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屆(1945年~1948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杜魯門是在羅斯福的身體健康每況愈下時被任命為副總統的,而任職副總統的時間只有82日,因此他們兩人沒有開展重要的合作。壹些主要計劃如曼哈頓計劃,杜魯門也沒有參與。1945年4月羅斯福總統病逝後,在美國歷史的重大時刻,杜魯門接任總統。作為總統,面對壹系列棘手問題,杜魯門作出了許多與美國、世界有關的重大決定,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的外交政策和國際關系的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
杜魯門曾告訴傳媒:“我的感覺就像月亮、星星和所有星球都要墜落到我身上。”以下是杜魯門上任後的五個月內所發生的大事:
1945年4月25日-各國代表在加利福利亞州舊金山決議成立聯合國
1945年4月28日-意大利的墨索裏尼被殺
1945年5月1日-希特勒被宣告已自殺身亡
1945年5月2日-柏林陷落
1945年5月7日-納粹德國投降
5月8日-納粹德國在柏林正式簽訂投降書,宣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無條件投降
7月17日至8月2日-盟國召開波茨坦會議,商討如何重建戰後秩序
8月6日-盟軍在廣島投下原子彈
8月8日-蘇聯對日本宣戰8月9日-盟軍在長崎投下原子彈
8月14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9月2日-日本在停泊在東京灣的密蘇裏號上簽字正式投降
聯合國、杜魯門主義與馬歇爾計劃
杜魯門在二次大戰後意識到美國和蘇聯不再存在***同敵人和利益,因此他在政策方針上明顯有抗衡蘇聯的傾向。作為壹位“威爾遜國際主義者”,杜魯門強烈支持成立聯合國,並在前第壹夫人埃莉諾·羅斯福的援助下,促成了首次聯合國大會的召開,以回應社會在戰後渴求和平的心態。
雖然杜魯門謙稱自己不熟悉外交事務,國會又為***和黨所控制,但是他仍憑國內浸信會教徒的支持,而發表了“杜魯門主義”及落實了“馬歇爾計劃”。“杜魯門主義”是美國推行“圍堵政策”的開端,他先後請國會撥款4億美元,支援希臘和土耳其對抗***產主義,又於1947年3月12日發表國情咨文這樣寫道:我認為支持自由人民對抗內部少數的武裝行動,或外部壓迫者的征服,必須成為美國的政策。如果希臘倒下了,整個中東將會陷於混亂無序的局面。全球的自由人民,都渴望得到我們的支持以捍衛自由。如果我們在猶豫不決,就可能會危及世界和平……我認為我們應該主要透過財政援助來給予支持……此外,我要求國會授權派遣美國非軍事和軍事人員到希臘和土耳其……
為了使國會通過對“馬歇爾計劃”撥款,杜魯門則盡量把國會的目光移到***產主義,指出***產主義正在歐洲的落後地區興旺發展。杜魯門後來承認自己的言論誇大了***產主義的威脅,但辯稱這樣做是“為了讓國會意識危機的存在”。另壹方面,為了強化美國在冷戰中對抗***產主義,他簽署了《1947年國家安全法案》,又分別成立了國防部、中央情報局、美國空軍(獨立於美國陸軍航空隊)和國家安全會議。
良政
經過民主黨多年來在國會取得多數優勢和持續由民主黨人士出任總統,國民開始出現了厭倦,以致***和黨在1946年中期選舉重新在國會取得了多數優勢。***和黨除了在眾議院有55席的增幅,在參議院也有數席的增長。杜魯門壹向在外交事務上與***和黨領袖有密切的合作,可是在國內事務上,兩黨卻存在很大的分歧。杜魯門未能成功阻止減稅和取消價格管制,而在《塔虎脫—哈特萊法》的爭論上,他曾對法案加以否決,但否決決定最終遭國會推翻,以致工會勢力受到相當的削弱。到了1950年,由於朝鮮戰爭爆發,杜魯門再次向國會要求加稅。
到了1948年的大選,杜魯門聲稱自己是民主黨的壹份子,會貫徹“新政”的傳統,因而在政綱中提出了不少的建議,包括提倡實施全民醫療保險、推翻針對工會的《塔夫脫—哈特萊法》,以及壹系列激進的保障民權的立法措施。這些政綱在後來歸類為“良政”。
