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零開始創業?很多人問這個問題,但很少有人給出答案。創業沒有資金,做生意最不可缺少的就是資金。如果妳什麽都沒有,妳是怎麽做的?如果妳沒有創業的資本,妳會想到的第壹個辦法是什麽?創業無資金,下面就通過這些自制的例子告訴妳怎麽做。
1,用“火炮戰術”炸出壹個千萬富翁。
10年前,壹家名為“壹加壹”的服裝店在廣州悄然誕生,老板是20歲的陳展鴻。
10年後,“壹加壹”從家庭服裝作坊發展成為服裝設計公司,隨後“壹加壹”實業有限公司成立。在沒有資本的情況下,10年間,陳展鴻從個體戶變成了擁有20多家企業的大老板,資產達數千萬元,僅出口服裝壹項,壹年就賺了約15萬美元。
如此快速顯著的發展,除了天時、地利、人和之外,高超的市場操縱技巧也不容小覷。
“壹加壹”行業包括服裝、電器、鞋類、餐飲等。,但服裝是大頭,服裝收入占總收入的80%。服裝款式和面料的更新是以季節和月份為基礎的。如何在快速的交替中,保持準市場的脈搏,是非常重要的。陳展鴻說,他采用的是“排槍戰術”,即每設計壹件新穎的服裝,都要在市場上放壹排“頂槍”,試探市場需求,再根據第壹排槍的轟動效應決定第二、第三批的量。
“壹加壹”的好處在於,它以壹種可控的方式轟炸市場,每壹款新產品投入市場總是有空間的。永遠不要“轟炸”太多,適可而止就好。陳展鴻的想法是,顧客買東西就像吃飯壹樣。如果某樣東西壹下子吃得太飽,他們就會對它感到厭煩,不再對它感興趣。
產品是壹次性的,但商標是長期的。如果創業沒有資本,如果厭倦了“壹加壹”的商標,就很難打開未來的市場。所以,每壹個新品賣得最好的時候,下壹個新品種就成熟了,這樣妳就可以不斷地用“快”和“新”的輪番轟炸市場。
為了保證“壹加壹”產品的“快”和“新”的特點,陳展鴻非常重視信息,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將信息轉化為產品,抓住服裝的“潮頭”。目前“壹加壹”西裝的款式多達20種。創業沒有資本,靠“快”和“新”是無法在市場上穩操勝券的。市場的真正主人是客戶。只有贏得客戶,才能贏得市場,才能保證“景氣”。
於是,“壹加壹”推出了“量身定制”和“終身保修”的方式。海外訪客、已婚客戶和壹些身材特殊的客戶可以去“壹加壹”量身定制高檔西裝。壹般介紹“壹加壹”“量身定做”“終身保修”的方法。海外訪客、已婚客戶和壹些身材特殊的客戶可以去“壹加壹”量身定制高檔西裝。凡是在“壹加壹”買西裝的,還可以有“終身保修”,胖不合身的西裝也可以修改合身。這家專做西裝的“壹加壹”服裝店從壹家擴張到了七家,還是滿足不了需求。壹個打雜的年薪50萬。
他是個失敗者,是個騙子,是商場上的逃兵。沒有人把他當回事,因為他沒有條件和別人競爭。那麽,蘇宏達是如何出人頭地的呢?沒有資本的創業在成功的道路上遙遙領先,讓公司年收入超過50萬?去年蘇宏達並不少見。35歲時,他還是壹家工廠的雜工。他每月的收入只能養活壹家三口,他需要他的妻子為別人做壹些零活來幫助彌補家庭。35歲是HTC人生的轉折點。有壹天,他路過家附近的壹家房產中介,發現裏面的工作人員在打瞌睡。雖然當時賣樓比較忙,但偏偏只有房地產公司冷清,門口貼的建材少之又少,還附上了公司辭職的消息。HTC突然靈機壹動,認為這是壹個難得的機會。雖然他沒有足夠的錢去做壹些小生意,但是他的嶽母有很多積蓄,所以他決定和她商量壹下。他創業的時候把客戶介紹費降到最低,只拿壹半的提成。
