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註冊 - 關於姓梁的歷史和現狀的結論

關於姓梁的歷史和現狀的結論

姓氏源流

梁姓源流: 梁氏出自嬴姓,起源於東夷少昊部,伯益之後。伯益三十五世大駱生非子。再五傳秦仲,秦仲的小兒子康封於夏陽梁山(在今陜西韓城南),建立梁國,為伯爵。公元前641年,秦穆公派兵攻滅梁國,改稱梁地為少梁。亡國後的梁國子孫,大都逃到晉國,以原國名為氏,就是梁氏。此即《元和姓纂》所雲:“梁,嬴姓,伯益之後,秦仲有功,周平王封其少子康於夏陽,是為梁伯,後為秦所滅,子孫以國為氏。”梁王嬴康就是梁氏始祖,史稱梁氏正宗。 得姓始祖:伯益。相傳顓頊帝有壹孫女名女修,因偶拾燕子蛋食後生了大業,大業娶少典氏之女為妻,生下伯益。伯益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復續嬴姓祀,伯益便為古代嬴姓各族的祖先。西周時,因其後裔中秦仲父子征討西戎有功,周宣王封秦仲次子康在夏陽梁山(今陜西韓城附近),建立梁國,立為國君,稱梁康伯。公元前六四壹年,秦穆公攻滅梁國,梁伯的後代遂以國為氏,稱梁姓,伯益也就成為梁姓的得姓始祖。

[編輯本段]遷徙分布

梁姓支派較多,但據史料所載,其最早發源地當是今陜西壹帶。晉代以前,梁姓多集中於北方居住,且以西北為主要分布點。秦漢時期,梁姓散居於山西,據載,漢景帝時,有梁林任太原太守。漢末,山西梁姓遷往陜西耀縣、富平壹帶。漢平帝時,梁姓集中於安定(今甘肅東部及寧夏大部分地區)、扶風(今陜西關中西部壹帶)地區。其中安定梁姓最為旺盛,成為當地壹支望族。此時,天水壹帶也有梁姓郡望,為少數民族改姓發展而來。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蕩,戰亂頻繁,為避戰禍而南遷者絡繹不絕,梁姓自然也不外其列。據載,西晉“永嘉之亂”時,有梁芳率家族隨晉南遷於浙江杭州與廣東河浦之間。又有梁遐開基福州,被視為閩、粵始祖。此時,梁姓遍布南方的廣西、四川、安徽、江西、湖北、浙江、廣東、福建壹帶。隋唐時期,梁姓在南方又有了大的發展。宋元時期,由於金兵及蒙古軍隊的入侵,致使梁姓又壹次大舉南遷,進壹步推動了梁姓在南方的繁衍發展。明清時期,梁姓已遍布全國,且以廣西、廣東、福建、浙江為主要聚居地。今日梁姓以廣東為多,約占全省人口的百分之四點七,占全國梁姓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五。梁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二十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八四。在今日的山東龍口市原中村鎮,有壹近三百戶的梁姓村莊——梁家村,村裏男性居民90%為有血緣關系的梁姓。

