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詞的知識
詞是詩的別體,是唐代興起的壹種新的文學樣式,到了宋代,經過長期不斷的發展,進入了全盛時期。詞又稱曲子詞、長短句、詩余,是配合宴樂樂曲而填寫的歌詩,詞牌是詞的調子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在總句數、句數,每句的字數、平仄上都有規定。 詞是由語素構成,比語素高壹級的語言單位。詞是最小的能夠獨立運用的語言單位。 “獨立運用”是指能夠單說(單獨成句)或單用(單獨做句法成分或單獨起語法作用)。 詞的構成方法是:過程關鍵字排列法。 詞,是我國古代詩歌的壹種。它始於梁代,形成於唐代而極盛於宋代,故俗稱宋詞。據《舊唐書》上記載;“自開元(唐玄宗年號)以來,歌者雜用胡夷裏巷之曲。”由於音樂的廣泛流傳;當時的都市裏有很多以演唱為生的優伶樂師,根據唱詞和音樂拍節配合的需要,創作或改編出壹些長短句參差的曲詞,這便是最早的詞了。從敦煌曲子詞中也能夠看出,民間產生的詞比出自文人之筆的詞要早幾十年。 唐代,民間的詞大都是反映愛情相思之類的題材,所以它在文人眼裏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被視為詩余小道。只有註重汲取民歌藝術長處的人,如白居易、劉禹錫等人才寫壹些詞,具有樸素自然的風格,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以脂粉氣濃烈的祟尚濃辭艷句而馳名的溫庭筠和五代“花間派”,在詞發展史上有壹定的位置。而南唐李後主被俘虜之後的詞作則開拓壹個新的深沈的藝術境界,給後世詞客以強烈的感染。 詞起源於民間,但在1900年敦煌石室打開之前,研究中很難見到民間作品。直到敦煌卷子中的詞曲面世,才補救了這方面的缺陷。敦煌詞曲數量很大。其中有溫庭筠、李野(唐昭宗)、歐陽炯詞***五首,其余為無名氏之作。作者範圍廣泛,多屬下層,寫作時間大抵起自武則天末年,迄於五代。其中最重要的抄卷是《雲謠集雜曲子》,收詞30首,抄寫時間不遲於後梁乾化元年(911),比《花間集》的編定(後蜀廣政三年,940),早出近三十年。所用詞調,除《內家嬌》外,其餘12調,《教坊記·曲名表》均有著錄。其中有慢詞,亦有聯章體。 敦煌詞創作的早期與作者成分來源的民間性,使作品從內容、體制到語言風格,都表現出這些初起的詞,初步脫離壹般詩歌的大文化系統,開始獨立成體的過渡性特征。朱祖謀跋《雲謠集雜曲子》雲:“其為詞拙樸可喜,洵倚聲椎輪大輅。”可以用於對整個敦煌詞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