此外,他采取“死纏爛打”的政策,不怕白費口舌,不斷為上門的客戶介紹適合的房子。不到最後壹刻,對方終於找到自己理想的房子,他絕不會輕易放棄。很多客戶來房地產公司買房,心裏卻沒有什麽想法。如果業務員懂得把握自己的心理弱點,真心實意為客戶服務,客戶自然會依賴妳,不會去其他房地產公司買。
3.借雞下蛋
在現代經濟活動中,當自身經濟實力不足時,就想發展事業。很多人也會借錢,投資生產,把錢賺回來,發展自己的實力。這種經營策略也叫“負債經營,沒錢走遍天下。”但是,在大家都知道借雞下蛋的今天,“雞”就沒那麽好借了,要講究很多技巧。給人以“信”字,是借雞術中的治本之策。
在廣州,擁有數百萬資產的民營企業家嶽亞賢,當年家裏窮得壹塌糊塗。36塊錢的工資就看他幹不幹了,別說脫貧,連謀生都難。他決心幹壹番事業。在沒有資金的情況下創業,想到鄰居潘阿姨在香港有幾個兒子,就向她借錢。開始借10元,承諾壹周後還,但他根本不碰錢,只是鎖在箱子裏,到期按時還。過了壹個月,他向潘阿姨借了20塊錢,她決定還。他不需要,原來的錢以更高的利息退還。壹次次的借,壹次次的還,半年過去了,我真的沒有用過壹點借的錢。當潘阿姨連連稱贊她“值得信賴”時,嶽亞仙告訴了她開“方便居民生活的小店”的想法和困難。潘阿姨真的很開朗,笑著安慰他:“放心吧,亞賢要開店,借妳壹萬塊沒問題。”就這樣,嶽亞賢用良好的“口碑”籌集到了風險投資。錢是投資創業的硬資本。對於沒錢或者財力不足的人來說,只要能借到錢,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中國銀行有超過2000億的個人存款。如果妳是壹個有信譽的商人,妳就永遠不用擔心缺錢。
4.腰纏百萬美元的富人
黃光裕終於明白了這個道理。這個來自廣東汕頭的22歲男孩還沒想好怎麽賺錢。他是家用電器批發商。他的家鄉生意很多,競爭很激烈。他覺得有生存空間,壹口氣北上,直奔內蒙古。內蒙古很大。黃光裕四處遊蕩了壹年,沒做成多少生意,卻從內蒙人老實的性格中學到了賺錢的訣竅。1987春節前,他從內蒙古轉到北京,回到汕頭老家過年。由於春運搶票緊張,他無聊了幾天,就在北京的電器商店閑逛,遇到壹個友好的店員和老板,試圖聯系壹些業務。
黃光裕以真誠的個性,不“黑”不該賺的錢,最大限度地把利潤讓給客戶。連黃光裕自己都沒想到,沒有資本也能創業。逛了三天,他居然拿到了654.38+0多萬元的訂單。真是福氣。黃光裕覺得自己拿到了做生意的訣竅和財富的大門。妳必須勇敢走在人間正道上。過去壹年,黃光裕開始與北京人合資,在牛街建立國美電器。黃光裕雖然談不上很有實力,但卻很有風度。他買了最好的、最受歡迎的商品,卻以全市最低價出售。沒多久,北京天津的同事都知道牛街有個黃光裕不是“黑”人。黃光裕靠誠信,贏得信譽,做生意。他的批發業務正在飛速發展。
壹年後,他又開始做零售,比批發更瑣碎。競爭也更加激烈,各家電器行的老板都在使出渾身解數吸引顧客,各有各的高招。在沒有資本的情況下創業,黃光裕盡管商業世界發生了變化,但他仍然堅持自己的舊觀念,腳踏實地地給出自己的信譽。而這壹次,他比以前更有誠意,他自己也成立了壹個“維修站”。只要在他店裏賣的商品都可以享受他的“亞華電器服務中心”的售後服務。如今,黃光裕的汕頭國美企業總公司在北京有7家分公司,年營業額數千萬元,他本人也已經是腰纏百萬的富豪。
5.從流浪漢到百萬富翁
馮誌久曾經是壹個流浪漢,四處流浪,雖然經歷了艱辛,但壹貧如洗。1990年,馮誌久跟隨百萬淘金者來到珠三角,卻發現早已人滿為患。他想在工廠工作,但工廠拒絕接受他,因為他的年齡和缺乏技能。馮誌久無聊,就在廠區裏轉悠,看見工人們下班後拿著飯盒跑到街上的小店,也看見街上饑腸轆轆的流浪漢。當他轉過頭,為什麽不開個小店給農民工吃呢?