[編輯本段]歷史名人

梁 冀:東漢權臣,字伯卓安定(今甘肅涇川)人,外戚出身,世家大族,先祖時曾協助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其父親為梁商,有壹妹,是漢順帝的皇後。永和元年(136年)成為河南尹。因質帝當面稱梁冀為“跋扈的將軍”,次年即被他所毒殺,另立十五歲的桓帝。此後他更加專擅朝政,結黨營私,且大封梁氏壹門為侯為官。 梁 肅:安定(今甘肅省涇川)人,唐代文學家,官至右補闕、太子侍讀、翰林學士等職。 梁 顥:鄆州須成(今山東省東平)人,北宋官至右司諫。 梁 楷:東平(今屬山東省)人,南宋畫家,擅畫人物、山水、道釋和花鳥。 梁 興:平陽(今山西臨汾南)人,南宋抗金義軍首領。 梁 儲:字叔厚,又字藏用,號厚齋,晚號郁洲,景泰四年(1453年)生於順德石墾堡(1950年後劃入南海縣平洲區)。梁儲自幼聰明過人,曾到大學者陳白沙門下求學。21歲中舉,25歲上京應考得中會元,殿試被點為傳盧(居狀元、榜眼、探花之後)。從政四十年,官至華蓋殿大學士,太子太師,壹度出任內閣首輔(相當於宰相)。為官正派,敢於直諫。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皇帝朱厚燳,受人慫恿,自封為“威武大將軍”。命梁儲起草《策封威武大將軍敕》梁儲認為自悖亂之舉,拒不從命,在梁儲冒死泣諫下,草敕的事不了了之。嘉靖六年(1527年)梁儲病逝,享年七十四歲。朝廷追贈為太師,謚“文康”。 梁令瓚:蜀(今四川省)人,唐代畫家、文學家。 梁丘賀:瑯邪諸(今山東省諸城)人,西漢今文易學“梁丘學”的開創者。 梁師都:夏州朔方(今陜西省靖邊北白城子)人,隋朝任鷹揚郎將,隋末發動農民起義,在朔方稱帝,國號梁。 梁紅玉:楚州(今江蘇省淮安)人,南宋名將韓世忠之妻,我國古代傑出的女軍事家,在抗金鬥爭中,多次立功,被封為安夫人、揚國夫人。 梁辰魚:昆山(今屬江蘇省)人,明代戲曲家,創作了以昆腔演唱的《浣紗記》,對昆腔的發展和傳播有很大影響。 梁佩蘭:南海(今屬廣東省)人,清代文學家。 梁詩正:錢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清代東閣大學士,官至禮部、刑部、戶部、吏部侍郎,兵部、工部尚書。 梁章鉅:福建省長樂人,清代文學家。 梁同書:錢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清代書法家,筆力蒼勁,與同代的翁方綱、劉墉、王文治齊名。 梁國治:會稽(今浙江省紹興)人,清代書法家,任職軍機大臣。 梁化鳳:陜西長安人,清代任職江南提督。 梁士詒:廣東省三水人,曾任職袁世凱總統府秘書,兼交通銀行總理,後出任北洋政府國務總理。 梁啟超:廣東省新會人,著名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學者,與康有為壹起“公車上書”,倡導維新變法。其學識淵博,所著被輯為《飲冰室合集》。 梁實秋:浙江杭州人,現代文學家,著有《雅舍小品》、《雅舍雜文》、《雅舍談吃》等作品。 梁方仲:廣東省人,歷史學家。 梁思永:廣東新會人,現代考古學家,梁啟超次子。 梁思成:廣東新會人,生於日本東京,梁啟超之子,現代建築學家。 梁漱溟:祖籍廣西桂林,出生於北京。教育家、社會活動家、愛國民主人士,國學大師。

[編輯本段]郡望堂號

1、郡望 安定郡:西漢元鼎三年設置,相當於今天的甘肅景泰、靖遠、會寧、平涼、涇川、鎮原及寧夏中寧、中衛、同心、固原等地。東漢移至臨涇(今甘肅省鎮原東南),東晉又移治安定(今甘肅省涇川北壹帶)。這支梁氏,其開基始祖是春秋時晉國大夫梁益耳。 扶風郡:漢武帝時的太初元年,設置右扶風,是三輔之壹。三國魏時改名置郡,相當於今天的陜西省麟遊、乾縣以西,秦嶺以北壹帶地區。這支梁氏,出自漢時安定梁氏的分支。 天水郡:西漢元鼎三年設置,相當於今天的甘肅省通渭、靜寧、泰安、定西、清水、莊浪、甘谷、張家川等縣及天水市西北部、隴西東部、榆中東北部地。這支梁氏,出自氏族梁氏。 河南郡:漢高帝改秦三川郡而設置,相當今河南省黃河以南洛水、伊水下遊、賈魯和上遊地區及黃河以北原陽市。這支梁氏,多出自於匈奴族梁氏。 下邳郡:東漢永平十年時(公元72年)將臨淮郡改為下邳國,南朝宋時改為下邳郡,治所在下邳(相當於現在江蘇省雎寧縣西北壹帶地區)。相當於現在江蘇省西北部地區。 西河郡:漢代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置郡。相當於現在陜西、山西兩省之間黃河沿岸壹帶地區。 2、堂號 儀國堂:宋時右丞相梁克家,風度修整,原則性強,雖近親、權、幸(權是大官,幸是寵官),也按原則辦事,好人賴以保全。被封為儀國公。 安定堂:梁姓人在得姓以後的發展中,東漢時,居住在安定(今甘肅省平涼西北)在東漢的幾十年中是梁姓最為風光的時候。因此,就形成了郡望安定,即現在所稱的安定堂。見《姓氏探源與取名藝術》。 梅鏡堂:臺灣省的梁姓,不論是河洛,還是客家,絕大多數都屬於“梅鏡堂”,是宋朝名相梁克家的後裔,詳情已如上述。梁客家是距今八百年以前的福建晉江人,很顯然,今天臺灣島上的梁姓省籍人士,不管“唐山”的祖籍是福建或廣東,他們的根源,都可以初步追溯到福建省的晉江。 此外,梁姓的主要堂號還有:“保善堂”、“怡慶堂”、“集賢堂”等。

