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別裏科夫,現實生活讓他總是感到心神不安,讓他害怕,為了同世人隔絕,不致受到外界的影響,他總想給自己包上壹層外殼,給自己制造壹個所謂安全的套子:哪怕在艷陽天出門他也總是穿著套鞋,帶著雨傘,他的雨傘、懷表、削鉛筆的小折刀等等壹切能包裹起來的東西都總是裝在套子裏。
就連他的臉也好像裝在套子裏,因為他總是把臉藏在豎起的衣領裏面,戴著黑眼鏡,耳朵裏塞上棉花,坐出租馬車的時候也要車夫馬上把車篷支起來。
這僅僅是他抵擋恐懼的外在表現。另壹方面,壹切被禁止的東西都讓他感到心裏踏實、清楚明了,而對壹切沒有被政府明令禁止的事物他都覺得可疑、害怕。他的壹句時時掛在嘴邊的口頭禪是:“千萬別鬧出什麽亂子來。”
在這部篇幅不算長的小說裏這句話竟然以不同的方式出現了九次之多,簡直就像咒語壹樣壓得人喘不過氣來。特別讓人無法容忍的是,他總是像壹個幽靈壹樣不請自到地造訪每個教師的住所,壹句話不說地坐上壹兩個鐘頭,然後又像幽靈壹樣地消失了。
他的恐懼像毒瘤壹樣壹點壹點地蔓延,傳染給他周圍的每壹個人。他在學校裏待了15年,整個學校乃至全城被他這樣的情緒控制了15年,竟然在這樣漫長的時間裏沒有壹個人想要反抗,想要對他說壹個不字。
全城的人什麽都怕:不敢大聲說話,不敢寄信、交朋友、讀書,不敢周濟窮人、教人識字,不敢吃葷、打牌,不敢搞任何娛樂活動,人們都像他壹樣蜷縮在自己的套子裏茍且偷生。別裏科夫又怕又羞,過了壹個月就壹命嗚呼了。別裏科夫就這樣極具戲劇性地死去了。
學校以及城裏的人以為就此可以享受解脫的自由了,而悲哀的是,這種恐懼的情緒已經滲透到每壹個人的血液中去了,好心情持續了還不到壹個星期,生活又恢復了老樣子,照先前壹樣,仍舊那麽壓抑、沈悶。
出處:出自俄國作家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創作的短篇小說《裝在套子裏的人》。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契訶夫所生活的19世紀末是俄國歷史上沙俄統治非常黑暗的時期,“這時的俄國政治上雖然還算封建專制統治,但經濟和社會生活已經進入資本主義社會,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加速了封建制的滅亡。
在這種情況下,沙皇反動統治與時代大流做著垂死掙紮,加大了書刊撿查制度,秘密警察緊緊盯著人們的壹舉壹動。沙皇政權不允許有任何反對其的言論,他們生怕革命的火種蔓延開來,因此加大了對人們思想和行動控制。
而那些反對沙皇統治或是試圖宣傳革命的人遭到了嚴酷的鎮壓,很多進步人士和知識分子都被抓進監獄,流放或是處死。在這樣令人窒息的氣氛裏,人們的壹舉壹動都會保持高度的警惕。大多數人渴望改變現狀,卻又因為無法與強大的專制統治傲鬥爭,每天小心翼翼地生活。
契訶夫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裏,壹方面,他深深地厭惡殘暴反動的沙皇統治,另壹方面,他又為當時俄國人民的麻木和逆來順受而痛心。他想要喚醒人們的意識,不想看到封建專制扼殺了人們本性中美好的壹面。
因而用誇張的手法塑造了別裏科夫這樣壹個人物形象,通過這個人物形象,作者放大了人們頑固守舊、膽小怕事、固步自封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