於是,他橫下心來,租了壹間民房當廚房,每天中午和晚上各占兩桶糧食,賣給無家可歸的人。壹天下來,他可以賺30元。很快,他湊了37000元,在廣州黃埔大道租了壹個5平米的店,領了執照,放鞭炮,開了壹家快餐店。馮誌久的小飯館壹開張,就像鮮花吸引蝴蝶壹樣吸引了許多顧客。他做生意的主要訣竅是低收費。當時廣州的餐廳快餐最低2元,卻是1元。如果妳沒有創業的資本,1元錢是不會來吃飯的!馮誌久辛辛苦苦幹了壹個月,結賬後除了開銷就賺了2000塊。後來他加了桌子凳子,雇了臨時工,擴大了門面,每天早餐賣粉,晚餐賣飯,都是壹元錢。
這樣每天都有500多個客戶,至少高達1000。他賺錢的秘訣在於薄利多銷。每份1元的食物其實不掙錢,但是用心良苦,也能掙幾分錢。如果每天能賣出1000份,就能賺300元,壹個月就是9000元。壹個流浪漢變得如此擅長做生意。幾年下來,馮誌久已經身價百萬。直到現在,他的快餐價格還是1元。人們稱他為“1元享財”。
6.白手起家的女大學生
李素兒溫柔溫暖,壹張書生的臉,平靜善良。她出身於中山大學物理系,曾經是學生會副主席。滿懷理想,準備走學術之路,用科學獻身國家和民族,希望將來造福人類。但在1957期間,內地的政治風暴讓她遭受了巨大的心理創傷,傷害了家人。誠實坦率的丈夫壹夜之間被貶為“右派”,她自己也被扣上了“右傾機會主義”的帽子。
從那以後,無盡的折磨降臨到她身上。1958年,她離開了生長的土地,帶著四塊港幣來到了香港。原則上,她可以得到在美國的父親的支持。但是,兩地距離較遠。在沒有資金的情況下創業,她以壹個科學家的科學精神堅持奮鬥。溫柔中帶著強烈個性的她,白手起家,從最底層的工作做起。壹個有著科學家理想的年輕人進入了工廠女工的行列。科學是踏實的,她也是默默踏實的。人生總有風雨,也有高潮和低潮。即使是科學實驗也要經歷上千次才能成功。居裏夫人不屈不撓的精神激勵著她工作,晚上補習,上英語學院,考上技術學院。五年後,她的丈夫也來團聚了。後來她的三個孩子都長大懂事了,也像媽媽壹樣堅強,不怕困難,埋頭創業。她從基礎做起了工廠,早年開過加工廠,創業艱難。她從租幾百平米開始,到今天工廠7000平米,翻了將近10倍。當時的玩具和娃娃衣服都是美國著名工廠生產加工的,主要是縫紉。三年後,她開始建立自己的工廠。她經營壹家五金廠,從做普通家居用品(比如釘子)開始,逐漸向高品質產品發展。在沒有資本的情況下創業,如今,她已經成為文華實業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兼總經理,她的很多產品從原理到外觀都達到了申請專利的水平,可見她的產品原創性極強。多年來,她堅持生產家用產品,近年來,她將業務擴展到生產家用電器。產品遠銷歐美。7.賺錢的魔術師
1982年,剛剛放下“青苗”或紅十字健康箱的周,還只是壹個24歲的小夥子。“赤腳醫生”失去了行醫資格,這也意味著他將回歸農民的行列。沒有資本的創業,在人多地少的潮汕平原,“田間無黃金”是人人皆知的老行話。有壹天,家裏有急事的周正在鎮上喝早茶,聽說上海人愛吃蜜餞,男女老少都愛吃,不管蜜餞腌制缸裏有沒有蛆。周是個有心計的人。他認為幾乎每個當地家庭都有壹個大鹽罐。每年收獲水果的時候,他們把不能吃的水果挑出來,倒進果脯裏,不能吃了。如果這些東西拿到上海,可能會賺錢。於是周湊了70元路費,背了30斤蜜餞去上海旅遊。
