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舊石器時代
日本人類在舊石器時代尾期才較大發展,在舊石器時代大部分時間(約十萬年前)發展緩慢,考古研究發現,在幾十萬年前來自中國北方的原始人類進入朝鮮半島上居住,其中少量人(大概十萬年前)才開始又遷徙到日本 。
2.繩文時代
約1萬2千年前左右的繩文時代,分為草創期、早期、前期、中期、後期、晩期這6期。
這個時候的人們制作繩文式陶器、早期以後邁向定居化,大部分住在半地穴式房屋(豎穴式住居),使用弓箭狩獵、貝冢漁撈、采集植物等經營生活,使用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骨角器等等。也進行栽培,後期到晩期間種植稻。
3.彌生時代
彌生時代(やよいじだい)是公元前300-公元250年,可分前、中、後期。日本古代使用彌生式陶器的時代。其文化稱彌生文化。1884年這種陶器首次在東京都文京區彌生町發現。
彌生文化是在繩紋文化的基礎上,受到大陸(包括中國和朝鮮半島)文化的影響而產生的。它首先出現於九州北部並逐漸向東發展,到了後期基本上遍及除北海道以外的日本全境。
3.古墳時代
古墳時代分為前期、中期、後期。從8世紀初開始,火葬流行,古墳逐漸式微,並開啟了佛教建築的時代,日本最早的史書《古事記》、《日本書紀》也於此時相繼編成,從而進入日本的歷史時代。
4.飛鳥時代
飛鳥時代,(日文: あすかじだい)約始於公元593年,止於遷都平城京的710 年,上承古墳時代,下啟奈良時代。
此期以政治中心為奈良縣的飛鳥地方(即當時的藤原京)而得名,較為重大的事件有聖德太子改革、大化改新等。
分前期、中期和後期,前期為593年—645年,蘇我專權時代;646年—672年,為曲折發展時代,在位的天皇受到了左右兩方勢力的壓力,在先進與反動的方向中進退維谷;673年—710年,日本朝著盛世前進,最終到達了盛世——奈良時代。
5.奈良時代
710年,日本天皇遷都平城京(今奈良),開始日本歷史上知名的“奈良時代”(ならじだい710—794)。
此期間歷代天皇註重農耕,興修水利,獎勵墾荒,社會經濟得到大為發展,此時的奈良朝受中國盛唐文化的影響,又通過唐朝接受到印度、伊朗的文化,從而出現了日本第壹次文化全面昌盛的局面。
6.平安時代
平安時代日本官方稱呼也可稱做平安京時代,平安京時期,平安時期。從794年桓武天皇將首都從奈良移到平安京(現在的京都)開始,到1192年源賴朝建立鐮倉幕府壹攬大權為止。
由於平安京在794年完工,故史家常把794年作為平安朝的開始(也有許多國際上和日本國內的權威的歷史學家把784年決定遷都的時間作為平安朝的正式開始時間)。平安時代的稱呼來自其國都的名字。
7.鐮倉時代
鐮倉時代(鎌倉時代、かまくらじだい,1185年—1333年),是日本歷史中以鐮倉為全國政治中心的武家政權時代。始於1185年(文治元年)鐮倉幕府成立,終於1333年幕府滅亡,經歷149年。因源賴朝於1185年擊敗競爭的武士家族平家以後,在鎌倉建立幕府,故名。
8.南北朝時代
南北朝(なんぼくちょう,羅馬字:Nanboku-chō) ,日本同時出現了南、北兩個天皇,並有各自的傳承,是日本歷史上壹段分裂時期。日本南北朝(なんぼくちょう,羅馬字:Nanboku-chō) 發生於1336年-1392年,之前為鐮倉時代,之後為室町時代。
9.室町時代
室町時代(日語:むろまちじだい; 1336年-1573年),是日本歷史中世時代的壹個劃分,名稱源自於幕府設在京都的室町。由南北朝時代足利尊氏1336年建立幕府開始,結束於1573年織田信長廢除將軍足利義昭。
室町時代,幕府在行政方面由將軍總理壹切政務。其下設“管領”,以輔佐將軍,壹般由足利氏壹族的斯波、細川、畠山三氏輪流擔任,謂之“三管領”。管領之下有侍所、問註所,政所等機構,而以侍所最為重要。
