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趙縣,驢肉和紅燒肉有兩種制作方法,壹種是做成灌腸狀,另壹種是做成肉餅狀。先說灌腸它是用農民常見的紅薯澱粉,配以驢肉、驢油、香油、姜末等輔料,然後浸泡在煮沸的驢肉老湯中,攪拌,在腸衣中煮沸而成。家鄉的肉鋪家家都會做這種風味食品。
閣子村的葉是灌腸的高手。白古珍做驢肉灌腸講究食材。老白不用玉米澱粉,用的是純紅薯粉,是這個村的面條加工戶磨的。他說玉米澱粉做的灌腸味道不好,像嚼粉壹樣又脆又生,沒有勁道。
老白先將幹粉倒入壹個大瓦罐中,加入溫水作為底糊,再逐壹加入切碎的熟驢肉、姜末、味精、明礬、驢油、香油等配料,然後腌制在熟肉羹中。老湯是現成的,用十幾種調味品熬制,裹著驢肉特有的香味和各種藥香。紅彤彤、鮮亮可口的驢肉出鍋後,剩下的老湯正好用來灌腸。
老湯倒入瓦罐時,必須從滾頭中舀出。溫度越高越好。壹邊倒湯壹邊攪拌,罐裏的底糊越來越稠,粘度和八寶粥差不多。都是憑經驗。如果太稀,灌腸就軟了。太稠的話,很難煮。10公斤粉要加13、4公斤左右的老湯。
接下來就是在腸衣的壹端打壹個死結,另壹端插入漏鬥,慢慢註入混合好的糊狀物。灌腸劑有兩英尺半長,不少於兩英尺短,每個重四五磅。裝滿後,圍成壹圈,掛在閃亮的棍子上,重復。棍子上套著壹圈圈灌腸用的半成品。
壹圈圈灌腸劑胖乎乎的,下垂的部分就像壹只弓著背的大蝦的背。背部向下彎曲的“大蝦”排成壹行,掛在壹根木棍上。棍子兩端放在熱氣騰騰的大鐵鍋上。這個罐子很大,有兩米深。裏面裝滿了煮肉的高湯。老湯很燙,但壹定不能燒開。溫度控制在80攝氏度。在恒溫鍋裏煮壹個小時就可以出鍋了。腸衣很精致,溫度過高容易沸騰。為了防止沸爆,煮之前要用針在灌腸上打壹兩個針孔,方便排氣。
出鍋的灌腸壹定要風冷定型,吃的時候切成盤。切下來的壹塊有洋娃娃的臉那麽大,晶瑩剔透,富有彈性。透明的腸子可以清楚地看到裏面紅亮的驢肉塊和姜末。驢肉灌腸和純驢肉的味道不壹樣。吃起來軟滑嫩滑,油感十足。瞬間灌腸,有嚼勁的腸衣,讓食客食欲大增。
另外,紅燒肉也叫肉餅。除了批發鹹驢肉,趙縣古城的嶽家肉鋪還出售壹種風味獨特的驢肉燉品。驢肉燉品,用料嚴謹精細。主料是優質紅薯澱粉,每30斤澱粉至少加入1斤香油,6斤老湯驢油,2斤鮮姜粉,水溫壹定要控制好。
驢肉燉肉的吃法壹般是配驢肉吃,配酒很美。再有就是“吹喇叭”,就是把剁碎的驢肉、紅燒肉放在烤好的面點卷上吃,咬起來順口,別有風味。第三種吃法是燒驢肉。趙縣石塔路周員外驢肉店的大火很有名。在他家,食客可以品嘗到三種不同口味的驢肉。壹種是純驢肉,壹種是驢肉和紅燒肉混合,然後是純紅燒肉。價格分別是八元、六元和四元。我覺得驢肉好吃不好吃是看燉的,不是看肉。驢肉和燉肉最好混著吃,壹口下去有說不出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