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註冊 - 汶川縣是什麽概念?

汶川縣是什麽概念?

基本概況

汶川縣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邊緣,居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東南部,東鄰彭州市、都江堰市,南靠崇州市、大邑縣,西接寶興、小金縣,西北和東北分別與理縣、茂縣相連,縣域東西寬84公裏,南北長105公裏,總面積4084平方公裏,森林覆蓋率達48%。縣城威州鎮位於縣境北部岷江與雜谷腦河交會處,海拔1325米,周圍有茶坪山脈、邛崍山脈等眾多山體圍繞,距省城成都146公裏、州府馬爾康246公裏,國道213、317線穿城而過。

自1963年恢復建縣至今,全縣轄6鎮8鄉,總人口11178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0057人;羌族人口29839人,占總人口的26.69%,是我國四個羌族聚居縣之壹。岷江縱貫縣境西部地區,長達88公裏,主要有雜谷腦、魚子溪、草坡等河流,流域面積1429平方公裏。全縣水能資源豐富,理論蘊藏量達348萬千瓦,可開發量170萬千瓦,現已開發100萬千瓦,開發潛力巨大。

礦產資源和動植物資源富足,旅遊資源更是別具壹格,擁有臥龍自然保護區、三江生態旅遊風景區等自然景觀以及禹、羌文化和三國文化遺址等人文景觀資源。汶川縣既是“中國民族民間藝術之鄉——羌繡之鄉”,也是動物活化石——大熊貓的故鄉,世界上首屈壹指的大熊貓研究中心臥龍就在縣之西南部。汶川是阿壩州的南大門,也是阿壩州的“工業經濟走廊”。

到2002年底,國內生產總值達125852萬元,農業總產值達16543萬元,糧食總產量達16426噸,農民人均純收入1678元。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進壹步加大,建立了1500畝生態農業科技示範園基地和500畝兩個無農藥汙染IPM示範園區,註冊和啟用了“西羌牌”、“岷江牌”兩個商標和五個蔬菜水果綠色標誌,被國家綠色食品中心列為無公害蔬菜、水幹果生產建設基地。林業三大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完成封山育林9403.9公頃,飛播造林813.4公頃,人工造林3723.1公頃;完成還生態林3.28萬畝,還經濟林0.42萬畝;完成治沙面積14605.54萬公頃。工業經濟發展迅猛,招商引資取得實效,已形成漩口、映秀地區州、縣的工業經濟走廊和水磨工業經濟園區,正抓緊建立桃關工業經濟園區,成規模、效益好、資產上千萬元的招商引資企業已有潘達爾工業矽廠、躍發冶煉有限公司等6戶;電力工業更是異軍突起,目前,已建成投產各級電站40余座,裝機容量達100余萬千瓦,1986年初被評為全國首批5個“初級農村電氣化縣”之壹。旅遊資源得到進壹步開發,已開發三江生態旅遊區、西羌第壹村、姜維城古文化遺址、蘿蔔寨民俗村等景區。交通建設成績顯著,已建成以國道213、317線為主幹,縣、鄉、村道為支線的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實現了鄉鄉通柏油路,村村通機耕道。郵電通信事業蓬勃發展,移動、聯通通信網絡覆蓋率達85%以上,縣城及主要集鎮已開通了小靈通通信,實現了通信交換程控化、傳輸數字化。城市建設日新月異,縣城威州城區面積已達3.53平方公裏,初具現代化城市規模,已逐漸形成阿壩州的交通集散地和教育科研基地,“四面環山,三山競秀、二水爭流,壹城跨江盡新樓”是對今日威州的精當描繪。

文化教育事業快速向前推進。縣域內有阿壩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阿壩州財貿校、阿壩州電大等6所大中專院校,州水電、農業機械、交通、牧業等4所州級技工學校,農牧林科研所3所以及初、高中9所。被列為省重點中學的威州中學,教學方式不斷創新,教育質量快速提升,走在全州教育最前列,為省內外大中專院校培育輸送了大量優秀人才。