10.室町(戰國)時代
日本戰國時代(1467—1585年或1615年),壹般指日本室町幕府後期到安土桃山時代的這段歷史。最早出自甲斐國(今山梨縣)大名武田信玄(1521年-1573年)所制《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條,其開篇即寫道“天下戰國之上”。
酷愛中國兵法的武田信玄實際上是把中國的戰國名稱直接套用在日本,借此形容日本的政治格局。
11.安土桃山時代
安土桃山時代又稱織豐時代,是1573年(或1568年)至1603年之間,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稱霸日本的時代。始於織田信長驅逐最後壹個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昭,終於德川家康建立江戶幕府。
安土桃山時代以織田信長的本城安土城和豐臣秀吉的本城桃山城(又稱“伏見城”)為名。時代特征是由戰國時代的分裂走向豐臣、德川時代的統壹,伴隨著現代化趨勢。
12.江戶時代
江戶時代(日語:えどじだい;1603年3月24日-1867年11月15日),又稱德川時代。慶長八年(1603年)由德川家康在江戶(今東京)開創幕府,江戶時代開始。至慶應三年(1867年)大政奉還,歷時264年。是日本歷史上武家統治封建時代的最後壹個時期。
13.明治時代
經過王政復古大號令及戊辰戰爭後,擁戴朝廷的諸藩,成立了明治新政府。新政府積極引入歐美各種制度及廢藩置縣等等,這些各項改革被稱為明治維新。
文化上,日本從歐美傳入了新的學問,藝術;帶有未曾在日本出現過的個人主義小說,文學閞始出現,與江戶時代以前不同的文化展開了。宗教上,改變了以往神佛合流的現象(神佛分離),出現了打壓佛教(廢佛毀釋)等等的運動。
14.大正時代
日本大正天皇在位的時期,1912年—1926年,是短暫而相對穩定的時期。
該時代的根本特征,是大正民主主義風潮席卷文化的各個領域。大正前期為日本自明治維新以後前所未有的盛世。並於當時歐戰結束,民族自決浪潮十分興盛,民主自由的氣息濃厚,後來稱之為“大正民主”。
擴展資料:
日本列島最早在20萬年前出現人類,已知最早的日本人類化石可追溯到約3萬年前。據《古事記》和《日本書紀》記載,第壹代天皇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建國並即位,即位日相當於西歷2月11日,因此就把這壹天定為“建國紀念日”。
日本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壹政權大和國,其後於大化革新後確立天皇體制,引入唐朝文化,仿效中國唐朝的政治制度,嘗試創建壹個律令制的國家。
710年,元明天皇遷都平城京,日本進入奈良時代,律令制國家也日益成熟。大和政權的版圖在這時也逐漸擴張,征服東北地方部分地區和南九州 。
12世紀末,日本開始六百多年的幕府時代,鐮倉幕府、室町幕府相繼執政。期間曾經歷壹個半世紀的戰國時代,以及由豐臣秀吉領導的文祿慶長之役。
17世紀初,江戶幕府實行鎖國政策二百多年,到1854年黑船事件後,日本國內有誌之士提出“尊王攘夷”等號召,江戶幕府在輿論的壓力下,被迫將政權還給明治天皇,史稱“大政奉還”。
1867年,明治天皇整頓內政,富國強兵,壹戰後短暫經歷大正民主時期,到20世紀30年代落入軍部控制,實行軍國主義,但於1945年被盟國擊敗後宣布投降。
日本在恢復主權後經濟高速增長,躋身先進國家之列,直至20世紀90年代,泡沫經濟破滅,日本進入長期的相對經濟不景氣狀態至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