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夏市地處黃河上遊,平均海拔1800米,距省會蘭州150公裏,為甘肅省西南部中心城市,是臨夏回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和全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史稱_罕、河州,素有“茶馬互市”、西部“旱碼頭”和“河湟雄鎮”之稱,享有“花兒之鄉”、“彩陶之鄉”和“牡丹之鄉”的美譽。區域總面積88.6平方公裏,轄4個鎮41個行政村,6個街道辦事處27個社區;總人口25萬,其中以回族為主的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51.4%;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58.4%。
近年來,臨夏市堅持“商貿富市、工業強市、農業穩市、環境塑市”戰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了速度加快、總量擴大的良好勢頭。2007年完成生產總值18.92億元,完成財政收入1.69億元,增長19.5%,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42億元,增長13.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873元,增長9.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469元,增長6.9%。
臨夏市屬內陸性中溫帶氣候,氣候溫潤,年平均氣溫8.1℃,年日照時數2520小時,全年無霜期163天以上,年平均降水量484毫米,蒸發量1343毫米。全市地域平坦,其中川地占89%,海拔為1823-1960米。 轄區內有黃河壹級支流大夏河,年平均流量為34.3立方米/秒,年均徑流量11億立方米,在境內23公裏段落差達165米,可開發利用發電量為19980千瓦。另有紅水河、牛津河為大夏河壹級支流。全市地表水儲量12.66億立方米,人均占有6656立方米,城市地表水質率達84%。地下水主要為潛水,日滲水量為330壹1200噸。由於臨夏市地處農區和牧區結合部,交通便利,農畜產品市場資源極為豐富。非金屬礦藏主要為石灰石和紅粘土,其特點為雜質少、品位高,儲量很大。
臨夏市地處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中原農區與高原牧區、溫帶與寒帶的過渡地帶的中心和樞紐位置,是甘南牧區和中原農區兩大經濟板塊的交址地帶,兩地的生產、生活方式差異較大,互補性很強。壹方面,牧區需要的生活和生產物資從臨夏市采購或途經運送。另壹方面,牧區生產的牛羊活畜及其副產品,在臨夏市加工、包裝、銷售或通過臨夏運往各地,加上本市和周邊縣畜牧產業的良好基礎,使臨夏市成為全國最大的畜產品集散地之壹。
臨夏市居住著漢、回、東鄉、保安、撒拉等18個民族,以回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占壹半以上,是國內回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區之壹,具有濃郁的穆斯林風情和風俗文化,素有“中國小麥加”之稱,獨具特色的八坊民俗文化住宅區和中阿藝術相結合的清真寺建築風格別致,清真飲食文化歷史悠久、獨具壹格,回族磚雕、漢族木刻、藏族彩繪和葫蘆雕刻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紫斑牡丹冠絕國內,“花兒”藝術自成壹脈、源遠流長。臨夏市是回藏風情旅遊線上的旅遊目的地和中轉站,市內有民族風情濃郁和地方特色突出的人文景觀與歷史遺跡,地處城市中心的人民紅園集江南園林建築與臨夏古典建築於壹體,亭臺水榭,曲廊回環,四時花木爭榮。東西南北輻射的東郊公園、南龍山森林公園、萬壽山公園、_罕山莊等旅遊景點,地勢開闊,風景別致,秀色宜人,各具特色,總占地面積7200多畝,綠地和水域面積達90%以上。東公館、蝴蝶樓、南關清真大寺、大拱北、萬壽觀等名勝古跡及其磚雕、木雕藝術聞名遐邇。周邊炳靈寺、劉家峽水庫、松鳴巖、拉蔔楞寺、桑科草原、九寨溝等旅遊勝地更是馳名中外,使人流連忘返。