然而杜魯門的“良政”計劃並不獲普遍支持,當中只有壹項主要的法案得到通過。
承認以色列
杜魯門早在1939年已支持錫安主義的運動,並且有參與策劃在巴勒斯坦建立猶太國。在1946年,英美調查委員會建議在巴勒斯坦地區逐步建立兩個國家,以防猶太人或阿拉伯人在該地區取得支配地位。可是,這個建議沒有得到輿論支持,而駐守巴勒斯坦的英軍因頻頻受到錫安主義集團的襲擊,使英國政府備受壓力,促成了撤軍。結果在英國的催迫下,聯合國的壹個特別委員會建議立即把巴勒斯坦分割成兩個國家,這個建議在杜魯門的支持下,於1947年的聯合國大會中獲得通過。英國政府於是宣告在1948年5月15日正式撤出巴勒斯坦,但阿拉伯聯盟會議的成員國卻對聯合國的決議表示反對,並派兵到巴勒斯坦外圍。
當時杜魯門與國務院在巴勒斯坦問題上出了現明顯分歧,與此同時,美蘇間的關系也日趨緊張。最終,杜魯門在以色列單方面立國後的11分鐘,即確認了其主權,但是這個決定,在國內外均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柏林空運
在1948年6月24日,蘇聯在未經咨議盟軍的情況下,單方面中斷了前往柏林美、英、法占區的道路,而柏林正位於蘇聯所占的東德之內,顯示出蘇聯有迫使盟國撤出西柏林的意思。結果,美國駐德國美占區的司令盧西烏斯·D·克雷(Lucius D. Clay)將軍建議,沿著由西德至西柏林的高速公路,對西柏林進行大規模的空運物資,以示公義。空運本身將以完全和平的方式進行,但如果空運隊伍遭受攻擊或被迫中斷,就應該作出防衛。然而,杜魯門聽取意見後,相信柏林空運計劃很有可能會觸發戰爭而表示憂慮。但最後在6月25日,盟國仍然決定對柏林空運,壹直至1949年5月11日,前往西柏林的道路重開,空運行動才告結束。
消除軍方種族差別待遇
自從重建時期(Reconstruction)以來,每屆聯邦政府都沒有再關註民權的發展,而杜魯門正是第壹位重新關註民權的總統。在1946年,美國本土發生了數宗殘暴的私刑,其中有兩名黑人男子和兩名黑人婦女在佐治亞州的沃爾頓縣附近被殺害;另外亦有壹名剛從二戰戰場退役的非洲裔美軍遭到虐待,稱為艾薩克·伍德沃德事件。這些濫用私刑的事件引起了社會對民權的關註,並促使杜魯門在1947年發表壹份名為《保障這些權利》的報告。該報告對改革民權提出了10點議程,包括將私刑列入聯邦罪行。到了1948年2月,杜魯門總統將這些議程提到國會,並建議設立幾個聯邦政府職位,以專責落實壹些如選舉權和平等就業等人權。
可是這些改革,卻招來南部民主黨員在黨內總統提名大會表達出強烈反對,但杜魯門對此不以為然,並說:“我的祖先是聯盟國的人……但當我得知剛從海外歸來的黑人士兵,在密西西比給拋出軍車之余,又遭到毒打,我立即感到了反胃。”
第二屆(1949年—1953年)
1948年大選
在1948年美國總統選舉,杜魯門出乎眾人所料,在大選中勝出。
在1949年民主黨全國會議中,杜魯門意圖淡化他在人權方面的政綱,以緩和黨內南北派系的沖突。可是,美國參議院候選人兼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長休伯特·H·韓福瑞(Hubert H. Humphrey)在地區黨領袖支持下,在會上建議民主黨應采取更積極進取的人權政策,結果建議被杜魯門全心全意地采納。不出兩星期後,杜魯門簽署了《行政命令9981號》,指令在美國軍隊廢除了種族隔離政策。但杜魯門事實上十分擔心支持民權改革會帶來政治風險,至於失去迪克西民主黨人的支持,更有可能拖垮民主黨。當時的***和黨總統候選人托馬斯·杜威在民意調查中被認定穩操勝券,而蓋洛普民意測驗在大選前兩星期,即使還有14%遊離票,也停止了民意調查。結果,蓋洛普民意測驗的創造者喬治·蓋洛普犯了壹個在日後不再重蹈的錯誤,他總結到:“遊離票站到了執政者的壹方。”杜魯門站在火車車尾,沿著鐵路穿州過省,到各地短暫停留,發表演說的競選手法,取得了壹定的成功,在日後更成為每屆總統競選必備的重要環節。
