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註冊 - 關於非洲的信息

關於非洲的信息

非洲位於亞洲的西南部。東臨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隔地中海與歐洲接壤。蘇伊士運河被用來在東北角分割非洲和亞洲。大陸東至哈豐角(東經51.24分,北緯10.27分),南至阿古斯角(東經20.02分,南緯34.51分),西至佛得角(西經17.33分,北緯34.45分),北至吉格斯。面積約3020萬平方公裏(包括附近島嶼),南北長約8000公裏,東西長約7403公裏。約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2%,僅次於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

目錄

名字的由來

居民

語言

自然環境

自然資源

地帶

東非大裂谷

東非

發動

簡介

非洲的全稱是非洲,意思是太陽炙熱的地方。

非洲的沙漠面積約占整個大陸的1/3,是沙漠面積最大的大陸。其中,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東非也有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帶。當然,除了沙漠,非洲還有郁郁蔥蔥的森林和壹望無際的草原。

非洲的尼羅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發源地之壹。尼羅河下遊的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壹。古埃及在建築、雕塑和繪畫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迄今為止,矗立在尼羅河畔開羅附近的雄偉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是公元前27世紀左右古埃及人的傑作。它們是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跡,是古埃及勞動人民傑出智慧和辛勤勞動的不朽豐碑。

與非洲大陸相關的海岸外有許多島嶼,其中最重要的是世界第四大島馬達加斯加。其他較小的島嶼是塞舌爾、索科特拉和東部的壹些其他島嶼;東南部有科摩羅、毛裏求斯、留尼汪等壹些島嶼;阿森松島、聖赫勒拿島和特裏斯坦-達庫尼亞島在西南部;有佛得角、比哈戈斯群島、比奧科、聖多美和普林西比);西部的島嶼。西北部有亞速爾群島、馬德拉群島和加那利群島。非洲大陸幾乎被赤道壹分為二,所以非洲的大部分領土位於熱帶地區,北接北回歸線,南接南回歸線。非洲的大部分土地位於赤道的北部,因為非洲的西部很大,很突出。

非洲位於亞洲的西南部。東臨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隔地中海與歐洲接壤。蘇伊士運河被用來在東北角分割非洲和亞洲。大陸東至哈豐角(東經51.24分,北緯10.27分),南至阿古斯角(東經20.02分,南緯34.51分),西至佛得角(西經17.33分,北緯34.45分),北至吉格斯。面積約3020萬平方公裏(包括附近島嶼),南北長約8000公裏,東西長約7403公裏。約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2%,僅次於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

在非洲的東北端,有壹條長達163公裏的蘇伊士運河,將它與亞洲分隔開來(在地緣政治上,蘇伊士運河以東的埃及西奈半島有時被視為非洲的壹部分);北面是地中海,與歐洲隔海相望。

從非洲最北端突尼斯的本塞卡角(北緯37° 21 '到最南端的埃加萊斯角(南緯34° 51 ' 15 "的距離約為8000公裏。從非洲最西端塞內加爾的佛得角(西經17° 33 ' 22”)到索馬裏最東端的哈豐角(東經51° 27 ' 52),距離約7400公裏。非洲的海岸線長約26000公裏。因為它的海岸線沒有多少窪地,所以面積只有它三分之壹的歐洲的海岸線比它還長(歐洲的海岸線長約32000公裏)。

非洲最大和最小的國家是蘇丹、中國和島國塞舌爾。非洲大陸上最小的國家是岡比亞。

非洲民族主要是高加索人種的閃米特族和漢族,黑人人種的黑人,蘇丹黑人和班圖黑人。但由於文化發展緩慢,知識水平普遍較低。雖然到處都有豐富的礦產,如金、銅、鐵、錳、鈾和非金屬礦產,但被開發的很少,而且過去都屬於歐洲殖民地,經濟結構也不完善。再加上惡劣的自然環境,不是太幹就是太濕,很多小國政局不穩,人種復雜。艾滋病導致非洲國家普遍貧困。

編輯此段落

名字的由來

非洲是“非洲”的縮寫

英語:非洲,法語:非洲,葡萄牙語×非洲

關於非洲這個詞的起源有許多有趣的傳說:

根據壹個傳說,在古代,也有壹個名叫阿夫裏克斯的酋長,他在公元前2000年入侵北非,並在那裏建立了壹個名叫阿夫裏基亞的城市。後來,人們把這壹大片地區稱為非洲。

另壹個傳說是“非洲”是居住在北非的柏柏爾人崇拜的壹位女神的名字。這位女神是壹位守護神。據說早在公元前1世紀,柏柏爾人就在壹座神廟裏發現了這位女神的雕像。她是壹個穿著象皮的年輕女人。此後,人們以女神“非洲”的名字作為非洲大陸的名稱。

另壹種說法是,非洲這個詞來自拉丁語aprica,意思是“太陽很熱”。比起地中海北岸的希臘和羅馬,北非的太陽真的要熱很多。

另外,afri是北非和迦太基的通用名稱,壹般認為與腓尼基人afar有關,“塵埃”。但在1981中,又出現了壹種新的說法,認為這個詞來源於柏柏爾語ifri,即“洞穴”,指的是這個地區的穴居人。

但古羅馬人通過三次布匿戰爭打敗迦太基人後,繼續擴張,建立了非洲行省,這個名稱的含義不斷擴大。起初,這個名稱僅限於非洲大陸的北部。到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在非洲的領土已經擴張到從直布羅陀海峽到整個埃及東北部的廣大地區。人們把所有居住在這裏的羅馬人或土著人都稱為非洲人,意思是非洲。這個地方也叫“非洲”,後來泛指非洲大陸。

編輯此段落

居民

654.38+0億(2009年),約占世界總人口的654.38+05%。城市人口約占整個大陸人口的26%,預計2050年將達到20億。人口分布集中在尼羅河中下遊河谷、西北海岸、幾內亞灣北部海岸、東非高原和海岸、馬達加斯加東部、南非東南部。廣袤的撒哈拉沙漠地區平均每平方公裏不到壹人,是世界上人口最稀少的地區之壹。居民主要分為黑人(nigro-Australian)和白人(Europa)。根據語言相似程度,非洲語言分屬以下幾個基本語系:蘇丹語系,其居民占整個大陸人口的32%,膚色較黑,分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赤道以北、埃塞俄比亞以西和大西洋沿岸。班圖語系,居民占整個大陸人口的30%,有明有暗,分布在赤道以南。閃米特-希伯來語系,屬於這個語系的阿拉伯人占整個大陸人口的265,438+0%,占世界阿拉伯人總數的66%,主要分布在北非國家。此外,還有少數黃種人,如屬於馬來-波利尼西亞語系的馬達加斯加人。歐洲白人僅占整個大陸人口的2%,主要分布在南部非洲。大多數非洲居民信奉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少數人信奉原始宗教。

編輯此段落

語言

主要項目:非洲語言

非洲語言主要屬於四個語系:

閃米特語系(包括240種語言,被2.85億人使用)尼羅河-撒哈拉語系(包括100種語言,被3000萬人使用,主要分布在乍得、埃塞俄比亞、肯尼亞、蘇丹、烏幹達、坦桑尼亞北部等地區)尼日爾-剛果語系(世界上最大的語系之壹,包括數百種語言,分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隨著歐洲殖民國家的入侵,大部分非洲國家采用非非洲語言作為官方語言,但現在壹些地方語言如斯瓦希裏語作為在非洲廣泛使用的非本土語言包括阿拉伯語、法語、英語、葡萄牙語、南非語和馬達加斯加語,它們屬於閃族、印歐語系和南島語族。

編輯此段落

自然環境

非洲沿海島嶼不多,大部分都很小,只占整個大陸的2%。大陸北寬南窄,像壹個等邊三角形,海岸筆直,海灣和半島很少。全境為高原型大陸,平均海拔750米。大致以剛果河(紮伊爾河)入海口和埃塞俄比亞高原北緣為界,東南半部高原海拔1000米以上,稱為高非洲;西北半部多在海拔500米以下,稱為低非洲。非洲的大部分高山聳立在高原的沿海地區:西北部的阿特拉斯山脈,東部的肯尼亞山和乞力馬紮羅山,南部的德拉肯山脈。乞力馬紮羅山是壹座活火山,海拔5895米,是非洲最高峰。東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長的裂谷帶,長約6400公裏,南起席勒河口,北至西亞死海北部。裂谷中有許多狹長的湖泊,水深陡峭。埃塞俄比亞高原東側的阿薩勒湖海拔153米,是非洲大陸的最低點。受地質構造和其他自然因素的影響,非洲的大河水系復雜,急流和瀑布眾多,按長度順序為尼羅河(6671公裏,世界最長河流)和剛果河(紮伊爾河)。湖泊大多分布在東非大裂谷。按面積大小依次是維多利亞湖、坦噶尼喀湖、馬拉維湖、乍得湖。