自然地理

汶川縣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內,因汶水得名,是中國四個羌族聚居縣之壹。地圖坐標北緯30°45′—31°43′與東經102°51′—103°44′之間,東西寬84公裏,南北長105公裏。縣域面積4,085平方千米;人口110,118人(2000年),主要民族為漢、羌、藏和回族。周邊相鄰縣級政區,東鄰彭州、都江堰市,南接崇州、大邑縣,西界寶興縣與小金縣,西北至東北分別與理縣、茂縣相連。境內有臥龍自然保護區,為大熊貓的研究和主要繁殖地,四姑娘山為主要旅遊景點。縣治威州鎮。

汶川地處四川盆地西北緣,龍門山脈和邛崍山脈分別位於縣域東北與西南部;岷江及其支流雜谷腦河、草坡河、壽江為境內主要河流。

汶川因縣西汶水(現岷江)得名,西漢時為綿虒縣,西晉改為汶山縣,並為汶山郡治,北周始名汶川縣,距今已有壹千四百余年歷史。1952年縣城由綿虒遷威州;1958年茂縣、汶川縣、理縣合並成立"茂汶羌族自治縣";1962年恢復汶川縣至今。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五日,汶川縣榮獲中華人民***和國文化部、國家文物局授予的2007年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光榮稱號。

植物資源

汶川縣山體宏渾高大, 相對高差懸殊,光照、降水條件隨海拔增高而變化,同樣影響著森林及植被群落類型的分布和植物帶譜的形成。這裏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種類繁多,科屬很全,壹***4,000種。存在全國獨有的、成片分布的野生珙桐林,與其伴生的水青樹、連香樹、伯樂樹和其它屬於國家保護的珍稀樹木多達20余種。還有許多名木古樹和“國香”蘭花,使人在珍稀美、風采美、悠古美諸多方面獲得豐富的意境和多種的美感。就森林植被來看,其中特用林和灌木林已占森林植被面積的82.85%,稀疏林地、未成造林林地、跡地更新地***只占17.15%,可見其森林資源的豐富程度。旅遊、自然、人文景觀資源豐富,現以開發出“三江生態旅遊區”初具規模。在“科教興國”的今天,對於提高人們的精神文明素質,增進科教科普知識、研究環境變遷對人類的影響,把握未來,汶川縣無凝提供了最寬廣的“天然教學實驗室”。

動物資源

汶川縣擁有大量的動物資源。從現已采集到的標本看:昆蟲有20多個目、700多種,其中僅鞘翅目就有33個科、482種。魚類有6種,兩棲類9種,鳥類208種,獸類96種。在這些動物中,不僅有獼猴、雲豹、水鹿、靈貓等喜溫濕的南方動物,而且有牛羚、猞猁、馬熊、白唇鹿、白馬雞等耐嚴寒的高原和北方動物。其中屬於國家壹級保護的珍獸有大熊貓、金絲猴等4種;二類保護的有小熊貓、雪豹、紅腹角雉等17種;三類保護的有林麝、金雕等8種;總計29種。雉雞更是臥龍動物中之壹大特色,全國56種中,臥龍占11種,多屬國家保護的種類。

礦產資源

汶川縣地質構造復雜,地層發育完整,巖漿巖分布廣,礦產資源豐富,特別是非金屬礦產品種較多。

歷史沿革

自漢代以來所設汶江、綿池、汶山、汶川等建置皆以境內岷江得名,據《元和郡縣誌》載:汶川縣“因縣西汶水為名”。古“汶”、“岷”通用,故岷江亦讀作汶江。

古屬冉毿部年(公元前111年)以冉毿地置汶山郡,轄綿池等5縣,綿池為郡、縣舊址在今威州鎮姜維城。東漢曾改綿池縣為綿池道,西晉改綿池縣為汶川縣。東晉後汶川郡僑遷都安(今都江堰市),廢綿池縣。肖梁於綿池縣地置汶川縣,西魏時省。北周天和三年(568年)復置汶川縣,縣治仍在姜維城,直到明代宣德年間過治寒水驛(今汶川縣綿池鄉政府所在地)。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於1952年遷墳川縣治於威州。1958年曾撤汶川縣與茂縣、理縣合並成立茂汶羌族自治縣。1963年復置。1990年底全縣行政建置為3鎮、14鄉。

