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
2003年,匡威被耐克收購,但耐克並沒有直接幹涉匡威的運營,也沒有動公司管理層的人事架構,壹切照原樣,在那年匡威的年銷售額僅有2.05億美元。
那時,外界紛紛猜測耐克收購匡威的行為,是壹次戰略失誤。然而,大眾不知道的是,耐克的大動作在後面。
第二年,耐克獲得了匡威多年積累下來的球員和渠道資源,同時也為匡威也簽下了壹些年輕球員作為代言人,而當其發展成熟成為球星之後就輸送到耐克旗下,當年的DwyaneWade和ChrisBosh都是如此。
在復古風潮的興起的時期,耐克帶領著匡威重新進行產品定位,將匡威的AllStar和JackPurcell等經典復古鞋款放在了休閑時尚市場。
同時,加強品牌的科技含量,組建專業團隊。另壹方面,利用耐克強大的營銷團隊和遍布全球的銷售網絡,匡威最終迎來了復蘇。
根據耐克發布的財報,匡威的年收入最高達到20億,比剛被耐克收購時的2.05億美元營收翻了近十倍之多。
擴展資料:
匡威是最早統治NBA的品牌,雖然在50年代以後,阿迪達斯成為世界第壹的運動品牌,但是在美國NBA的賽場上,匡威卻是當之無愧的霸主。從許多當年的照片和錄像中就可以看到,早年幾乎所有的NBA球員都是穿著匡威的鞋子在比賽的。
匡威之所以能夠在70年代以前統領NBA,在我看來還有壹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那時的籃球運動還遠沒有今天這樣強大的影響力,所以當年的行業老大阿迪達斯也並沒有重視這塊市場。這些因素給匡威的發展創造了壹個相對安逸的環境。
安逸的環境意味著缺乏有力的競爭,缺乏競爭導致匡威的產品進步很慢。在Nike殺入NBA賽場前地幾十年時間裏,匡威籃球鞋雖然也在不斷發展改良,但是幾乎沒有質的飛躍。
1982年Nike推出了搭載氣墊科技的Air Force1籃球鞋,當時匡威的產品與Air Force 1相比,幾乎毫無科技含量。
雖然Nike在80年代已經推出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產品,但是匡威卻並沒有立刻意識到危機。因為在整個80年代,匡威擁有聯盟中最牛叉的“大鳥”伯德和“魔術師”約翰遜作為代言人,而那時的喬幫主還只是初出茅廬,離他拿下第壹個三連冠,走上神壇還有好幾年的時間,其強大的市場號召力還沒有顯現。
所以即便Nike有了Air Force和後來的Air Jordan系列這些牛叉的產品,但是憑借伯德和約翰遜無與倫比的市場號召力,匡威的產品在80年代的很長壹段時間裏依然走俏。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匡威的產品在90年代依舊發展緩慢,技術開發也不緊不慢。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