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the gamble, it is good
杜莎夫人蠟像館(Madame Tussaud)是全世界水平最高的蠟像館之壹,有眾多世界名人的蠟像,其中恐怖屋最為出名。整個館由3層樓及地下室組成,分4個展覽層。1樓是1966年新開設的展覽廳。2樓大廳展有當代世界各國政治人物、近代英國君主和王室成員。3樓有“戲劇性場面”、“溫室”和“英雄”3個展覽頂。頂樓是蠟像制作室。杜莎蠟像館的蠟像經常令人真假難分,蠟像館會在遊客出入的地方放置蠟像,常常制造出令人吃驚的有趣效果。適合青少年前往壹遊。
杜莎夫人(1761-1850)是法國壹位傑出的藝術家,以制作蠟像而聞名。她自小隨壹名醫生學習蠟像制作技藝,法國作家伏爾泰的蠟像是她的成名作。1835年,她74歲高齡時,在倫敦貝克街設立了壹座永久性的展館。
杜莎夫人蠟像館 是位於英國倫敦的壹間蠟像館,其在阿姆斯特丹、紐約、香港和拉斯維加斯都有分館,在中國,上海分館也將於2006年開幕。蠟像館是由蠟制雕塑家杜莎夫人建立的。
人物介紹
杜莎夫人(1761-1850)原名為瑪麗·格勞舒茲,生於法國的斯特拉斯堡。起初她母親在同為蠟像制作師的菲利普·科特斯醫生(Philippe Curtius)家做女管家,這其間科特斯教會了她蠟塑的工藝。1765年,科特斯為路易十五的情婦Marie Jean du Barry制作了壹尊蠟像,這尊仍在展覽的蠟像是眾多藏品中歷史最悠久的壹個。科特斯於1770年在巴黎創辦了蠟像館,當時吸引了大量觀眾。該展覽在1776年轉移到了巴黎的皇宮(Palais Royal)舉辦。
杜莎夫人在1777年為伏爾泰創作了她的第壹尊蠟像,那壹段時間他也為其它著名人士制作蠟像,包括盧梭、本傑明?6?1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等。在法國大革命期間,她在眾多受害者的屍體堆中尋找被斬首的頭顱,為它們制作面模。科特斯在1794年去世,並將他的蠟制品收藏全部轉給杜莎夫人。1802年,杜莎夫人到了倫敦,後來英法戰爭的緣故使她無法回到法國,於是杜莎夫人帶著她的蠟制品遊遍大不列顛和愛爾蘭。1835年,她在倫敦貝克街(Baker Street)建立了第壹個永久性展覽。
杜莎夫人蠟像館的壹個主要景點是恐怖屋(The Chamber of Horrors),這壹部分的展覽包括法國大革命的犧牲者們和新制的各種殺手和罪犯的形象。後來又陸續添加了其它名人的蠟像,包括霍雷肖?6?1納爾遜(Horatio Nelson)、華特史考特爵士(Sir Walter Scott)。部分杜莎夫人親手制作的蠟象仍然在展覽。杜莎夫人在1842年為自己制作的蠟像現在被放置在蠟像館的入口處。
蠟像館1884年遷入現在馬裏波恩路(Marylebone Road)的館址,1925年的壹次火災燒毀了很多蠟像,但由於磨具都得到保存,使得很多較舊的蠟紙品得以重制。
杜莎夫人蠟像館現在已經與在其西翼的倫敦天文館是倫敦最重要的旅遊景點之壹,並且在阿姆斯特丹、香港、拉斯維加斯、紐約和上海都開設了分館。今天蠟像館的藏品包括了歷史名人、皇室成員、體育及娛樂明星和著名的殺人狂等。現在蠟像館由休閑業公司杜莎集團所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