風土人情

蘿蔔寨因地處高山,這裏的羌文化在以前沒有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所以目前基本保持了自己原有的風俗。這裏還沿襲著千百年來羌家小夥與姑娘談戀愛對唱山歌的習俗,每年羌族節日期間,寨子內,小夥姑娘們不僅深情對歌,還和村裏人壹道圍著火塘跳鍋莊舞,吃著大塊肉,喝著自制的米酒,咂酒,吹著羌笛、嗩吶、口弦琴,打著羊皮鼓,通宵達旦,其熱鬧的場面充滿了濃郁的西部羌民族特色。

這裏稱女人為包帕子的,女人壹般在家織布、做飯、養牲畜。稱男人為頂帕子的,意思是頂大事的。農閑時節的羌寨,男人們外出攬活去了,女人們搬出針線筐,曬臺上、門檻上就坐滿了繡女。羌民生活在山中,離雲很近,雨過更是雲煙升騰,雲給了他們靈感,他們將雲繡在鞋上(還有袖口、衣襟、褲管、頭帕),將雲踏在了腳下,每壹步都走在雲中,過著雲上的日子。就連寨子裏已經不穿傳統服裝的男人們,也無壹例外穿著雲雲鞋,艷麗精致的雲雲鞋在男人們的藍黑漢服下面非常打眼,給英武的羌家漢子平添兒女柔情。

羌族的服飾,多以自產的火麻經加工後紡線織成,俗稱“麻布衫”,或以牛羊毛吊線後織成,俗稱“毪衫”,亦有布衫,以青色為多。腰間男束腰帶,女束花圍腰,外著無袖羊皮褂子,穿草鞋或“雲雲鞋”(羌繡布鞋)。由於現在受外面世界的影響,現在蘿蔔寨裏的壹些羌族年輕人,平時也著漢裝了。

羌族的挑花、刺繡工藝精湛,早在明清時,就已普遍盛行。蘿蔔寨的羌族婦女,從小就受到挑花和刺繡工藝的訓練,常在耕種勞動之余,從事紡線、織麻、挑花、刺繡等活動。她們挑花和刺繡,壹不打樣,二不劃線,全憑自己的構思,自由動用五色絲線和棉線,信手挑繡出富有羌族特色的圖案,如色彩絢麗的幾何花紋、栩栩如生的各種花卉和動物等。看蘿蔔寨的婦女挑花刺繡,其針法大多采用挑花,此外還有納花、纖花、鏈子扣和手繡等幾種。挑花多用棉線,色彩以黑白對比者居多,圖案精巧細致,顯得樸素明快;納花、纖花的圖案清秀艷麗,色彩對比強烈。鏈子扣則表現了羌族剛健淳樸、粗獷豪放的藝術風格。挑花和刺繡圖案大多取自民間生產生活場景,花、草、瓜、果、飛禽、人物,無所不有。這些圖案景物,形式精致秀麗,內容多含吉祥,充滿了對幸福生活的憧憬。主要的傳統圖案有“團花似錦”、“魚水和諧”、“瓜瓞綿綿”等幾十種,令人愛不釋手。