非洲大部分地區位於北回歸線之間,常年高溫區廣闊,因此被稱為“熱帶大陸”。中國降水很少。只有剛果盆地和幾內亞灣沿岸的年平均降水量在1,500mm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在500mm以下的面積占整個大陸的50%。剛果盆地和幾內亞灣沿岸地區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地中海沿岸夏季炎熱幹燥,冬季溫暖多雨,屬於亞熱帶地中海氣候。北非撒哈拉沙漠和南非高原西部屬於熱帶沙漠氣候,降雨量很少。其他廣大地區夏季多雨,冬季幹燥,大部分屬於熱帶草原氣候。馬達加斯加東部是熱帶雨林氣候,西部是熱帶草原氣候。那裏很熱!

編輯此段落

自然資源

非洲礦產資源豐富,不僅種類繁多,而且儲量豐富。目前,石油、銅、黃金、金剛石、鋁礬土、磷酸鹽、鈮、鈷的已知儲量在世界上占有很大比重。石油主要分布在北非和大西洋國家。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埃及和尼日利亞是非洲重要的石油生產國和出口國。估計約占世界總儲量的12%。銅主要分布在沙巴、贊比亞和紮伊爾。南非的黃金和鉆石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第壹。黃金主要分布在南非、加納、津巴布韋和紮伊爾,鉆石主要分布在紮伊爾、南非、博茨瓦納、加納和納米比亞。此外,還有錳、銻、鉻、釩、鈾、鉑、鋰、鐵、錫、石棉等。森林面積約占整個大陸的21%。

編輯此段落

地帶

整個非洲可以說是壹個從狹長的海岸帶上突兀而起,由古老的結晶巖石組成的廣闊高原。高原東南部較高,然後向東北下降。總的來說,高原可以分為東南和西北兩部分。西北部有撒哈拉大沙漠和著名的北非馬格裏布地區,還有兩個山區:非洲西北部的阿特拉斯山脈,被認為是延伸到南歐的山脈系統的壹部分;撒哈拉沙漠中的壹座山。高原東南部有埃塞俄比亞高原、東非高原和南非東部的德拉肯斯堡,南非東部高原邊緣呈陡坡狀下降。

大陸最高點是乞力馬紮爾山,海拔5895米;最低點是吉布提的阿薩勒湖,低於海平面157米(512英尺)。就面積而言,非洲的山脈和低地平原比其他任何大陸都少。

南部和東部的高海拔地區與西部和北部的低海拔地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最高的遼闊高地在埃塞俄比亞,有些地區超過4600米。往南,東非高原是肯尼亞最高的地方,海拔超過2400米。偶爾有火的山峰比較高,比如乞力馬紮羅山;肯尼亞山,海拔5200米;梅魯火山,高4566米;埃爾貢山,海拔4321米。Ruwenzori〔Rwenzori〕山脈有時被稱為月亮山脈,它的最高點是Margherita峰,高5119米。它位於剛果(金)和烏幹達的交界處。起初它不是火山。高原從東非延伸到南部,往往有壹個不連續但很陡的斜坡,特別是在南非的龍山山脈,那裏的特倫亞納或Ntshonyana in Enters高3483米,Source-aux-sources高3299米。

非洲地形圖這塊大陸南部高原的北部和西部總的趨勢是向剛果、尼日爾和尼羅河的低地傾斜。唯壹壹個高度超過900米的大區域是在重疊的阿特拉斯山脈和撒哈拉中部,那裏穩定的花崗巖形成了Ahagar和Tibesti地塊。西非和喀麥隆的內陸高地由古老的結晶巖組成,僅在幾內亞的富塔富塔賈隆高原和幾內亞高原達到相當的高度,後者還延伸到塞拉利昂和利比裏亞以外,在尼日利亞的喬斯高原、尼日利亞和喀麥隆的阿達馬瓦、喀麥隆高原也有壹定的高度。塞內加爾、岡比亞、沃爾特和尼日爾-貝努埃河等盆地和海岸附近有大片低地。蘇丹的達爾富爾高原和喀麥隆山的高地最初是由火山活動形成的,這也是導致東非斷層和火山活動的同壹緊張局勢的見證。

