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壹生交遊廣泛,與同時代的社會名流,尤其是顧允知有許多交往。原《哭泣的顧世功》說“妳壹生都有朋友,鄭清最浪漫”。顧雲(1845—1906),江寧(南京)人。歲的龔升。少了失去父母、天馬行空的任俠,18歲開始勤儉讀書。假博物館,呂雪,自娛自樂的詩和酒。晚上去了吉林旅遊,然後選擇了宜興當導師,在常州做教授。有《嵇山魯文》八卷、《嵇山實錄》兩卷、《鐘鐘錄》八卷、《嵇山治》壹卷、《嵇山路易》壹卷、《遼陽盧文建》兩卷、《吉林通誌》。陳寫了顧雪波的傳記。顧雲《鄭父鄭守廉遺作序》中提到他們的相識:
張即之,通州,曾說鄭肅是雲中聖地。過了幾年,岷縣陳友廉看到了,決定交朋友。論蘇在小生的歲月,壹言難盡,而論學問和學問的精良卻令人望而生畏。
張即之叫張謇(1853—1926),本名紀誌,字思安,江蘇人。光緒二年(1876),張謇與顧雲相遇。光緒六年(1880),張謇結識了海藏,對鄭十分仰慕。從那以後,他經常向顧雲提起這件事。顧和鄭真正認識是因為陳友蓮。陳宗連(1847—1894),岷縣人。光緒八年(1882)進士。工部政務主任,江南候補道,做了十幾年江南監事。陳友聯第壹次出現在《海藏日記》中也是比較晚的。光緒十三年(1887),3月31日,“從幼蓮身旁走過,長談已晚”。但是這個時候,很明顯我已經很熟悉了。對於《海藏日記》中第壹次出現的人,他們大多會說明自己的名字和籍貫,而不是用文字來搭配。況且海藏和陳友廉關系密切。早在光緒八年(1882),鄭回鄉試酒,陳友廉的父親陳連庭請海藏喝酒。海藏罵他“太公婆”,待在他的齋裏。在南京期間,鄭和陳友廉壹起住了幾天,而且經常是壹出詩鐘戲。易順丁的詩鐘訴說著夢想:“壹個詩鐘的故事,從國之初壹直流傳到最近幾十年。據我所見所聞,有雕刻詩鐘的人...江南有陳友廉,鄭。”
光緒十三年(1887),鄭到陳友蓮家。螃蟹很肥,酒很醇。兩人相對嘆了口氣:“今年不愧是第九年,不知道明年會怎麽樣。”光緒二十年(1894),十月底,陳友廉病逝於南京。當時鄭遠在日本,二月才從《申報》得知他的死訊。“他對此感到悲傷和擔心。父母都在,好難過!計劃生育很尷尬,也深受其害。”4月6日,為挽歌:“騎鯨滿汗,悲天憫人,惟白世之下;桃李春風,江湖夜雨,因妳掩去伏翁。”第二部用的是山谷的“桃李壹杯酒,十年江湖壹夜雨”,因為陳友聯曾經告訴他,少年時很喜歡這兩句詩,曾經刻在筆床上。兩年後,海藏寫信給陳友廉,陳友廉通過了侯府對亡友的懷念,並記在日記裏。回憶往事,很難過,有句話說:
那段日子,我們不是天天見面,晚上也很難聊到音樂。妳不告訴我妳品了半天酒,卻追著我和水的時間。仰望天空嘆息,毀滅它不是我的本意。子怡愛自己是為了世界的利益,但他被酒灌醉了。我活的只有壹只牛叫,我被迫送肩送它。
不禁讓人想起陳友廉去世後不久,在海藏主持的壹次晚宴上的感受:
我從20歲開始流浪,十年來認識了很多朋友。在過去的三年裏,我失去了三個朋友,陳璧,柯莊和尤廉。.....幼蓮在江寧帥府,和玉環關系很好。她每天都會被送來看妳,去的時候會和自己的壹起送來。有壹天客人很忙,我想先走,沒跟妳說就走了。尤追到壹半時,已是醉醺醺的了,搖著手嘆道:“子很有人情味。雖然我沒見過他,但我不想太摧毀自己。”三個君主,壹生都有朋友的話,異地戀我也要重歸於好!從今以後,即使妳有了新的知識,妳也不能得到妳的老朋友的好處和悲傷。投球的時候,眼淚掉在空中,四個人突然坐好,余奈摔了壹個杯子。
這段話作為這首詩的註腳真的很合適。這大概是海藏日記中對友情最感人的描述之壹,任何解釋都是無力和多余的。
光緒十三年(1887),鄭從北京回到南京。165438+10月21,顧雲最早出現在日記中,“夜,在富貴園飲酒,會梅少安,秦,顧子鵬”。從那以後,他的日記裏就有了很多關於顧雲的記錄。65438年2月25日,他與秦和顧雲在顧雲故裏相遇,顧雲在此講學,風景極佳。光緒十五年(1889)九月二十八日,顧雲派人將它交給鄭·,並出示了《韶洛篇斥天壇之禍》和《沂水篇斥修鐵路》兩首詩,而這兩首詩在《韶山詩》的記載中都沒有。10六月16,翁鐵梅在假草堂設宴,顧雲、海藏都在。顧雲口占:“西樵北去敲鐘,十裏水在邊。多少閑人來欣賞,秋光好在半秋堂外。”這首詩沒有出現在《沂山詩話》的記載中,但在《海藏日記》中有記載。21,鄭獨自騎著毛驢去見顧子鵬,並在虎踞崗談了很久。他們兩人都去找秦,但秦病了。這天鄭給讀了顧雲的七首五言詩,說:
詩的第壹步真的很簡單,壹兩首詩不算笨拙;但是,恨是沒有問題的。古人說詩中有我更好,仆人說詩中只有壹個我,所以詩少。宜聞宜看,有許多詩是講壹時的,後觀之者,即不用詩論,仍要考證故事,則我詩不廢,古人不必。
這是顧雲日記裏第壹次明確評價他的詩,還是比較高的。早年,陳艷問他江左的詩人,他引用的是馮旭和顧雲,說他們很難管理詩歌。165438+10月2日,鄭和翁鐵梅去了,顧允知的大兒子顧曉勛娶了的侄女吳。這壹天中了彩票,鄭和翁是媒人。顧允知的長子顧曉勛,師從陳友廉、苗。165438+10月底,鄭收到沈玉清、王克莊等人的來信,催他北上,信中說:“不安分者,終有壹死。”
這壹年,顧雲的《稷山》和《稷山實錄》出版,《稷山》壹詞是鄭寫的。《昆山詩話錄》共兩卷,收錄了光緒五年(1879)至光緒十五年(1889)的詩歌200首。其中鄭的詩均在卷下,作於定海(1887)與(1889)之間。僅涉及上思獨遊五龍潭讀鄭蘇祠、論詩與人生、給蘇祠壹個小小的影子、雨中翠微亭上加入蘇祠的感覺等詩。遺憾的是,鄭早年的詩作並不多。海滄樓的詩始於醜年(1889),而顧雲光緒十五年(1889)之後就沒有詩了,所以能與之對應的只有壹首詩。顧雲《蘇龕贈觀洗象詩》雲:“故人相見,無別言,寫軒南洗象詩。”自註:《蘇侃詩》有句“留故人在汝南,可見牙先寒。“《海滄樓詩集》第壹首、第二首是《六月十六日觀洗象》,說明顧雲和合就是這首詩,最後壹句說“留故人在汝南,齒已寒”,與顧雲筆記中的人物略有出入。