[編輯本段]宗祠楹聯

〖梁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三清居士; 七序名言。 ——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代浙江錢塘人梁詩正,字養仲,號薌林,雍正年間進士,乾隆年間歷官禮部、吏部侍郎,戶部、工部尚書,官至東閣大學士(宰相)、翰林院掌院學士。曾奉命選《唐宋詩醇》,任續文獻通考館總裁,草定《續文獻通考》體例。常隨高宗出巡,凡重要文稿,多由他起草。著有《矢音集》。因職位清高而掌握樞要,他的同鄉、《四庫全書》總裁王際華稱他為“三清(玉清、太清、上清)居士”。下聯典指東漢安定烏氏人梁竦,字叔敬,少年時好讀書,鉆研《孟氏易》。因受兄梁松案的牽連,被流放九真,經沅、湘時,感悼伍子胥、屈原,作《悼騷賦》,後閉門自養,作《七序》。章帝時,兩個女兒為貴人,被竇皇後所忌,他和兩個貴人都被害。 夏陽績緒; 沂謂流源。 ——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出梁姓的源流來歷。 眉齊鴻案; 廬結石門。 ——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文學家梁鴻,字伯鸞,扶風平陵人,家貧而博學,與妻子孟光隱居灞陵山中,以耕、織為生。章帝時經過洛陽,見宮室華麗,作《五噫歌》以諷刺,為朝中忌恨,於是改名換姓,逃往齊魯。後來到吳,為人做傭工舂米,每天回家吃飯,孟光都舉案齊眉,表示敬愛。下聯典指明代新喻人梁寅,字孟敬,家貧,靠自學博通百家。太祖時,征召天下名儒修述《禮》、《樂》,成書後,要授官職時,他以年老有病為由推辭回鄉,在石門山中結廬,學者稱梁五經、石門先生。著有《禮書演易》、《周禮考註》、《春秋考義》、《周易參義》、《詩演義》、《石門集》等。 眉齊鴻案; 老踞龍頭。 ——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梁鴻,家貧,娶醜陋女孟光為妻,每歸,妻為具食,舉案齊眉。下聯典指宋·梁顥,世傳八十二歲中狀元,謝恩詩曰:“也知年少登科好,爭奈龍頭屬老成。” 安定世澤; 魁首家聲。 ——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宋·梁顥,八十二歲始中狀元,金殿對策,獨占鰲頭,為多士之魁首。 石門教授; 吳市高風。 ——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梁代歷史名人梁孟敏事典。下聯典指東漢隱士梁鴻,字伯鸞,扶風平陵(今陜西省興平)人。家貪,父死卷席而葬。初受業於太學。博通群籍,竟業後入上林苑中牧豬,為當地人所敬。旋歸鄉裏,娶同縣孟氏女,名光,貌醜而賢。***隱居霸陵山中,以耕織為業。後出關過洛陽,作《五噫之歌》,譏諷統治者奢侈,章帝聞而求之。他改名易姓,復與妻隱居齊魯之間。後又往吳(今江蘇省蘇州),寄住臯伯通家,居於廊下,為人當傭工舂米,深得妻孟光敬仰,每歸,妻“舉案齊眉”,奉上飯食,後世傳為佳話。 京口桴鼓; 金谷墜樓。 ——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梁紅玉,偕夫韓世忠擊金兀術,紅玉親執桴鼓助戰。下聯典指晉·石崇被孫秀殺,其侍妾梁綠珠墜樓自盡。 灞陵亮節; 安定名宗。 ——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廣東省鶴山縣官洲梁公祠聯。 ----------------------------------------------------------------- 〖梁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政惟求平便民; 事皆可與人言。 ——梁章鉅撰梁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江蘇巡撫兼兩江總督梁章鉅自題聯。 ----------------------------------------------------------------- 〖梁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滿江還響紅玉鼓; 新派常吟卓如詩。 ——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南宋名人梁紅玉,抗金名將韓世忠之妻。建炎四年(1130年),世忠與金兀術戰於黃天蕩時,她擊鼓助戰,激勵士氣;金兵突破江防後,她上疏請治世忠罪。紹興六年(1136年),世忠置府楚州(今江蘇省淮安),與士卒披荊斬棘,她親自織簾為屋,深受將士愛戴,曾封為安國夫人。下聯典指近代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學者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又號欽冰室主人。廣東省新會人。舉人出身。和其師康有為壹起,倡導變法維新。人稱“康梁”。曾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有《欽冰室合集》。 少白宏篇紅線女; 卓如傑作墨經書。 ——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戲曲作家梁辰魚,字伯龍,昆山人。雅擅詞曲。邑人魏良輔能喉轉音聲,始變弋陽、海鹽故調為昆調,辰魚填浣紗記付之,是為昆曲之始。作有昆曲《紅線女》等。下聯典指梁啟超曾撰有《墨經校譯》等著作。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情。——梁章鉅撰梁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巡撫文學家梁章鉅(1775-1848)撰題蘇州滄浪亭聯。梁章鉅,字閎中,晚號退庵,福建長樂人。嘉慶進士,官至江蘇巡撫兼兩江總督。有《文選旁證》、《楹聯叢話》等多種。 閑為水竹雲山主; 近得風花雪月權。 ——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書法家梁同書(1723-1815)撰題聯。梁同書,字元穎,號山舟,浙江省錢塘(今杭州市)人。乾隆舉人,賜殿試,授庶吉士,任翰林院侍講職。工書法,與翁方綱、王文治、劉墉合稱“清四家”。著有《頻羅庵遺訂》。 南中喜得秦淮海; 天下願識韓荊州。 ——程春海撰梁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程春海贈梁茞鄰聯。 ----------------------------------------------------------------- 〖梁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桴鼓助夫,爭傳紅玉; 墜樓殉主,不愧綠珠。 ——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梁紅玉事典。下聯典指晉·梁綠珠事典。 鳳質龍文,光華相映; 景風淑氣,仁壽同登。 ——張嶽撰梁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張嶽贈梁章鉅聯。 守古老家風,惟孝惟友; 教後來恒業,曰讀曰耕。 ——梁山舟撰梁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乾隆進士梁山舟撰書聯。 建闕修宮,周翰獻五鳳樓賦; 為官作宰,清慎勤三字符方。 ——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翰林學士梁周翰的事典。梁周翰,字元褒,管城人。以辭學為流輩所許,有文集及《續因話錄》。下聯典指明代良吏梁孟敏的事典。