東非的裂谷系統構成了本州最引人註目和最獨特的地形。與這種形成相聯系的是火山活動,火山活動造成了東非的大多數山峰,包括乞力馬紮羅山,它靠近赤道,但其頂部常年被雪覆蓋。裂谷西部仍有地震和火山活動。基伍湖東北部的維龍加山脈有周期性噴發(大約每65,438+00年或65,438+02年),產生壹系列熔巖流。

東非大裂谷延伸約6437公裏,其路線被東非的許多湖泊和相鄰的火山山峰清晰地標示出來。在南面,在馬拉維裂谷的邊緣可以清楚地看到壹個巨大的硬斷塊,它沿著平行斷層崩塌,形成了尼亞薩湖的陡坡。這個湖有584公裏長,從未超過80公裏寬。湖的最深處是704米。東非大裂谷沿著夏爾谷延伸至莫桑比克貝拉附近的印度洋。

裂谷(rift valley)或裂谷(rift valley)的西支從尼亞沙湖北端延伸成壹個大弧形,並入魯克瓦湖、坦噶尼喀湖(西伯利亞貝加爾湖之後世界上最深的湖)、基伍湖、愛德華湖和艾伯特湖。裂谷的次級分支是Mweru湖和Upemba湖盆地。

裂谷沿線的大多數湖泊都比平均高原高度低得多。它們通常非常深,與峽灣非常相似。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非洲最大的湖泊維多利亞湖,占據著海拔1,134米的高原上的壹片淺窪地,位於東非大裂谷的主要分支之間。湖的最深處只有82米,但它的面積卻有69485平方公裏。它是僅次於裏海和蘇必利爾湖的世界第三大湖泊,也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

編輯此段落

東非大裂谷

東非大裂谷的成因(三張)

從成因上看,它是1000多萬年前地殼巨大斷裂形成的斷陷帶。根據海底擴張板塊構造理論,認為世界斷裂帶是陸塊裂開的地方,東非大裂谷是地幔熱對流上升形成的。由於上升流的上升,東非的地殼被擡升到高原,由於上升流向兩側擴散,地殼脆弱的部分被打開並斷裂,成為裂谷帶。東非大裂谷仍在以每年2-4厘米的速度擴張。

被分發

東非大裂谷是世界上陸地上最大的斷裂帶,被稱為地球上的傷疤。它經過的大致路線是希雷河口——馬拉維湖,分為兩條支流,東支流經過納特龍湖(坦桑尼亞北部邊界)——圖爾卡納湖(肯尼亞北部邊界)——阿巴亞湖(埃塞俄比亞境內)——阿薩雷窪地(曼德海峽附近)——紅海——雅格巴灣(亞喀巴)。西支經過坦噶尼喀湖-基伍湖-阿明湖-蒙博托-阿博特尼羅河谷。

基本特征

東非大裂谷由許多裂谷形成。裂谷的寬度壹般為50-60公裏,最窄處只有30公裏,最寬處只有70公裏。谷底與兩側平均高差500-800米,最大可達2000米。有些方面是下臺。

裂谷低地由於寬度較大,有些地方是廣闊的平原,在地貌學上不具備溝或谷的特征,大部分是平坦的平原地形。

裂谷帶兩側分布著壹系列面積不同的火山和熔巖高原。著名的火山是乞力馬紮羅山,它是非洲第壹高峰,靠近赤道,所以被稱為赤道雪峰。尼拉貢戈火山頂部有壹個長300米、寬100米的火山口湖。湖中滿是沸騰的巖漿,壹年四季都是如此。

谷底有許多狹長而深的湖泊。這裏有30個大大小小的湖泊,集中了非洲大部分的湖泊,大多是南北狹長的湖泊。更深的湖是坦噶尼喀湖,是世界第二深的湖,最大水深1470米。東非也是世界上地震最強烈和最頻繁的地區。

編輯此段落

東非

位置

東非位於西半球西南部,橫跨赤道南北,西北部分地區延伸至東半球。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羅陀海峽與歐洲相望,東北角以狹長的紅海和蘇伊士運河與亞洲為界。洲名釋義:希臘語意為“灼熱的太陽”。

區域人口

約3020萬平方公裏(包括附近島嶼)。約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2%,僅次於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2000年人口達到7.94億,占世界總人口的12.9%,居世界第二位。其中,黑人約占總人口的三分之二。。非洲的自然增長率居世界首位。人口分布極不平衡,沿尼羅河及三角洲地區每平方公裏約65,438+0,000人。撒哈拉、納米布、卡拉哈迪等沙漠和部分幹旱草原、半沙漠地區,每平方公裏不到1人。還有大片的無人區。