杜魯門在第壹屆任期沒有副總統,在第二屆任期則以艾爾本·威廉·巴克利出任副總統。
核武僵局
蘇聯在比預期中快的情況下,成功研發原子彈,更在1949年8月29日進行了首次試爆,從而促成了大戰後的軍備競賽。在1953年1月7日,杜魯門亦向外界宣布,美國已經成功試爆體積更大的氫彈。
希斯間諜案與麥卡錫主義的興起
在1948年8月3日,《時代周刊》資深編輯惠特克·錢伯斯(WhittakerChambers)在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HUAC)的聽證會上,提交壹份名單,上面載有自1930年代至1940年代於美國政府內暗中活動的***產黨員。該名單上載有阿爾傑·希斯(Alger Hiss)的名字,而希斯是國務院的壹位官員,曾參與創立聯合國。事後,希斯在1948年8月17日找錢伯斯當面對質,白宮的官方回應亦要求終止對希斯的調查,以引開公眾的註意。 然而兩人的對質與白宮的回應卻引起了軒然大波。在1948年11月,錢伯斯帶領兩名HUAC的調查員到馬裏蘭州的壹塊南瓜田,並在壹個空心的南瓜中找到四枚微型膠卷。微型膠卷內所載的資料則在後來被稱為“南瓜文件”。(事件亦使加裏福尼亞州參議員尼克松壹舉成名,因為他後來對著這些膠卷,擺出壹個拿著放大鏡的姿勢,拍攝了幾張廣泛流傳的相片,積累了足夠的政治資本。)
到了1950年2月9日,***和黨參議員約瑟夫·雷芒德·麥卡錫在西弗吉尼亞州惠靈的***和黨婦女會上發言,指國務院涉嫌與***產黨員糾纏不清。當時蘇聯正試爆核武、中國又成為***產黨國家,國內又有阿爾傑·希斯壹案,結果麥卡錫透過在國內冒升的反***主義,成功從公眾取得相當的支持,並揭開了“麥卡錫主義”時代的序幕。
第七艦隊進駐臺灣海峽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的當天,美國遠東軍司令麥克阿瑟向國務院遞交了壹份名為《在亞洲遏制***產黨的戰略計劃》,明確提出臺灣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價值,美國應立即給予蔣介石廣泛的軍事援助,並派出海、空軍“保衛”臺灣。麥克阿瑟還建議請蔣介石派壹個軍到朝鮮參戰。杜魯門在與國務卿艾奇遜商量後,認為臺灣派兵到朝鮮作戰的建議不可取,這將引發與中國的全面戰爭,但以朝鮮戰爭為借口進兵臺灣則有“必要”。6月27日,杜魯門宣布,派遣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的八艘艦只,包括六艘驅逐艦、兩艘巡洋艦駛向臺灣海峽,“以阻止***產黨對臺灣的進攻”。杜魯門並稱,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目的是要保持臺灣海峽的“中立化”,美國海軍不僅要防止***產黨從大陸進攻臺灣,同時也將阻止國民黨向大陸進攻。
朝鮮戰爭
1950年6月25日,朝鮮軍隊入侵韓國,朝鮮內戰爆發。杜魯門立即強烈要求聯合國作出幹預,並簽署了壹份指令美軍加入朝鮮戰爭的文件。故此以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為首的“聯合國軍”在1950年10月成功把朝鮮軍隊趕回至中國邊境壹帶。
在1950年10月,中國以誌願軍的名義對戰事作出幹預,麥克阿瑟立即建議杜魯門出兵襲擊中國在鴨綠江壹帶的軍事基地,在必要情況下,更可以動用原子彈。在中國援助朝鮮的情況下,“聯合國軍”被迫退回到韓國,而戰線在1951年春天的時候,更退回戰爭爆發時的地區。但杜魯門不同意麥克阿瑟的觀點,擔心他的方案會使蘇聯加入,使大戰升級,最終有爆發核子戰爭的可能。於是麥克阿瑟在總統反對的情況下,公開廣播出他對戰事的意見,而且更不服從杜魯門的指令。結果在1951年4月11日,杜魯門解除了麥克阿瑟的職務,並召他回國。
此後朝鮮戰爭成為了僵局,直到德懷特·艾森豪威爾上任總統後,方於1953年7月27日達成了停火協議。