光緒十七年(1891)5月21日,鄭以使館辦事員的身份赴日,臨行前出城與顧雲告別。七月底收到顧雲的信,說他二兒子五月早逝,寫了八首詩。鄭覺得“所有的字都是痛的,不可讀的,這使它難過了很久”。顧允知的次子顧,字聯符,是壹個工字。陳《金陵鈔鈔集》卷八收入其《水調歌頭》。同年底,鄭回國,幫助料理吳太夫夫人的喪事。第二年年初,她拜訪了顧雲。飯後,她說起很晚才走回來,顧雲送到三裏許。接下來的幾天,我們壹起與詩歌作鬥爭。五月四日,經過顧雲的新居,他帶著客人喝了壹大半,鄭走了回來,顧雲被送到大門口。鄭燈下有詩:“十年建鄴秦固,吾往秦也留東。山下涼了,三人談雪泥。”十年了,他們三個經常在壹起,現在顧雲要去吉林,他很快又要去日本。不知道他們三個什麽時候才能在清涼山腳下重逢。顧雲這次離開南京,在吉林通誌局任職,直到光緒二十壹年(1895)才回到南京,期間編纂了《吉林通誌》和《遼陽盧文建》。5號,我和顧子鵬告別。19,鄭帶古拜陳友蓮為師。20日,鄭先赴上海,後赴日本。此時,顧雲47歲,鄭31歲。
鄭留日期間,不斷有詩書返回。光緒十九年(1893),鄭調任神戶。65438年10月22日,他壹大早就去了毛婷,朗誦顧雲等人寄給他的詩。他徘徊了很久,因為他的名字叫“懷仁”。《懷仁閣》詩前有個小序:“自從從豫東到日本旅行,朋友失散,有時嘆息被遺棄在曠野。子鵬,子佩和邱爽都有詩要送。子鵬的詩裏寫著‘早年高興得忘乎所以,現在壹擡眼就覺得不對。’“這說明我想念在異國的老師和朋友。40多年後,以“國務總理”的身份再次赴日。在神戶期間,他想起了當年署裏的懷仁閣,寫了壹首詩:“故意傷春夢,不提懷仁閣。花前白發盡,不是狂喜而是斷魂。“當年懷孕的人都去世多年了,只剩下他的白發傷神。
鄭於光緒二十年(1894)甲午戰爭後回國。8月22日回到南京,29日下午去了龍蟠裏,見到了顧,得知顧雲過完冬天就回來了。雖然知道顧雲的歸期,但他在日記中始終關心著他的蹤跡。165438+10月11,“子鵬從長順到奉天未雨綢繆”。長順是長順將軍,姓郭不落士,名何亭、石仲景。當時顧雲和李桂林寫的《吉林通誌》基本完成,想感謝他,卻被長順強行留下,沒能成行。之後隨軍去了奉天,直到次年三月才走。也是在這壹時期,顧雲撰寫了《遼陽盧文建》,現收錄於《叢書集成增刊》第50卷。光緒二十壹年(1895)65438+10月3日,顧告訴海藏,顧雲已經到了遼陽。4月17日“遇見吳有明,問子鵬下落。吳言已從天津進京,下月初回來。”。這段時間,顧雲確實在京,見到了十年未見的馮旭,在陶然亭見了朋友和朋友。馮的詩,如施公《自去遼陽十年,贈此柬而遣回江左》,子鵬招袁淑玉《長沙許勤》,子丹《湘夢·飲陶然亭酒》等,都是如此。見《蒿》手稿。15年5月,海藏日記提到“顧來,雲子鵬半月出京師”。23日,鄭收到鄭孝昌的壹封信,說他已經和顧雲壹起抵達上海。第二天,鄭向張之洞請假,當天晚上就動身去了上海。
光緒二十二年(1896),他們頻繁的飲酒聚會被記錄在《海藏日記》和《藝體》中。2月14日,鄭拜訪了顧雲。19,顧雲在家招待客人,包括鄭、、梁定芬、等。多年以後,陳艷在石室中選錄了老師和朋友們的詩,並提到今年在南京,梁定芬在中山書院開了壹個講座。他與沈玉清、鄭、葉等人經常在顧雲的涼山醉酒。同樣愛喝酒的梁定芬太胖,“回家路上坐在肩膀上,喝醉了側翻,吧臺壞了,摔倒在地。”7月2日,顧雲贈鄭兩首,次日,鄭回贈“答五月雨”。有句話說:“寂寞欒城話對床,壹生愛空堂。這些年來,我壹直在想五空,短發藍衫停滯不前。”《詩》《詩話》說鄭戀雨,喜歡的兩句“人生難得秋前有雨,乞白眠”,“壹生聽雨,愛虛堂”顯然是翻譯成了白石的詩。這壹年,顧雲的《忠義錄》出版,以張謇、鄭為題詞,苗、程先甲為序,並作了後記,壹時間詩作甚多。