人種

大部分居民屬於黑色人種,其余屬於白色人種和黃色人種。非洲是世界上種族構成最復雜的大陸。非洲有700多個民族和部落。語言:他們的語言非常復雜,包括大約1500種方言。壹般來說,語言有尼日爾-科爾多凡語、洛-撒哈拉語、亞非語和科伊桑語。宗教:多數人信仰原始宗教和伊斯蘭教,少數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其範圍包括大陸以東至哈峰點(10 27' N,51 24' E),以南至埃加雷斯點(34 51' S,20 02' E),以西至佛德(14 45' N)。

編輯此段落

河系

非洲的水系主要以尼羅河(赤道以北)和剛果河(中非)為主,灌溉著非洲近1/4的陸地面積。兩條河流之間的分界線以南是壹些大的淡水湖。布滿島嶼的維多利亞湖是非洲最大的湖泊,也是尼羅河的主要水庫。坦噶尼喀湖和尼亞沙湖是非洲裂谷系統深谷中形成的壹系列湖泊中最大的壹個。西非的尼日爾河、南部的贊比西河和奧蘭治河及其支流構成了非洲其余的大部分外部水系。北部的乍得湖和南部的奧卡萬戈沼澤是非洲兩大內陸盆地之壹。

尼羅河谷

尼羅河長約6650公裏,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它從維多利亞湖流出,名為維多利亞尼羅河,流入艾伯特湖,從這裏變成艾伯特尼羅河。再往北是賈巴爾河。於是,在接受了幾條支流後,又變成了白尼羅河,最後,尼羅河終於註入了地中海。其左岸主要支流為加紮勒河,右岸最大支流為索巴特、青尼羅和阿特巴拉。因為尼羅河中有許多急流和瀑布,所以水從源頭流向河口的速度非常快,它的右岸支流也是如此。青尼羅河更是如此,它從埃塞俄比亞高原上海拔約1,800米的塔納湖流出,壹直在陡峭的峽谷中流淌。沼澤也混在河裏。最大的壹個是As-Sudd沼澤,是壹大片漂浮的沼澤蘆葦地,大部分是紙莎草。

河流系統現在由位於尼羅河本身或其支流上的壹系列水壩控制;其中最大的是尼羅河主流上的亞斯溫大壩。

尼日爾河流域

尼日爾河流域是西非最大的河流流域。尼日爾河發源於幾內亞山脈,經尼日利亞南部的尼日爾河三角洲流入大海,長約4160公裏。河流中的幾個地方被湍流阻斷,盡管其中壹些地方(如下面馬裏的【巴馬科】)被大壩環繞的水庫淹沒。

尼日爾河匯入貝努埃河,貝努埃河是從尼日利亞左岸流出的最大支流。陶蘇薩的下尼裏河谷和貝努埃河谷是斷陷盆地,其歷史可追溯到早白堊世。原來尼日爾河中遊與尼日爾河上遊分開,流入壹個內陸湖,剩下的現在形成了尼日爾內陸三角洲。尼日爾河中遊向南流入大海;它的河谷侵蝕到上遊源頭,最後開辟出壹個內陸湖,連通了尼日爾河中上遊。

剛果河流域

剛果河流域總面積約345.6萬平方公裏,是壹片廣闊的淺窪地,從壹系列大臺階上升到壹個近乎圓形的高地邊緣,河流從這裏切割出壹個狹窄的出口,流入大西洋。

剛果河長約4669公裏。它的許多瀑布和急流,像尼羅河壹樣,很快使山谷失去了高度。它的河流經常被峽谷堵塞。最著名的是基桑加尼的博約馬(斯坦利)瀑布,河水在這裏跳躍成弧形向西流去。其實博約瑪瀑布不過是壹系列分離不均勻的湍流,並沒有多少高度,沿河延伸97公裏。在基桑加尼下遊,剛果河首先從右邊匯入烏班吉河,然後從左邊匯入開賽河,其灌溉盆地的規模與烏班吉河相當。在與卡賽河的匯合處下方,河流的主流在壹個很深的峽谷中穿過克裏斯塔爾山,峽谷的壹部分延伸到Malebo(斯坦利)池,這是壹個長35公裏,寬23公裏的淺水湖。剛果河通過壹個沼澤般的河口流入大海,河口寬約10公裏。

