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部的開發
壹、中國歷史上的四次西部開發 翻開歷史畫軸,中國漢、唐、元、清幾朝政府,均對西部尤其是現在的新疆、西藏地區進行過大規模的開發活動。追蹤先輩開拓者的足跡作壹番歷史的巡遊,將給我們今天的西部開發帶來壹些啟示。 西漢時期,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它是中西交通開拓的標誌,建立了漢朝與西域諸國的直接聯系,也揭開了中國政府開發和治理新疆地區的序幕。公元前60年,西漢王朝的西域設置“都護”,完成了對西域的統壹。在此前後,西漢王朝為開發和治理新疆地區實施了壹系列措施,主要包括: 屯懇戍邊。組織漢族軍民進入西域地區實施屯墾、守衛邊疆,是漢代經營西域的壹項基本政策。據史料記載,在西漢開發西域地區的100多年時間裏,屯田軍民***開荒50余萬畝,不但解決了軍糧問題,而且引入了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生產方式,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駐紮軍隊,修建國防及交通設施。為保證西部邊境的安全和“絲綢之路”的暢通,西漢政府在西域各商道上修築了許多城堡和連綿不斷的烽隧亭障,並部署軍隊戍守,兼管西域的交通。 因俗而治,實施寬松的民族政策。與匈奴奴隸主對西域各國橫征暴斂相比,西漢朝廷實施了寬撫政策,基本上不向當地各族人民征收賦稅。 西漢王朝對西域地區的開發治理,為祖國的統壹、民族的團結和新疆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唐代西部開發又進入了壹個新的階段。從範圍上看,以往的開發主要集中在南疆地區,而唐代在西域***建立了11個大的屯墾區,幾乎遍布今天新疆的各個地區。從時間上看,唐朝在新疆的開發延續了161年,為以往任何朝代所不及。從人數上看,西漢時期新疆地區屯田軍隊約2萬人,此後歷朝都只有數千人,而唐代新疆的屯田官兵達到5萬余人。唐朝開發新疆地區有幾個值得註意的特點: 壹是建立了十分完善的軍政管理機構。這不僅保證了中央政令的貫徹實施,也有利於開發工作的順利進行;二是著眼於綜合開發,使各方面建設相輔相成。因地制宜,既然推行屯田制,又對招募的屯民實行租佃制和分成制。軍事上推行兵農合壹的府兵制,使駐軍很好地擔負起屯墾戍邊的雙重職責;三是尊重各民族的權益,不搞民族歧視。正是以上這些措施和政策,使新疆地區的開發在唐代形成了第二次高潮。 元朝統治者對西部的開發和治理,采取了壹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對西域實施全方位的經濟開發。在農業方面,實行軍屯、民屯,開墾荒地達150萬畝;手工業方面,設立了行業管理機構,促進了冶煉業、織染業的發展;交通方面,先後設立驛站60多所,保證了中央號令的暢通無阻和西域軍情的快速傳遞;金融方面,統壹了西域貨幣,促進了當地商品經濟的發展;賦稅方面,實行薄賦政策,限制官吏的盤剝,減輕人民的負擔;重用少數民族人才。西部人才得到元朝中央政府的重視和重用,這壹時期畏兀爾族(今維吾爾族)中出現了壹大批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文學家和藝術家。 清朝統治者,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幾代皇帝,均將維系和開發西部提到攸關社稷安危的高度加以重視,從而迎來了歷史上西部開發的又壹個高潮。 在國防建設方面,清朝於重要戰略方向和地域設立城堡,沿邊關隘、山口設置卡倫(哨所),在交通要道建立驛站、軍臺、西部形成較完善的防禦和通訊系統。 在經濟方面,清政府將開發的重點放在新疆地區,以軍屯、民屯、犯屯等形式大規模開發荒地,發展農業經濟。據統計,從1716年至1911年,清朝官方在新疆建立的墾區達24個,投入勞力12.67萬人,開墾荒地301.9萬畝,無論從時間還是規模、效益來講,均為歷朝歷代之最。清朝還十分重視在新疆地區發展商業,重點發展官方商業,同時積極發展民間商業,以低關稅政策吸引外商到新疆從事貿易,並撤除傳統關卡,鼓勵新疆商人到內地經商。 二、當代中國西部大開發 ●西部大開發動員令 1999年6月,江總書記在西安就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加快開發西部地區, 西部中國十二省
對於推進全國的改革和建設,對於保持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不僅具有重大的經濟意義,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社會意義。從現在起,這要作為黨和國家壹項重大的戰略任務,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西部開發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改革的春風陣陣吹過。至此世紀之交,偉大的中華民族又面臨著壹個重大抉擇:為改變西部地區的落後面貌,協調東西部經濟均衡發展,充分發揮我文明古國地大物博的自然優勢,黨中央不失時機地作出了西部大開發的偉大戰略部署。祖國的繁榮富強是每壹炎黃子孫最大的心願,美好的生活是勤勞的中國人民***同的願望。西部,作為更廣闊的生存與發展空間,正等待我們去探索、去開拓。壹石激起千層浪,中央的戰略成為國人矚目的焦點,社會各階層無不為之心潮澎湃,雀躍不已。傳媒人從來不會將自己置身於熱點之外。在這樣的歷史機遇面前,如何向世人介紹西部的風土人情、豐富資源、無限商機與璀璨文化;如何向西部人展示上海的熱情友好、時代形象、繁華經濟與海派文化;如何推動東西部在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教育等各方面的廣泛交流的問題成為上視人當前急需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