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群80後的茶商創業故事
黃山是聞名中外的茶葉之鄉,茶葉是我市農村經濟的最大特色產業和優勢產業。據統計,隨著消費大環境的改變和消費方式的轉變,我市已有80多家茶企入駐淘寶、京東、1號店等電子商城。這其中,就有我市壹批80後年輕人懷揣創業夢想,通過網絡這個巨大平臺,將家鄉的資源優勢與自己的人生夢想相結合,書寫砥礪前行的創業故事。
做生產型供應商
“輸入寶貝黃山毛峰,淘寶搜索是9079個寶貝,而像龍井就有3.35萬個,紅茶有18.36萬個,比較而言,黃山毛峰的潛力還是很大的”,在黃山茶城的壹間門店的電腦桌前,這位叫江健的年輕茶商比劃道,對黃山毛峰網絡銷售的未來,他持樂觀態度。
江健經營批發茶葉已近十年,但做茶葉電商還是兩年前的事,江健強烈感受到互聯網拉動茶業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要是做活動,壹個單品能賣到兩千單。就是平常,每天也要發出幾箱的貨,量很可觀。”
江健的茶葉主要來自家鄉歙縣新溪口鄉。新溪口片是歙縣茶葉主產區之壹。當江健在屯溪敲打鍵盤進行生意往來時,哥哥胡健則忙碌在新溪口的`茶葉加工車間。盡可能地統壹標準,提升茶葉品質,是近年來胡健埋頭鉆研的事。嚴格采摘要求、細分青葉等級;或是引進新生產設備,用煤氣代替不穩定的電能;抑或是借鑒“他山之石”改進制作工藝,胡健壹項項實踐,努力通過後續加工提升茶葉品質。
茶葉品質保證,借助互聯網傳播交易平臺,越來越多的網絡賣家主動聯系他們,希望得到批量供貨。2014年,他家僅毛峰的出貨量就超過了2萬公斤,這讓這對兄弟更加堅定了當前的企業定位——做生產型供應商。“將精力的重心放在生產方面,供應下遊零售店或者批發市場商。這也是壹個自我能量不斷積蓄的過程。”胡健表示。
兄弟倆保持著清晰的奮鬥目標和務實的創業態度:“其實我們早就註冊了‘三尖露’商標,等時機成熟了,還是會圍繞自己的品牌來做。”兄弟倆坦言,品牌建設壹直是他們的夢想!
讓茶葉“厚”起來
歙縣深渡鎮定潭村是歙縣茶葉機械化發展的示範點之壹,茶園面積超過1500畝,茶葉機械加工經營戶30多家。這裏處於新安江山水畫廊黃金旅遊線路上,外圍就是昌溪古村落、陽產土樓等知名景點,再加上定潭村多年來茶產業發展基礎,生於斯長於斯的張奇崖想到了整合資源,“既有茶葉優勢,為何不來個茶園遊,讓遊客來體驗。”
幾年來,張奇崖壹直在做有益的創業嘗試:養孔雀、餵土雞、開淘寶店,這些都圍繞著壹個目的:“以茶為核心,延伸產業鏈,輻射旅遊,讓茶葉‘厚’起來。”2013年,以花茶和綠茶為切入口,她做起了網絡售茶。網店的客戶主要是青年人,不少喜愛花茶,不習慣傳統綠茶,她就反復調試生產,最終顏色亮綠、口感清淡、略帶花香的綠茶得到了認可。去年11月,她流轉了村裏的16畝土地,投資85萬元蓋起廠房,在茶季來臨前上馬了兩條綠茶清潔化生產線,從源頭開始把控,著力提升茶葉質量。價格隨之水漲船高,平均每公斤幹茶效益提高約50元。
“今年訂單漲了兩成,後期訂單差不多還有三萬斤。”張奇崖對今年的形勢還比較滿意。目前,她的賞友茶業已獲得了qs認證,結合“批發+零售”的方式,正不斷研發品牌產品,維護新老客戶群。與此同時,生態農莊項目與茶園基地建設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中,希望“粘黏”各項資源,讓遊客既可以享受農家樂的愉悅,也可以參與到制茶、品茶、遊茶園的體驗中來。張奇崖說,明年的茶季這裏就會很熱鬧了!
將菊花茶“放養”千裏之外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然而,互聯網時代,“遷徙”易如反掌,80後安徽茶商張開晨成功將優質茶菊種苗“放養”到千裏之外的黑龍江等地。
30歲的張開晨算得上全國最早的壹批茶葉電商。由他壹手經營起來的網店張立龍茶記,今年已經步入第11個年頭。2005年,在合肥幫父親張立龍打理茶葉店的張開晨,經合肥工業大學教授點撥,從學習電腦開始,懵懵懂懂地進入了網絡經營世界,成了行內第壹撥弄潮兒。
生意冷清是擺在張開晨面前的第壹道難題:頭三個月竟然壹單生意都沒做成!“我東西這麽好,客戶不知道,那我就送。前三個月我送了1000件出去。”張開晨急中生智,“預計壹半客戶會回來,沒想到95%都回來了,有的現在還會來下單。”
業務規模的拓展讓張開晨意識到,只有保證產品的質與量,才能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2012年,張開晨毅然將網店搬回了歙縣縣城的茶葉市場。
他壹方面選擇優質加工商保證茶產品供應,另壹方面,將價值高、不多見的優質菊花苗種“請進”基地培育種植,規模從幾分地穩步擴大到20多畝。張開晨的菊花不是論斤的,而按朵賣,價格2元到15元不等。
頗有戰略眼光的張開晨大膽嘗試,將基地培育的菊花苗“放養”到千裏之外的河北、黑龍江、雲南等地種植,再對菊花成品回購,不僅解決了種植規模不大這壹困擾,還為下壹步市場推廣做足了鋪墊。目前,張開晨今年已經發出種苗50萬株以上。
十年的電商生涯,對張開晨而言,改變的不僅是生活方式,更多的是學會了放眼世界,換個思路想問題。
在“互聯網+”時代,胡健江健兩兄弟、張奇崖、張開晨……壹群80後茶商在各自的商業環境下,憑借著智慧與資源,開創出了形態迥異的創業模板。然而,汗水與淚水的背後,是他們盡情綻放的花樣青春,以及留下的壹段不悔的付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