寨子裏每個家庭是壹個單獨的個體,而又是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壹部分。“還工互助”是寨子裏由來已久的傳統習俗,哪家有事情全寨的人都來幫忙。結婚、喪葬、修房子是壹個家庭的大事。每遇這樣的事首先找本姓的族人議事,再告知全寨的人,壹個家庭最少要出四個工(壹個工是壹個家庭要來壹個人幫壹天忙),沒有任何代價和報酬。能做什麽就做什麽,也不會有人偷懶、溜號。這種情況在所有的羌寨都壹樣,不同的只在壹個工的算法上。

經濟概況

汶川是阿壩州的南大門,也是阿壩州的“工業經濟走廊”。到2002年底,國內生產總值達125852萬元,農業總產值達16543萬元,糧食總產量達16426噸,農民人均純收入1678元。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進壹步加大,建立了1500畝生態農業科技示範園基地和500畝兩個無農藥汙染IPM示範園區,註冊和啟用了“西羌牌”、“岷江牌”兩個商標和五個蔬菜水果綠色標誌,被國家綠色食品中心列為無公害蔬菜、水幹果生產建設基地。林業三大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完成封山育林9403.9公頃,飛播造林813.4公頃,人工造林3723.1公頃;完成還生態林3.28萬畝,還經濟林0.42萬畝;完成治沙面積14605.54萬公頃。工業經濟發展迅猛,招商引資取得實效,已形成漩口、映秀地區州、縣的工業經濟走廊和水磨工業經濟園區,正抓緊建立桃關工業經濟園區,成規模、效益好、資產上千萬元的招商引資企業已有潘達爾工業矽廠、躍發冶煉有限公司等6戶;電力工業更是異軍突起,目前,已建成投產各級電站40余座,裝機容量達100余萬千瓦,1986年初被評為全國首批5個“初級農村電氣化縣”之壹。

旅遊資源得到進壹步開發,已開發三江生態旅遊區、西羌第壹村、姜維城古文化遺址、蘿蔔寨民俗村等景區。交通建設成績顯著,已建成以國道213、317線為主幹,縣、鄉、村道為支線的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實現了鄉鄉通柏油路,村村通機耕道。郵電通信事業蓬勃發展,移動、聯通通信網絡覆蓋率達85%以上,縣城及主要集鎮已開通了小靈通通信,實現了通信交換程控化、傳輸數字化。城市建設日新月異,縣城威州城區面積已達3.53平方公裏,初具現代化城市規模,已逐漸形成阿壩州的交通集散地和教育科研基地,“四面環山,三山競秀、二水爭流,壹城跨江盡新樓”是對今日威州的精當描繪。

行政區劃

汶川縣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邊緣,居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東南部,東鄰彭州市、都江堰市,南靠崇州市、大邑縣,西接寶興、小金縣,西北和東北分別與理縣、茂縣相連。

拼音:Wenchuan Xian

代碼513221

郵編623000

縣人民政府駐威州鎮

2004年,汶川縣轄6個鎮(威州、漩口、映秀、水磨、綿虒、臥龍)、8個鄉(雁門、克枯、龍溪、草坡、銀杏、耿達、白花、三江)。

5·12大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0秒,在四川汶川縣發生M7.8級地震,震中位於北緯31.0度,東經103.4度,阿壩州境東南部的岷江兩岸,有感範圍大,北京、上海、天津、寧夏、甘肅、青海、陜西、山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重慶、貴州、雲南、廣西、西藏、江蘇、遼寧、臺灣、香港等地等全國多個省市有明顯震感。越南泰國有震感。據四川省地震局消息,截至13日12時,發生1000多次余震,最大震級7級。這次地震是繼1976年四川松潘、平武兩縣發生7.6級地震以來,近32年發生的四川省內首次7級以上地震。據民政部統計,截至13日18時,四川汶川縣地震已造成四川、甘肅、陜西、重慶、雲南、山西、貴州、湖北8省市超過12000人死亡,6萬人仍杳無音信,倒塌房屋50余萬間。目前災情還在進壹步統計核實中。

/view/3849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