮,改為浮梁地區。1952 10樂平變更為上饒地區。1983 10月,變更為景德鎮市。

1992年7月27日,民政部(人民銀行[1992]第106號)正式批復:經國務院批準,撤銷樂平縣,設立樂平市。同年9月21日,樂平市正式成立。現在是江西省的計劃單列市,由景德鎮市管理。

5月6日1984成立觀風鄉(甘府字[1984] 11)。6月21,1985,設立歷山鄉、紅巖鄉、鸕鶿鄉、文山鄉、克山鄉、十裏崗鄉、金鵝山鄉(甘府亭字[1985]333號)。

1988 65438+2月10,撤銷永善鄉、中埠鄉、結都鄉、樂崗鄉、喬榛鄉,設立永善鎮、中埠鎮、結都鎮、樂崗鎮、喬榛鎮;設立樂和鎮,行政區域轄石霞、鮑忠、楊村、九墩、王嘉、新店等6個村委會和胡加村委會夏佳村(ReplyNo甘韓民[1988]138)。

1989,方嘉鎮龍口村委會劃入鸕鶿鄉;後崗鄉、接渡鄉部分村委會劃歸樂平鎮(甘民字[1989]82號批復)。

6月5日,1997,撤銷李林鄉、後港鄉、塔前鄉、雙田鄉、磧口鄉、紅巖鄉、高家鄉、茅口鄉、臨港鄉,設立梨林鎮、後港鎮、塔前鎮、雙田鎮、磧口鎮、紅巖鎮。

1999全市轄16鎮9鄉:樂平鎮、喬榛鎮、永善鎮、接渡鎮、樂港鎮、中埠鎮、樂和鎮、臨港鎮、塔前鎮、後港鎮、紅巖鎮、浯口鎮、高家鎮、雙田鎮、來口鎮。現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彜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畬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和佤族。(2000年人口普查)

2000年,全市共轄16個鎮和9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為729639人;其中:樂平鎮99410,梨林鎮34903,喬榛鎮48419,樂港鎮60171,後港鎮42762,塔前鎮28792,雙田鎮38789,永善鎮56421。高家鎮19497,明口鎮20491,中埠鎮53529,接渡鎮58125,浯口鎮23522,紅巖鎮4009,樂和鎮7405,觀風鄉15878,坎上鄉2009。10872,5831,16508,文山13976,克山6779,十裏崗1465438+在歷山。現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彜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畬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和佤族。(2000年人口普查)

2001,樂平市將25個鎮合並為16。165438+10月26日,江西省民政廳給予正式批復(贛民字[2006 54 38+0]528號),同意撤銷樂平鎮建制,設立吉陽街道辦事處;撤銷坎上鄉建制,與喬榛鎮劃歸的塔山村委會合並,設立塔山街道辦事處;撤銷(山歷)瓜山鄉,劃歸紅巖鎮;撤銷田慧鄉,劃歸梨林鎮;撤銷樂和鎮,劃歸臨港鎮;撤銷觀風鄉,劃歸樂港鎮;撤銷文山鄉,劃歸中埠鎮;克山鄉撤銷,劃歸塔前鎮(呂佳村委會除外);呂佳村委會劃歸永善鎮;撤銷金鵝山鄉,劃歸武口鎮;名口鎮更名為名口鎮。

2003年底,總人口為786,000人。其中,城鎮人口654.38+0.6萬。

2004年底,全市轄2個街道,14個鎮,2個鄉。

2004年,惠陽街道轄:友誼居委會、鵝頭山居委會、聯盟居委會、八壹居委會、飛仙橋居委會、人民新村居委會、陶家橋居委會、南外街居委會、安平居委會、迎賓居委會、景豐門居委會、文昌門遺址居委會、福耀居委會、觀音泉居委會、市效能居委會、鄒佳居委會、胡窯畈居委會等。

2004年轄塔山街道:坎上居委會、田集居委會、南岸居委會、上畈居委會、塔山居委會、華電居委會、姜維居委會。

2004年轄喬榛鎮:喬榛鎮居委會、坑口村、塘湖村、大甲村、孫嘉村、古塘村、墩上村、徐佳村、鎮遠村、新樂村、白樂村、湖區村、沈曦村、蔡佳村、樂安村、湖裏村、錢庫村、刁中村、楊阪村。