贊比西河流域

贊比西河長約3500公裏,流域面積約65438+20萬平方公裏。瀑布不計其數,其中最壯觀的是維多利亞瀑布。經過這些瀑布後,河流在壹些被玄武巖劈開的深谷中蜿蜒,流入寬闊的山谷後,進入長約26公裏的卡裏巴峽谷。兩條主要支流Kafue和Luangwa都流經峽谷,在卡裏巴下遊從左側匯入贊比西河。贊比西河的河口是壹個大約60公裏寬的三角洲。

何炬河流域

奧蘭治河是南非最長的河流。它幾乎橫跨該國的東部和西部地區,從東部高地開始,流經西部的卡拉哈裏窪地,流入南大西洋。它的主要支流瓦爾河是其北部的主要水源。這兩條河長2093公裏。與歐洲大陸的其他主要河流壹樣,奧蘭治河-瓦爾河水系的特點是全程穿越無數斜坡。降幅最大的是奧格拉比斯瀑布。

乍得盆地

乍得河谷是非洲最大的內陸流域。乍得湖是壹個大淡水湖,平均水深約1.2米,位於盆地中心,但不是最低的部分。乍得湖由三條主要河流匯合而成,即馬杜古的Komadugu Yobe河、Logone河和Chari河。但是,水被每條河的排水系統切斷,所以情況危急。湖泊的面積和深度每年根據氣候條件而變化,平均面積約為9840 ~ 25760平方公裏。

還有莫西奧圖尼亞瀑布。

編輯此段落

土地

壹般來說,非洲的土壤可以分為五六類。其中有沙漠土、沙漠邊緣的栗褐鈣土和類黑鈣土(富含腐殖質和碳酸鹽的深黑色土壤),在蘇丹以西至尼日爾河中段彎道處的栗褐鈣非洲沙漠土中均有,就在南邊,東非、贊比亞、津巴布韋和南非也有。此外,通常被歸類為黑鈣土的黑土可見於加納的阿克拉平原、熱帶幹濕帶和赤道氣候帶的熱帶紅壤和磚紅壤(淋溶的紅色含鐵土壤),以及北非阿特拉斯山脈和南非開普區的地中海土壤。

沙漠土壤的特點是缺乏有機質,缺水抑制其化學風化,其表面或接近表面的壹層可熔鹽也起抑制作用。

在靠近沙漠的半幹旱地區,降雨量的增加使草地植被更加茂盛,結果巖石比在沙漠中更容易風化,形成發育良好的栗鈣土,腐殖質含量高。正是因為腐殖質的含量,土壤才根據它們的含量呈現淺棕色或深棕色。栗鈣土也不同於沙漠土壤,因為它能吸收足夠的水來沖走沈積在地表或其下的鹽分。

黑鈣土的壹個可靠特征是地下有碳酸鈣,有時伴有硫酸鈣,硫酸鈣是所有可溶性鹽被沖走後剩下的。它們被歸類為黑土,雖然它的黑色不壹定是由於腐殖質含量高,而可能是由於某些礦物質的存在,如加納阿克拉平原的黑土。

大多數熱帶土壤的顏色從黃色到棕色到紅色不等,紅色反映了氧化鐵的成分,這是化學風化的結果。

地中海土壤缺少腐殖質,與其說是由於土壤缺少植被覆蓋,不如說是由於植物轉化為腐殖質的緩慢化學過程。最低溫度時降雨少,延緩了化學風化。在有這種土壤的地區,由於地面不平,成熟土壤的發育往往很困難。除了峽谷底部,因為平坦的地方不夠寬,無法保留成土(母)物質,充分風化。

土壤問題

為了讓沙漠土壤生長作物,它必須得到灌溉,就像在北非的沙漠邊緣,它們過高的含鹽量或堿度也必須降低。與沙漠土壤相比,栗鈣土更容易處理,在灌溉條件下產量更高。黑土有明顯的團塊狀結構,有時很難翻耕。在雨季,阿克拉平原的黑土會膨脹起來,變得濕滑,而在旱季,它會收縮和破裂,以至於人們說,它們似乎是在自己犁地。熱帶紅壤需要謹慎對待。雖然上面有極其茂盛的植被,但高溫和潮濕使有機質迅速腐爛,腐殖質含量保持較低。如果土壤長期暴露在風雨中,侵蝕是壹種永久的威脅;只有當倍半氧化物留在地表下時,土壤才能保持其可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