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的壹個地級行政區,位於中國西南邊陲,西藏自治區西部,青藏高原西南部。
東起唐古拉以西的雜梅山,與那曲地區相連。東南與岡底斯山中段日喀則地區的仲巴、薩嘎、昂仁三縣接壤。北鄰昆侖山南麓,與新疆喀什、和田地區毗鄰。西南與西喜馬拉雅段相連,與克什米爾、印度、尼泊爾接壤。
管轄總面積34.5萬平方公裏。它南北寬約680公裏,東西長700多公裏。地理坐標為東經78° 23′40″~ 86° 11′51″北緯29° 40′40″~ 35° 42′55″。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
阿裏地區是壹個貧困地區,地理位置偏遠,交通極其不便(距拉薩1700公裏,距新疆葉城縣1064公裏),氣候惡劣,自然災害頻繁。
面積34.5萬平方公裏,占西藏自治區總面積的1/4,是西藏第二大區域。
1999年期間,阿裏地區合並為鄉,以縣鄉為單位劃界,由以前的7縣30區106鄉358行政村變為7縣7鎮29鄉136行政村。
行政區劃設置逐步完善,有力促進了阿裏社會穩定、邊防鞏固和經濟繁榮。但隨著阿裏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社會經濟的逐步轉型,現有的行政區劃逐漸暴露出壹些不利於行政管理和服務的薄弱環節,於是在2012年調整為7縣7鎮37鄉141村(居)委會。
“阿裏”壹詞是藏語的音譯,意為“領土”、“領地”等。直到9世紀初,它仍被稱為“象雄”。在中國的史書中,不同的朝代對它們有不同的稱呼。9世紀前稱“楊桐”,元代稱“納日蘇古魯孫”,明代稱“奧裏斯”,清代稱“阿裏”,直到今天。
在藏文古籍中,“阿裏”壹詞是在9世紀中葉以後才出現的。吐蕃王朝贊帕的後裔來到這片屬於十八象的政治區域,在這裏紮下了根。從此,這片上域真正臣服於尤贊普後裔的管轄之下,因此有了“阿裏”的稱號。
參考資料:
阿裏地區-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