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用的茶壺和鍋是安口砂鍋廠生產的。每當爺爺煮茶的時候,我就坐在他旁邊,聞著茶壺裏飄出來的茶香。農閑時,父親也用這樣的茶壺泡茶。奶奶和媽媽過年用安口沙鍋廠生產的砂鍋燉蘿蔔粉條,遠遠的就能聞到香味。還有我爸用安口產的大沙鍋燉的‘葷菜’,在周邊村子都很有名。砂鍋熬制的中草藥是原汁原味的,患者喝了恢復很快。到目前為止,我都是用沙壺喝茶,這樣的茶喝起來味道純正香甜!
說起安口沙瓦,就不得不從古代歷史和制作技藝來說說它的發展和實用價值。安口沙瓦是陶器的壹個分支,古代稱為黑陶。陶器的歷史大概有八九千年,安口砂器從秦開始也就兩年多的歷史。主要原料坩堝泥產於安口山區。由於坩堝泥制作的器皿具有滲透性強、無有毒物質、不腐壞食物的特點,壹直流傳至今,深受當地及周邊群眾的喜愛。兩千多年來,它在當地文明和人民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也是“隴上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國時期迎來了砂器生產的新高潮。盡管在混亂和幹旱時期會有幹擾,但技術發展很快。河南、山西等其他地方的饑民紛紛逃到這裏,帶來了新的技術和工藝,資本家之間的競爭加快了發展的步伐。袁錫昌十二歲時,師從壹位老師學習手工制作沙器。他從小深受父親影響,有幸繼承了這項古老的制作技藝。如今他已過不惑之年,因長年累月的辛苦勞作而深深疲憊。現在,他正逐步將其傳給兒子袁遺,以免這項古老的技藝失傳。
從古至今,砂器產品不僅對當地的經濟,而且對當地悠久的歷史和文化都有著重要的價值。民國時期有“我帶著銀元來到安口,帶了壹馬車砂鍋回家”的說法,為安口的經濟立下了汗馬功勞。因為是本地生產的,所以也和當地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三餐的器具離不開沙器,家裏的日常陳設也離不開沙器。砂器文化已經滲透到千家萬戶,這是我們生活質量和藝術水平審美提高的壹種表現,對安口悠久的人文歷史也有很大的考證價值。
安口鎮(民國前稱安口窯)位於回水源頭的龍洞山。這裏氣候宜人,交通便利,資源豐富,工業發達,經濟繁榮。它過去被稱為隴東經濟特區。安口信古砂廠成立於2004年。它在安口國營砂器廠的原址上擴建重建,繼承、發展和研究了傳統砂器制作技術。隨著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產品的品種越來越多,生產技術也日臻完善。安口砂器藝術是壹種特殊的表現形式,也是當地民俗不可分割的藝術。因此,它與民俗文化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表現出相當濃厚的民俗文化特征,廣泛反映了人類的社會生活、社會狀況和人情,以及人類的審美觀念、價值觀、情趣和追求。如今,他象征著文化,代表著安口文明的發展。也是時代的象征,歷史的見證。砂器和民俗是歷史文化發展的歷史見證,是安口居民靈魂和人生理想的表達。它不僅對安口的人類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而且對研究隴東地區的陶瓷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正在消失的隴上窯古文化意義非凡!
安口沙瓦的記憶已經被現實生活中壹些精美的陶器和不銹鋼制品所取代。但在我家的實用竈具中,大部分都是粗陶砂器,因為它是最理想的環保生活用具。我像珍視自己的身體壹樣珍視這樣的生活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