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論述的有關水資源、土地資源、能源與礦產資源都是與地質-生態環境密切相關的。
1.山東半島城市群地區海岸帶地貌
山東半島瀕臨渤海與黃海,半島城市群密切受到這兩個海域的制約,其陸上地質-生態環境必然也受到影響。
通常,海岸帶包括岸線向陸地伸延10km,向海伸延10~15km的範疇,其中包括潮間帶及潮下帶,海岸則以高潮位為準。山東省的海岸線漫長,大陸海岸線有3121km,沿海灘塗面積有3223km2。半島城市群地區,包含了山東省整個陸地的海岸帶長度。
陸地海岸帶地貌,有丘陵、中低山,也有侵蝕-剝蝕平原及沖洪積平原。海底地貌有水下三角洲、沙洲淺灘、水下岸坡等。沿海岸出露地層,有新太古界膠東群,還有元古宇、白堊系、新近系及第四系。新太古界,巖性為黑雲母變粒巖、黑雲母斜長片麻巖、大理巖、片巖等,分布於威海、桑樹灣、靖河灣壹帶沿岸區。元古宇荊山群,分布於膠南與日照太古鎮、艾登市澤庫鎮和牟平養馬島鎮壹帶沿岸,巖性有黑雲斜長片麻巖、黑雲變粒巖夾斜長角閃巖等;元古宇粉子山群,分布於煙臺—蓬萊壹帶沿岸地帶,為高綠片巖相—低角閃巖相變質巖,巖性為大理巖、黑雲母變粒巖、透閃巖、石墨透閃巖、斜長角閃巖等;震旦系蓬萊群,只分布於蓬萊閣及龍口石兒海岸壹帶。白堊系出露於即墨市鰲山區至乳山壹帶,第四系分布於黃河三角洲、萊州灣沿岸及黃誠北渤海沿岸。這些地層分布表明,在地質歷史演化過程中,沿海地域具有相對長期穩定為陸的時期。
膠南-威海造山帶,影響著山東半島及海岸帶的隆升,山東半島又處於華北板塊與秦嶺-大別板造山帶結合帶上。這些構造因素,使山東半島地區產生構造運動上的分野效應,形成了不同的構造單位(表25)。
表25 山東半島海岸帶大地構造單元
山東半島城市群地區海岸線的變遷,主要受黃河三角洲變化的影響,整個黃河三角洲河岸除現代河口的沈積造陸外,其余古河口海岸以侵蝕為主。各地三角洲侵蝕情況見表26。
表26 黃河三角洲各類海岸類型岸線長度
(黃海軍等,2004)
2.山東半島城市群海岸帶變遷對比
2001年,黃河故河道最大侵蝕後退為9km,侵蝕速率達360m/a。山東半島海岸線及中國其他沿海地區海岸線變遷情況見表27。
表27 山東半島與其他地區海岸線變遷對比
註:福建、河北資料至20世紀末,山東省至2004年。(據盧耀如,1999)
近幾年,由於黃河泥沙受上遊水庫攔蓄及水土保護工作加強的影響,泥沙含量減少為13×108m3/a,在現代河口也出現有侵蝕現象,2001年海岸線比1998年後退了2.3km,平均每年後退766m。
3.山東海岸帶海平面升降變化
晚更新世以來,海平面的變化,對山東半島地區的影響,也是顯著的。
在最後壹個冰期(晚更新世時),海平面比目前低100多米,顯然,山東半島地區的渤海及黃海的海平面,也是比目前低100m以上。在大連地區目前黃海海平面下90m處,通過鉆探獲得泥炭層,14C測定其年代距今約12400年(郭旭東,1979),另外還有晚更新世時期的披毛犀、猛獁象等化石(圖16)。
圖16 黃海北部大連地區海岸巖溶水文地質環境變化示意圖(據盧耀如,1986a,b)
晚更新世以來,海平面變化見圖17。
全新世大暖期時海平面上升高於目前的海平面。全新世時海平面升降率見表28。
目前山東半島地區面臨著全球溫室效應海平面上升的問題。美國科學家認為CO2倍增,將使海平面平均溫度上升1.5~4.5℃(Charrey,1979),J.H.Mercer等認為全球海平面將上升5~7m(Mercer,1968)。美國環保局(EPA)預測CO2倍增將於2055~2085年之間達到,屆時全球海平面將上升27~265cm,21世紀末海平面將上升56~345cm,可能幅度是144~217cm(Hoffman et al.,1983)。
圖17 冰後期海平面上升過程變化曲線(據林觀得,1985)
表28 全新世海平面升降率
(據盧耀如,1999)
根據全新世溫度-海平面變化情況,按下列預測公式,可預測海平面變化(盧耀如,1999):
山東半島城市群地區地質-生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
式中:Lst———t年海平面高程(目前海平面以0m計),m;Lso———目前海平面(或起點年)高程,m;ρst———單位溫差平面升降速度,mm/a·℃;Δti———間隔i年時段;Ti———t時段。
據上述公式預測,2030年,若全球溫度最高上升2℃,則海平面將比目前高出27.22~210.3mm;21世紀末,若溫室效應使溫度上升3~5℃,則海平面將上升136.21~1051.37mm。
因此,山東半島城市群地區,應當特別註意致使全球變暖的溫室效應,它將對整個半島群地區產生明顯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