[編輯本段]軼聞趣事

〖睿目識唐寅〗 梁儲(1451-1527),明·景泰二年(1451年)生於廣東省順德縣四區石(石肯)鄉壹個富豪之家,解放後劃入南海縣平洲區石(石肯)鄉(今佛山市南海區桂城街〔石肯〕村)。自幼受良好的家庭熏陶教養,遠在孩提時代即顯得才思敏捷,聰慧過人且出口成章,氣度不凡。壹次,其父扶起不小心仆倒於地的梁儲時隨口說道:“跌倒小師生……”誰料其已朗聲應曰:“扶起大學士。”另壹次,他們父子數人在村邊池塘洗澡,父親隨口出了個上聯:“晚浴池塘,湧動壹天星鬥。”話音未落,梁儲早已應對道:“早登臺閣,挽回三代乾坤。”梁儲不單腹藏錦繡且為人心地寬厚,家中長輩年老多病,他不避骯臟伺奉湯藥照顧周到。 梁儲青年時求學於大學者陳白沙門下,21歲得中舉人,25歲上京赴考得中會元,殿試被點為傳臚(第四名),此後從政長達40余年,累官至華蓋殿大學士,太子太師,壹度出任內閣首輔,並以為官正派,敢於犯顏直諫而名垂後世。 作為三朝(成化、弘治、正德)元老,梁儲曾侍奉兩代太子(即後來的弘治、正德兩帝)讀書,還多次充任會試同考官及鄉試主考官,為朝廷選拔了不少人才。他在主持順天鄉試時壹手點定唐伯虎為解元就是其中的壹個典型例子。 青年時代的唐伯虎雖然和大多數讀書人壹樣熱衷於功名富貴,但受成化年間文壇上復古主義浪潮影響,日漸對枯燥而又束縛思想的八股文失去興趣,特別是他父、母及妹妹相繼去世後,精神備受打擊的他萌生了人生短暫,需及時行樂的消極思想而放浪形跡。只是後來唐伯虎聽從了好友祝枝山的規勸,才在其《夜讀》詩中表明“名不顯時心不朽,再挑燈光看文章"的心跡。弘治十壹年(1498年),唐伯虎成竹在胸赴南京參加鄉試,主考官梁儲看完他的答卷後驚嘆為異才,將其錄為第壹名亦即是解元,梁儲也就成了唐解元的恩師。 〖廣東免解糧〗 梁儲為官清正,即令坊間流傳的趣聞軼事也較好地反映了他憂國憂民,關心桑梓的美好品格。相傳,某年廣東災情特別嚴重,糧食歉收,梁儲常為此事而戚戚,思謀著如何能給家鄉以實際幫助。壹番煞費苦心後,機會終於來了。 在每天陪皇帝下棋的時候,他每下壹步棋,都先用棋子輕輕敲著棋盤,輕聲唱著:“將、將、將,廣東免解糧。”壹天唱、兩天唱……。又壹天,梁儲正與皇帝對弈,他窺見皇上棋路順暢,心情頗佳之際,陡然手執壹棋,漫不經心而又抑揚頓挫地唱著:“將、將、將,廣東免解糧。”正在興頭上的皇上覺著好玩,不禁隨聲學舌,話音甫落,才猛然醒悟到自己中了圈套失言了。然而金口既開,悔之晚矣。而此時的梁儲早已雙膝跪地,叩首“代家鄉父老謝主隆恩”了。因為君無戲言,廣東當年真的不用上繳糧食了。盡管坊間傳聞不足為信,但這卻可以從另壹側面讓人窺見梁儲的才思與不忘桑梓的情懷。 〖人皮漏水〗 據說,明朝弘治皇帝欲在禦花園建造壹座別具壹格的涼亭,但苦無頭緒不知如何設計才美觀。他問身邊的太監,那太監為了諂媚主子,投其所好,竟然想出了壹個駭人聽聞的主意來。他阿諛奉承地對皇帝道:“皇上,自古以來,人們建造樓宇都是千篇壹律的用瓦來蓋頂,這樣太沒新意了,以奴才之見,最好用人皮代瓦,既別致,又堅固耐用,令人看了耳目壹新。”這個昏庸的皇帝聽了那太監的荒唐之言,認為構思獨特,不落俗套,真是妙不可言;繼而又問那太監什麽人的皮最好?太監道:“皇上,奴才認為廣東人的皮最堅韌,用來蓋涼亭頂是最好不過的了!”於是,那昏君就采納了這個主張,降旨捉拿了壹大批年富力強的廣東青年,並擇日進行剝皮。 消息不脛而走,太師梁儲聽到這滅絕人性的舉措後,非常震驚,惱恨皇帝的昏庸殘酷,太監的蛇蠍心腸,如果其毒辣手段得逞,則我們壹百幾十個廣東人就成了慘無人道的犧牲品了。眼看就快到剝皮之日了,梁儲心急如焚,苦無良策,想直接向皇上勸諫,又恐壹時敗了他的興趣,不僅阻止不了事情的發生,還會遭殺身之禍;如置之不理,又於心何忍,何去何從,實難抉擇。 時值盛夏,酷熱蒸人。梁儲為此事坐臥不安。他低頭沈思,驀地想出壹條妙計來。 剝皮那天,驕陽似火,皇帝親自來看剝人皮。梁儲壹大早便命人煮了幾大鍋粥,讓那些廣東人在臨死前飽餐壹頓。那些人餓極了,個個狼吞虎咽般把粥大碗大碗的往肚裏灌。吃飽後,他們都赤裸著在烈日下等候剝皮。由於喝了大量的粥,加上天氣炎熱,他們壹個個都汗如雨下。梁儲見時機已到,忙啟奏道:“皇上,妳看!廣東人的皮是漏水的,千萬不能用啊!”那個昏君壹看,果然個個正待剝皮的人都渾身是水,直往下流。於是問梁儲:“卿家,妳看怎麽辦?”梁儲道:“皇上,臣以為人皮有毛孔,是會漏水的,不能用;陶瓦堅固,防熱防水,還是蓋瓦好!”皇帝無奈,只得作罷。 梁儲巧施妙計,使那些廣東漢子免於遭殃,杜絕了這場慘絕人寰的悲劇發生,這是梁儲又壹次為家鄉人做了壹件好事。(摘自廣東《江門文藝》 鄺煥堂)