臨夏市穆斯林生活方式獨特,在飲食方面特別註重清真,從食品生產原料和加工的各個環節都嚴格按伊斯蘭的規則要求操作。臨夏市清真食品主要有清真肉制品、清真副食品、清真地方風味小吃三大類。目前全市從事清真食品生產、加工、經營的企業***有500多戶,從業人員達1萬多人。其中,已發牌登記的清真餐飲企業近500戶,有八坊清河源、康泰、雅克等牛羊肉制品生產加工企業7戶,清真肉制品原料主要來源於青海、甘南牧區和州內山區天然牧草餵養的牛羊,沒有或極少使用人工飼料,不受各類飼料添加劑的影響,更不存在轉基因等食品安全方面的爭議,是真正意義上的綠色食品,由阿訇和符合條件的穆斯林專業人員屠宰加工,嚴格遵循伊斯蘭教義規範,是所有穆斯林的放心食品,清真品牌在西北地區乃至全國各地都享有極高的聲譽。有什錦、協恒源、銀河、丁泰等清真副食品生產、加工企業24戶,產品有晶體冰糖、宜味醋、海比布系列奶糖、八寶茶等,這些產品在青藏高原、西北地區十分暢銷。臨夏市的清真地方風味小吃在繼承和發揚清真飲食習慣的同時,不斷吸取和融合時代特點和地方特色,形成了特色鮮明、品牌響亮的名優風味小吃,主要有“河州包子”、“釀皮”、“東鄉手抓”、 “羊肉胡茄”等數十種,其中 “東鄉手抓羊肉”、“羊肉胡茄”等菜肴已成為各大清真餐廳的招牌菜,“東鄉手抓羊肉”在全國清真菜系中為首選菜肴。
穆斯林用品生產企業主要有學和民族用品廠等。主要以生產號帽、紗巾、準拜服、拜氈、湯瓶等為主,臨夏市既是這些民族特需用品的生產基地,也是消費市場。另外,臨夏市生產的仿古地毯、腰刀、馬鞍具等民族用品也廣受外地群眾的歡迎。其中興強、雪羚、飛馬等地毯廠生產的手工仿古地毯,因原料純正、工藝精良、花色品種齊全、檔次高、價格適宜,最受外賓和客商青睞,產品遠銷美國、日本、德國、法國、中東國家和地區,在國內外有比較穩定的市場。
近幾年,經過大規模的舊城改造、新城區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人居環境都有較大改善,完成了紅園廣場、中心綠地、新華小區、臨夏市0統辦樓、濱河體育場等壹批基礎設施的建設,三易黃金水岸、臨夏市實驗小學(毛園小學)、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等壹批項目也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市區內幹支道形成網絡,完成了紅園路拓寬,濱河中路、東路的建設,團結北路、大小西關路、新西路拓通改造等各項目也正在進行。電力供應充足,市區大電網110千伏,聯網變電35千伏,各種負荷的用電線路遍布城鄉,居民生活實現了電炊化。郵電通訊設施完善配套,信息通訊完全實現了電子網絡化。電子商務、網上購物、連鎖直銷、大型超市等商業服務業迅速興起。汙水處理工程和垃圾處理工程已建成使用,大夏河南岸綜合治理、工業園區和東城區建設正在進行,城市管理和經營水平日臻提高,城市品位明顯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進壹步增強。
目前,我們臨夏市正處在壹個重要的歷史機遇期:國家更加重視民族地區發展,為我們爭取項目、爭取發展資金創造了有利時機;省州提出大力培育特色優勢產業,並制定出臺了許多優惠政策和措施,為我們進壹步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帶來了良好機遇;“壹線兩點”發展布局中,州委、州0把我們臨夏市放在了全州發展的前沿位置,給予了高度重視,為我們加快發展提供了堅強的動力;康臨高速公路的開工建設,加快了我們融入蘭州壹小時經濟圈的步伐,為擴大對外開放,增進經濟往來創造了基礎條件。
臨夏市為了把握良好機遇,努力建成區域性中心城市, 2008年,確定了“商貿富市、工業強市、農業穩市、環境塑市”的發展戰略和“商貿上規模、園區強工業、產業富農民、和諧重民生、城市創特色、重建旱碼頭”的發展思路,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臨夏市將在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進程中,邁出更大的步伐。
2021年1月,2020年鄉村振興傳播影響力縣區排名發布,臨夏市位列第4名。
2020年,臨夏市上榜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百佳縣市,名列第73位。
2018年9月,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名單出爐,臨夏市在列。
2017年2月21日,臨夏市上榜2016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2016年12月20日,國家民委命名臨夏市為第四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單位。
2015年3月10日,臨夏市獲得第三批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