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年來,人們把壹年壹度的習俗慶典搞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臘月二十三到三十,人們都把這段時間稱為“春節”或“除塵日”,這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習慣。
然後,家家戶戶準備年貨。大約在節前十天,人們忙著購物。年貨有雞、鴨、魚、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水果。他們也應該在新年拜訪親戚朋友時準備壹些禮物。孩子們應該買新衣服和帽子在新年時穿。
過年前,家裏的門上要貼壹張紅紙黃字的新年賀詞,也就是用紅紙寫的春聯。屋內張貼著色彩鮮艷、寓意吉祥的年畫,由心靈手巧的姑娘剪出漂亮的窗花貼在窗戶上,門前掛著紅燈籠,還可以倒貼福字、門神等,路人想起來就有福氣。所有這些活動都是為了給節日增添足夠的節日氣氛。
春節的另壹個名字是中國新年。在過去的傳說中,“年”是壹種虛構的動物,會給人們帶來厄運。除夕夜。樹枯了,草不生;新年過後,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壹年怎麽過?需要用鞭炮,於是就有了燃放鞭炮的習俗,其實是另壹種烘托熱鬧場面的方式。
春節是壹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家人團聚的日子。離開家的孩子應該在春節期間回家團聚。農歷新年的前壹天晚上是臘月三十晚上,也叫除夕和團圓夜。在新舊交替之際,慶祝新年是最重要的活動之壹。除夕夜,全家人徹夜不眠,聚在壹起喝酒,享受天倫之樂。在北方地區,人們習慣在除夕吃餃子。餃子的做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子諧音,是相聚的意思,也是年紀輕輕就能交到朋友的意思。在南方,有吃年糕的習慣,香甜的糯米年糕象征著新的壹年裏生活的甜蜜,步步為營。
當第壹聲雞鳴響起,或者新年鐘聲敲響,街上鞭炮齊鳴,喧鬧聲此起彼伏。每個人都喜氣洋洋。新年開始了。男女老少都穿著節日的服裝。首先,給家裏的長輩拜年。在節日期間,孩子們會得到壓歲錢並吃團圓飯。在農歷新年的第二年和第三年,他們開始走親訪友,互相拜年,並說壹些祝賀和新的幸福。
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彌漫在家家戶戶,也彌漫在全國各地的大街小巷。有些地方還有舞獅、耍龍燈、表演社火、逛花市、逛廟會等習俗。在此期間,燈籠遍布城市,遊客遍布大街小巷。非常熱鬧,前所未有,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後,春節才真正結束。
春節期間,燃放鞭炮,在門窗上張貼字畫以祈求祝福,裝飾家園是這個節日最常見的習俗。
燃放鞭炮
中國民間有句話叫“開門放鞭炮”。也就是新年到來,家家戶戶開門第壹件事就是放鞭炮,以鞭炮聲辭舊迎新。鞭炮是中國的特產,又稱“鞭炮”、“鞭炮”、“鞭炮”。它的起源很早,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燃放鞭炮可以營造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裏的壹種娛樂,可以給人們帶來幸福和好運。
抱歉,地圖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