[編輯本段]開國將領

梁從學中將 梁從學(1903-1973),安徽省六安市人。1929年加入中國***產黨。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六安獨立第七團班長、排長,紅25軍第74師222團連政治指導員,紅28軍第244團副連長、連長、營長,第82師師長,紅25軍第74師師長,鄂東北獨立團副團長,紅28軍第244團團長,黃崗遊擊隊隊長。參加了南方三年遊擊戰爭。 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四支隊遊擊縱隊縱隊長,第14團團長,新四軍津浦路西聯防司令部司令員,第2師4旅旅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新四軍新二師副師長兼參謀長,淮南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華東野戰軍傷員歸隊處處長,江淮軍區副司令員,皖北軍區副司令員。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任皖北軍區司令員,江蘇省軍區副司令員。是皖北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壹級八壹勛章、壹級獨立自由勛章、壹級解放勛章。1973年4月7日因病在南京逝世,終年70歲。 梁必業中將 梁必業(1916-2002),江西省吉安市人。1929年任鄉、區兒童團團長,少先隊指導員。1930年加入中國***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轉入中國***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軍政治訓練隊學員、政治部幹事,第10師政治部青年科科長,紅壹軍團政治部宣傳隊隊長,直屬政治處俱樂部主任、總支部書記,軍團政治部總務處處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政治部總務處處長、教導大隊政治教員、直屬政治處主任,115師政治組織部部長,山東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教導團政治委員,壹師政治委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第壹師政治委員,東北野戰軍第壹縱隊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第四野戰軍38軍政治委員。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任中南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政治部副主任、第壹副主任兼幹部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副教育長、教育長兼政治部主任,中國人民誌願軍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濟南軍區副政治委員、第二政治委員,總政治部副主任兼組織部部長、解放軍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軍事科學院政治委員。是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四、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產黨第十壹、十二屆中央委員。1985年在中國***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被增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壹勛章、壹級獨立自由勛章、壹級解放勛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和國二級國旗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壹級紅星功勛榮譽章。2002年10月1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86歲。 梁興初中將 梁興初(1913-1985),江西省吉安市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軍班長、排長、連長、營長,紅壹軍團第二師二團團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343旅685團營長、副團長,蘇魯豫支隊副支隊長,東進支隊支隊長兼第四大隊大隊長,115師教導第五旅旅長,新四軍獨立旅旅長,濱海軍區第壹軍分區司令員,山東軍區第壹師師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第壹師師長,第六縱隊副司令員兼16師師長,第10縱隊司令員,第四野戰軍38軍軍長。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誌願軍第20兵團代司令員,誌願軍西海岸指揮部副司令員、代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海南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副司令員,成都軍區司令員。是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第九屆中央委員。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壹勛章、壹級獨立自由勛章、壹級解放勛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和國壹級國旗勛章、壹級獨立自由勛章。1985年10月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72歲。 梁軍少將 梁軍(1918-1977),浙江省杭州市人。1937年參加八路軍,1938年加入中國***產黨。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政治部民運部幹事。冀魯豫軍區政治部宣傳科科長。平漢總隊政治處主任。八路軍129師司令部偵察科科長,太行軍區司令部情報處副處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軍區司令部參謀處長,華北軍區第壹兵團司令部參謀處長,第18兵團司令部參謀處長、副參謀長。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任西南軍區辦公廳主任兼作戰處處長,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副參謀長,高級防空學校訓練部部長、副校長,空軍高級防空學校校長,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司令部參謀長。

還有更多見下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