到了上海,他提著蜜餞壹連去了好幾家食品店,得到的回答幾乎都是壹樣的:“沒有國營集體工商執照,我就不能和妳做生意!”那天晚上,他在南京路的屋檐下度過。守著壹大包蜜餞直發愁。壹扇門關閉,另壹扇門打開。在翌晨,壹個潮人遇到他,答應幫助他擺脫困境。這位老鄉憑著營業執照、銀行賬號和批發票,很快以168元的價格賣出了30公斤蜜餞。老鄉給了周100元現金就走了。雖然100元對於當時的周來說並不是壹筆巨款,但更讓他興奮的是,同行們拿著營業執照在10分鐘內賺了68元,像魔術師壹樣賺錢。他暗暗發誓:我也要成為壹個賺錢的魔術師。
回國後,周拿到了三張營業執照:國有、集體和個體。65438+2月的年份,他平均每公斤0。9元在老家買了近1噸蜜餞,又去了壹趟上海。因為這次拿著各種版本的營業執照,他的蜜餞生意特別紅火。這壹次,他凈賺了1500元,這是他當“赤腳醫生”6年的收入。
這壹成功使周更加雄心勃勃。他在老家辦了個“果脯收購站”,在上海租了間公寓。每天晚上,他根據上海蜜餞市場的銷售趨勢,讓秘書制定生產計劃,電傳到老家。沒有創業的資本。同時,潮州每天發往上海的長途運輸車隊中有壹輛就是他包車的。在過去的幾年裏,周已經成為上海蜜餞市場的著名大王。
8.突破
深圳市海濱房地產有限公司成立於1987年夏,但直到1990年秋,由於體制和管理的原因,公司並沒有取得很大的成績。現任總經理馮興民接手時,公司只有5名員工,壹間辦公室,壹部電話分機,壹小塊地。面對這個攤子,他們從自己擁有的土地出發。按照國際慣例,對規劃、設計、現場管理、基建、銷售等房地產業務環節進行解剖,讓每個環節都能吸引最優秀的人才到自己的項目。如果沒有資金創業,整個房地產運營就變成了壹個系統工程,公司的員工就專心於項目的宏觀調控,以及經濟測算、市場分析、信息收集等等。當年收到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實現人均創匯200萬港元。公司以65萬港幣的利潤,從壹個虧損企業躍升為壹個顯著的盈利戶。9、小老拉大思路
廣州塑料軟包裝廠是壹個小型福利工廠。在工廠100多名員工中,殘疾人占54%。1986審計結果顯示,27萬元流動資金全部損失。他欠了40多萬的債務,已經到了破產的地步。此時,謝瑤危在旦夕。上任廠長後,他引入風險機制,逐步將車間集體承包,很快使企業扭虧為盈。1988通過招投標進行風險承包,包工頭要先交2萬元風險抵押金,這樣才能保證上交廠部的利潤每年增長7%,車間工人的收入也每年增長7%。沒有資本,風險機制促使承包商盡壹切努力擴大商業利潤。
由於紙箱、紙盒、塑料車間都是獨立的產品車間,包工頭可以獨立運作,這使得他們擺脫了業務部門復雜的機制,可以調度生產、供應、銷售、活業務費用,業務經營異常活躍。他們對車間的工人實行計件工作,對供銷人員實行承包任務,體現重獎重罰。壹下子調動了工人們的積極性。塑料車間6班的機器利用率從承包前的4%提高到97%。整個工廠的生產顯示出繁榮的良好跡象。三年來,風險承包的風險管理模式使全廠利潤創歷史新高,1991年。利潤38萬,是承包前的5倍。員工平均月收入比三年前增長了84%。此外,他們增加了8臺機器和設備,並還清了債務。
沒有資本的創業?掃地壹年掙40萬元
在深圳,出現了中國第壹家掃地公司——日新保潔服務公司。創業無資本,這家被人忽視的公司,1984起步時只有兩輛平板三輪車,但到了1991,他們用掃把“掃”出了1.5萬元的固定資產和40萬元的年利潤。壹些餐館、酒店、機構和工廠越來越歡迎這個掃地公司。他們認為自己雇清潔工不僅僅是為了支付他個人的工資,還要照顧住房、醫療、退休等諸多問題。還得花錢買吸塵器之類的專用清潔工具。所以把衛生包交給保潔公司是劃算的。隨著深壩建設的發展,掃地公司會有更大的發展。
10和1萬元怎麽變成1萬元?