2004年,樂港鎮轄:港口居委會、張家橋居委會、王力村、大路邊村、魚枷村、謝佳村、高晨村、朱霞村、王鴻村、袁家村、塔瑞村、李壽村、龍會洲村、後阪村、韓渡村、名山村、龍溪村、龍塘村、樂瞳村、陳葵村等。

永善鎮轄:永善居委會、林峰居委會、巖溝居委會、車溪村、六岔村、後田村、朱崇村、橫塘村、李村、林頭村、東崗村、閔口村、少田村、譚洋村、關口村、橫山村圖書館。

中埠鎮轄:中埠居委會、中埠村、黃鐵路村、方山村、銅坡村、銅山村、葉嘉村、上連嘴村、董藩村、灣頭村、南山村、石元村、雙溪畈村、吳昕村、河南村、李安堂村、賈偉村。

接渡鎮轄接渡社區、揚子庵社區、儒林社區、華家社區、雙橋社區、煙洲社區、劉龍村、林李村、咀上村、南阪村、方家灘村、吳倩村、徐虎村、長阪村、蔣家村、吳禮村、湖濱村、潘村、羅渡村、徐麗村、鐘家村。

紅巖鎮轄:紅巖村、吳佳村、羅紅村、甘村、向家莊村、段家村、下蔔段村、湖村、國有李居寺分場、國有陽山崗分場、國有居裏山茶葉分場、國有段家分場、國有更新林場、國有茅山分場、國有居裏山林業所。

李林鎮轄:李林居委會、田慧社區、黃家村、朱樵村、牌樓村、楊橋村、杜威村、商紂村、陳家埠村、新莊村、白土村、普利村、烏泥板村、新城村、塔北村、包板村、甘棠村、前包村、老屋村、馬橋村、孫板村。

後港鎮轄程家邊社區、唐家畈社區、廟頂下社區、顧家社區、山塘村、大田村、田玲村、盤溪村、湖塘村、徐家阪村、業興村、邢弢村、程家村、新高橋村、西沖村、水口村、官江村、羅江村。

塔前鎮轄:塔前鎮社區、下徐村、萬山村、老山下村、顏倩村、營裏村、花門樓村、太安村、新屋場村、馬家村、塔陽村、桃林村、彭家村、新源村、上徐村、蘭橋村和國有克山分局。

雙田鎮轄田麗村、龍珠村、雙溪村、黃嶺村、店上村、橋頭村、上河村、老木村、新廟村、魯恒村、花雙村、龍廟村、賈凡村、金通圩村、建德村、德明村。

臨港鎮轄臨港村、下排村、王家村、石霞村、鮑忠村、九墩村、胡加村、羅家村、李昪村、崗邊村、古田村、下堡村、白橋村、四聯村、木樂村、谷熹村。

高家鎮轄:高家鎮居委會、楊家邊村、梅艷村、莊泉村、樟木裏村、鳥樹村、上勞村、官莊村、倉田村、高家村、陸家村、天山村和國有高家鎮董家塢林場。

芒口鎮轄:芒口鎮居委會、劉壹村、劉壹村、三六村、劉寺村、上寺村、蘭坑村、名口村、上南岸村、朱屋村、徐家灣村、戴村、五壹橋村。

浯口鎮轄:浯口村、江村、梅溪村、韓家塘村、尖山、趙佳村、歡營村、程家墩村、楊溪村、桃園村、西樵村、姚崇村、尖頭村。

鸕鶿鄉轄:韓佳村、龍亭村、洋湖村、上堖村、中堖村、下坳村、郭家灘村、程心村、龍口村、灣西村、泥塢支、陽崗山支。

十裏崗鄉轄南崗村、黃高村、三坊村、湖洋村、店上湖村、豐源村、吳王村、白塔村、倉下村、十裏崗支、椒園支、莽山支。

金峨山鄉(農業高新園區)轄:王家村巷頭村、國有三百支、國有金峨山支、虎山下支。

樂安河工業園、童家山工業園和塔山工業園

現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彜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畬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和佤族。(2000年人口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