參與朝鮮戰爭和解除麥克阿瑟的職務,使杜魯門在國內變得不受歡迎,更促使他在1952年的大選不再尋求連任。根據蓋洛普民意調查,杜魯門在1952年2月的支持率為22%,是有史以來在任美國總統所得到的最低支持率。
越南戰爭
越戰爆發前,美國早已介入越南問題,而且可追溯至杜魯門任總統的時期。在1945年的對日戰爭勝利紀念日,胡誌明參照美國,撰寫了壹份獨立宣言,並視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軍隊為頭號敵人。但在同年9月23日,美國為了防止***產主義由中國傳入越南,繼而向世界散布,聲明支持法國對越南的管治。
由於遭美國摒棄,胡誌明轉向***產黨求助。在1950年,胡誌明宣布越南獨立,並得到中***和蘇聯的承認,當時他盤踞在接壤中國邊境的壹些偏遠地區,而法國仍然占領余下的地域。在美國的“圍堵政策”和強烈反***的前提下,美國繼續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主權,以及確認法國在越南的傀儡政權。因此同樣在1950年,杜魯門對法國發放了壹***壹千萬美元的援助,又派出123支非戰鬥部隊到越南,協助處理物資事宜。到了1951年,援助總額上升至壹億五千萬美元,至1953年更達到了十億美元(占美國對外援助總額的1/3,也占法國壹方支出的80%)
翻新白宮
和其他美國總統不同的是,杜魯門入住白宮的時間非常之短。理由是有屋宇結構專家在他上任後不久指出白宮隨時有倒塌的危險,部份主因是因為在1812年戰爭中,白宮的墻壁和地基曾被火焚燒,以致在結構上出現了問題。於是杜魯門對白宮的地基進行了大規模的重建工程,另外又在白宮的南翼柱廊的第二層,加建了壹個陽臺(即所謂的“杜魯門陽臺”)。至於杜魯門壹家則搬到附近的布萊爾宮,作為自己的“白宮”。
險遭刺殺
在1950年11月1日,兩名分別叫傑斯裏奧·托裏索拉(Griselio Torresola)和奧斯卡·柯拉索(Oscar Collazo)的波多黎各民族主義者,企圖於布萊爾賓館行刺杜魯門,但行刺失敗。柯拉索被裁定謀殺罪成,於1952年被判處死刑,不過後來得到杜魯門減刑為終身監禁。
事件發生後,杜魯門決定在波多黎各舉行壹次民主的公民投票,以決定波多黎各的地位和與美國的關系。最終波多黎各制定了自己的憲法,並確立成為美國的自治邦。
連串醜聞
在1950年,參議院在埃斯蒂斯·基福弗(Estes Kefauver)的帶領下,對政府高級官員受賄進行調查,當中發現不少官員曾收受過名貴皮革和冰箱壹類的物品,而國稅局(Internal Revenue Service)更牽涉在內。結果壹***有166名國稅局員工辭職或被解雇,部份人更被司法部控告瞞稅和貪汙等罪行。壹般歷史學家都同意杜魯門沒有牽涉到國稅局的貪汙醜聞,亦相信他對此並不知情,但卻有壹次例外。在1945年,壹位香水公司總裁送了壹部十分昂貴的新型號冰箱給杜魯門太太,該名商人其後在杜魯門和他的好友哈利·佛漢將軍的協助下,在二戰結束後不久取得優先前往歐洲的機票,而那名商人在回程時又與壹位傷兵發生爭執,更將他“撞傷”。事件在1949年曝光,使杜魯門大為尷尬,但他仍然大力為佛漢將軍作出辯護,可是實際上,佛漢將軍本人當時被壹連串的白宮辦公室醜聞纏身。
到了1952年,德懷特·艾森豪威爾發起壹連串運動,指政府混入了不少蘇聯特工,再次使杜魯門政府備受困擾。早於1947年,杜魯門設立了壹個“效忠委員會”,調查聯邦政府是否混入了間諜。後果是,自1947年至1952年,大約有20,000名公務員遭到調查,當中有約2500人“自願”辭職,400人被辭退。另外自1945年至1946年,約翰·埃德加·胡佛(J. Edgar Hoover)多次向杜魯門作出警告,指財政部的助理部長哈利·德克斯特·懷特是蘇聯間諜。加拿大總理亦同樣向FBI警告要註意懷特,而來自蘇聯的變節人士也證實了這個情報。最後杜魯門唯有將懷特調任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美國代表,他又承認設立“效忠委員會”是他當總統犯下的最大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