1987年5月,深圳第壹家股票發行公司深圳發展銀行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當時,對於絕大多數深圳人來說,股票還是壹個新鮮事物,對它知之甚少甚至壹無所知,甚至帶著懷疑的眼光旁觀。在這種情況下,壹位退休老幹部,在老同誌的反復動員和對黨、對國家的滿腔熱忱下,下定決心,用自己壹生積攢的壹萬塊錢買股票,為國家再做壹次貢獻。這位老幹部做夢也沒想到,自己沒有創業的資本。兩年後,他的1萬元突然變成了10萬元,他在推1萬元。老幹部們又驚又羞。他急忙跑到黨的紀檢部門詢問這筆錢是不是違法所得。收到的同誌笑著告訴他,這錢不是非法收入,是妳投資股票的合法收入。如何從零開始創業?金色白蘭地
上帝幫助那些幫助他的人。所謂“帝天”,其實就是我們自身精神力量的體現。在命運的滄桑中,最能看出人的願望:風平浪靜時,輕如壹葉扁舟;風浪大的時候也會像天馬行空。張弼士,字振勛,廣東潮汕大埔人。17歲那年,家鄉鬧饑荒。他告別家人獨自逃亡,來到荷蘭巴城(今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在畢業實習期間,張弼士特別註意觀察當地和國外的經濟狀況,研究什麽樣的生意容易盈利。靠買酒和稅收發了大財後,他擴展到墾荒、建築、金融、運輸、采礦、商業等行業。人家企業全盛時期,資金達七八千萬兩白銀,故有“蘇島財主”之稱。在張弼士的壹生中,張裕釀酒公司的建立和成功最能說明他創業的艱辛和成就。
張弼士於1892開始建造葡萄酒廠。他從壹開始就采取穩紮穩打的方針,著手建設原料基地。幾經周折,公司花了不少錢,終於在1906建成了124品種,面積千余畝的葡萄園。當時中國的葡萄酒生產都是手工操作,設備落後,很難和歐美的新生產技術競爭。為了提高競爭力,他重視科技,引進人才,培養人才,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
他到處找侍酒師,重金聘請。幾經周折,公司終於掌握了全套設備和關鍵技術。產品問世後,張弼士煞費苦心地開拓市場。首先,他註重提高產品的聲譽。其次,他註重研究消費者的心理,註重廣告的藝術。第三,充分利用海外華人對祖國的眷戀之情和張對南洋華僑的影響,開拓國外市場,專門提煉張裕葡萄酒的宣傳資料,供海外華僑廣泛贈送。如果妳沒有創業的資本,另外,要廣泛結交上層人士,得到各方面的支持。最後,獨具特色的張裕葡萄酒終於吸引了國內外的目光。康有為曾為張裕公司寫過壹首詩,“輕飲張裕酒,移植鳳臺牡丹花,法華寫新句,相逢歡喜若在家”。1912年,孫中山先生親筆向張裕公司贈送“品香禮泉”四個大字。特別是在1915巴拿馬國際商品交易會上,張裕公司的白蘭地、紅酒、瓊瑤液、益壽漿榮獲金獎,“黃金白蘭地”名揚天下。轉載須註明:世界創業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