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江蘇的盛澤鎮。
盛澤是壹個有悠久歷史的絲綢紡織重鎮,早在明清時期就有發達的絲綢織造和繁榮的絲綢貿易,與蘇州、杭州、湖州並稱為中國的四大綢都。
截止到2012年,全鎮擁有各類企業2300多家,12萬多臺無梭織機,年產各類紡織品100億米,300萬噸紡絲能力,30億米印染後整理產能。擁有4只中國馳名商標,2只國家級行業集體商標。
2014年,全鎮擁有各類紡織企業2500多家,13萬多臺無梭織機,年產各類紡織品100億米,325萬噸紡絲能力,30億米印染後整理產能。位於盛澤鎮區的中國東方絲綢市場創建於1986年,市場區域面積達到4平方公裏,2014年市場交易額繼續實現超千億。
蓋有“江蘇盛澤”金印的絲綢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十分搶手。1986年10月建成我國第壹家專營絲織品的市場——東方絲綢市場。盛澤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第壹鎮”。 盛澤是著名的絲綢之鄉,絲綢生產歷史悠久。
擴展資料:
盛澤的歷史:
春秋時期,盛澤為吳越兩國交界處。吳越相爭,該地時而為吳地,時而為越境。據民國《嘉興新誌》載:周敬王二十四年(前496)吳越交戰之槜李,即在今嘉興縣南部,為吳之南境。盛澤地處嘉北,當屬吳地。周元王三年(前473)亦即吳王夫差二十三年,吳為越所滅,此地屬越境。
此後,歸屬屢有變更,唐中期後盛澤為嘉興之澄源鄉地。後梁開平三年(909),吳越王錢镠割吳縣南地松陵,嘉興北境之綺川、平望、震澤、澄源、範隅、久詠六鄉,置吳江縣,盛澤始屬吳江縣。
明弘治年間,盛澤仍以村名,居民僅五、六十家。嘉靖《吳江縣誌》始稱盛澤為市。清順治四年建鎮制。乾隆五年移駐縣丞。鹹豐十年七月初二至同治二年春,太平軍在盛澤建立地方政權,盛澤在此期間劃歸繡水縣(即浙江秀水縣,因太平天國諱秀)。
辛亥革命後,吳江、震澤兩縣復合為吳江縣,全縣劃為六市十二鄉,盛澤為六市之壹。民國18年(1929)8月,全縣十八市鄉劃並為十個區,盛澤設第三區。民國26年7月,日軍侵華,11月9日盛澤鎮淪陷。
民國29年,汪偽政權仍設盛澤為第三區,民國31年7月改稱第四區。抗日勝利後,國民政府軍隊於民國34年8月16日接管政權,盛澤復為第三區。
1949年5月6日盛澤解放,成立盛澤區人民政府,盛澤為區屬鎮。
1950年1月升格為縣直屬鎮。
1988年12月盛澤鎮與盛澤鄉合並,撤銷盛澤鄉建置,實行鎮管村體制。
百度百科—盛澤
人民網—"中國絲綢第壹鎮"蘇州盛澤鎮經濟連續3年高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