光緒二十三年(1897),六月二十五日,鄭去了上海,但他壹直想留在南京。光緒二十四年(1898)5月1日,顧雲、苗從南京赴滬,並在隨後的日子裏與鄭有了交往。年底,鄭被張之洞召往湖北,但他仍不斷回信。光緒二十五年(1899)九月,顧雲上書鄭,約他同去匡廬,未能成行。光緒二十八年(1902),顧雲為《海滄樓詩集》作序。10月5日,鄭抵達南京。過了兩天,他講了半天“自懷詩二卷,洋錢二十塊去龍蟠看五”,還不如二十年回。當時,顧雲的書桌上有壹首詩《蘇小生來了》。海藏日記說:“買酒,不知所措。下午辭職後,子鵬和丈夫帶著余走到了漢西門牌樓街的橋邊。這都十幾年了。”光緒二十九年(1903),鄭駐龍州,三年間只短暫回寧。這壹段時間,鄭的仕途還算順利,而顧允知已經是暮年。
光緒三十二年(1906)三月,顧雲病逝於南京。次年4月8日,鄭冒雨到雨花臺祭奠亡友,感慨“如夢見世面,何必哀!”第二天,他去了顧雲的家,顧出去拜了拜,哭了。關於顧雲的死因,《馮毅日記》說“顧世功殘忍,急哭,無病而死。”但他的死似乎與飲酒過量有關。《平等亭詩》卷二叫顧雲:
無節制飲酒的人,壹生都不會喝醉。每次出門,帶壹壺酒,逛逛花園,自便。若有擦肩而過之勢,必迫其飛,君子與仆必擇之。人常畏而避之,世為醉翁之意。
陳優雅地說,“如果妳喝醉了,妳將被埋葬。盡早帶劉壹起走。成名有什麽用,我永遠忘不了鄭老。”這不僅意味著他像壹樣愛喝酒,而且也符合他與鄭的友誼。我愛江南顧世功,終日坐清風。大彪壹喝醉,就和劉玲在壹起了。”也是與劉玲相比較,詩前序明確寫著:“忽聞江南顧世功亦於三月醉死於五龍潭。“鄭的《哭顧子鵬》第二首:“我壹生飲酒,可諫。頻繁的年頭有點稀,孩子也沒他們那麽亂。我還挺熟悉的,外行看著就怕。當妳受傷的時候,妳坐在這裏,喝得酩酊大醉,大汗淋漓。”鄭對說,只有他能勸他少喝點,但可惜顧雲仍是“老樣子”。光緒二十五年(1899)初,鄭從武昌到南京。臨別之際,顧子鵬送他到漢朝西門。”余道:‘幸好不要喝多了。’失望分手。"
《近體詩鈔十三書》前兩位作家鄭和顧雲在《石遺誌》中說:“石公又矮又胖,外表古舊,內心古舊,酒後能寫散文。很像蘇侃的《瘦長飲者》。我說過蘇侃的詩都是給石公作者的作品,今天的《石公詩選》也更多是給蘇侃作者的作品。”海藏的“酒量不好”是因為早年咳血,長期戒酒。於是,光緒十三年(1887)八月,他和陳友廉等人壹下子喝了三十多杯,引得陳友廉等人感慨:“不知道能不能喝,聖賢難測!”可見他不是不能喝酒,只是克制,所以多次拒絕顧雲的喝酒邀請,差點被顧雲灌醉。顧雲去世後,海葬寫下了《哭顧子鵬》、《在雨中訪華泰安陰寺打下迪爾》四首詩。《詩詩話》卷十三對顧子鵬哭的四首詩都有論述,尤其是第三首《黯然神傷》,與他的《過侯府遊蓮》極為相似。詩雲:
持壹種理論是絕對不壹樣的,精神是很契合的。每次看到我走不了,我就笑啊笑。西洲門路,我會留下我的足跡。把它送到幾英裏外,然後獨自返回。橋斷處,驢背曬。世紀萬歲,留在這裏。為君作詩總是好的,但論天下不易。夢猶滿錦,空寂自憐。
這首詩讀起來平淡無奇,他們經常聚在壹起是因為誌同道合,雖然有些觀點不同。每次見面都舍不得離開。西洲前的路上,都留下了我們的足跡。而且每次離開,顧子鵬都把他送到很遠的地方,然後壹個人回來。"我把他送到幾英裏以外的地方,自己壹個人回來了."照現在的樣子讀它非常令人失望。“詩總好壹君”,史毅說這句話就是他說的,並列舉了鄭的詩,如《為友人齋璧題序》、雨中龍潭》、《子鵬為小山水》等。鄭寫了很多詩給顧雲,施毅也不止壹次說過,海藏寫給顧雲的詩都是作品。“蘇侃的詩人比較紮實,給顧子鵬幹活的特別辛苦,都沒活兒。”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友情吧。在《石詩話》中,子鵬屬於小山水,被認為是鄭寫得最好的七言絕句,並稱贊其為“意境韻味十足,古人說飲鴆止渴”。海藏自己也經常讀第二首。石質文物《海滄樓詩序》說:“妳為別人努力,卻不為別人努力,是否如淩雲所說的‘妳對惠蓮有句好話’?”
顧雲去世後,家裏很尷尬。民國三年(1914)65438+2月31,顧雲夫人病逝。顧太窮了,辦不起喪事,於是鄭早上去找他,交了四十塊錢。民國八年(1919)七月二日,顧來了,說兒子要結婚,要200塊錢。第二天,鄭給送來了壹百元,並答應再送壹百元。28日,鄭到商務印書館取錢,匯給顧。民國10年(1921)65438+2月28日,“顧子鵬的女婿吳迪民從南京來,說在寧窮極了,房子已經抵押給李美安家了。我壹個月從圖書館拿30塊錢,只是我家開銷的壹半。我想找個方法把剩下的賺回來。”壹個多月後,的妻子謝子來找他,鄭給了60元錢。民國十三年(1924)二月11,顧的妻子來看她,鄭給了她二十塊錢。民國十九年(1930),鄭從天津返滬,兩天後去吊唁吳之死,見到顧之妻。”甄宓和他的兒子都死了,我姑姑愛撫著她的兩個兒子和三個女兒。她還住在龍盤,家被四堵墻圍著。余和都在幫助100元,但他們不夠自己生活。" 23日,顧的妻子告別了他,回到了南京. "余雲贖回了房子,他將來會租下來養孫子。"
鄭對顧雲身後的家人如此上心,可以說是愧對他死去的朋友。《答顧壽彭祖贈》詩中,還有壹句“金陵山如夢,顧子鵬永記”。此時,顧雲已經去世二十多年,而鄭也年過古稀。在現代詩歌中,顧雲並不是決定性的,他們的親和力並不等同於詩學所倡導的,更多的是壹種情感上的契合。只要鄭在南京,他們就壹直來往頻繁,無論是連日來的飲酒鬥詩,還是小雨中的五龍潭畔漫步。山河相隔,書信已回。當鄭從外地回到南京時,不管他停留的時間有多短,他壹定會去看顧雲。民國三年(1914)末,石遺《歲末懷古絕句三十三首》,第二十三首為顧雲:“醉從龍潭到西樵,二十年夢碎。酒客寫詩好,不只是因為有鄭君。”
(作者單位:復旦大學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