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館陶縣名字的由來?
追溯秦漢,查閱古籍,多稱:“陶山名邑,自戰國時趙置館於陶丘,館陶蓋於此得名,其地枕陶山襟衛水,處齊魯偏西,為燕京通衢……”。還有壹種說法,與此大致相同“館陶古為冀州地,春秋時,晉國冠氏邑,後屬趙國,城邑西北七裏有陶丘,趙主下降時,置館於其側,因名館陶”。說到這裏館陶的由來就算是說清楚了。這樣,按照古籍和館陶縣誌的記載,解釋館陶由來,完全可以說得通,信得過。不好解決的問題是“陶山”。館陶的由來裏面不是有壹句叫做“其地枕陶山襟衛水”嗎?衛水好說,至今還在館陶境內流著,水上還有雄偉壯觀的“七壹”大橋,對它的解釋無需多用筆墨。難解釋的是眾所周知的“陶山”(或丘)。說起“陶山”這個名字來,幾乎人人知道,而且還有館陶“八景”之壹“陶山夕照”之說,若要問起“陶山”的所在,卻無壹人能知其地。特別是近幾年來,由於工業發展,不少名優產品以古地名“陶山”為商標,不斷打入國內和國際市場。諸如“陶山陳酒”、“陶山酩”、“陶山春”等遐邇聞名的好酒,商標上都印有“陶山”;館陶縣“館陶”現代陶藝公司生產的陶器,也有“陶山”字樣,還有旅館飯店等服務設施的招牌,用“陶山”命名的更多。這就足可說明“陶山”在館陶縣人民中間,影響之廣泛,印象之深刻,歷史之久遠了。但是,館陶人有誰能把“陶山”的真實所在,具體方位以致四旁村莊說清楚呢?多少年來,還沒有找到真正能夠徹底解決這個疑團的人。對於“陶山”的解釋,從古到今,眾說紛紜:壹說,“陶山”在縣城西南五十裏有壹土丘,即“陶山”;二說“陶山”故老相傳,在館陶鎮西南七十裏許,微有土阜;三說,“陶山”在張沙村南,存有狹長沙丘;四說,“陶山”在館陶城西北七裏有陶丘;五說,“陶山”在山東定陶,而不在館陶縣等等,以上所說,參差互異,唯獨大明壹統誌載:“陶山”在館陶縣之西南五十裏,館陶鎮之西北七裏,有陶丘,戰國時趙主下降到此地,置館於其側,因名館陶。這壹記載與第四說法和幾種版本的館陶縣誌對“陶山”的敘述較吻合。所以,在壹九三六年續修館陶縣誌時,認定大明壹統誌所定“陶山”方位、距離為準,其它諸說為誤。“陶山”就此定為在館陶城(今山東冠縣東古城)西北七裏處,就是現在人們常說的“陶山”所在。至於現在為何不見“痕跡”,因歷世久遠,陵谷滄桑,高山已成大川,就不再多作解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