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行願景相同的人背上書包踏上壹段研學旅行。
同樣的年紀,同樣的目的,
同走壹段山路,同過壹座索橋,
同泛壹葉小舟,同賞壹只羽雀,
同去探尋壹個個擁有千年之謎的神秘石窟。
2018年10月13號,黃山學院旅遊學院17屆旅遊管理1班在聞飛老師的帶領下,前往花山謎窟進行調研學習,下面是此次調研分享~
花山謎窟是北緯30度神秘線區域的唯壹石窟群奇觀,如果說黃山是大自然偉大創造的傑作,那麽花山謎窟則是古徽州人民無與倫比的創造力結晶。花山謎窟景區在黃山腳下新安江畔,花山謎窟原稱“古徽州石窟群”,是壹個集青山、綠水、田園景致、千年謎窟、奇峰怪石、摩崖石刻、石窟、廟宇、古建築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之大成,是壹個內容豐富、品味高,適宜各層次遊客觀賞的綜合景區。目前整個景區已經探明的石窟洞口有36處,並按照山體走勢的順時針方向從1到36依次編號。此次調研我們分別去了環溪索橋,神秘的35號、2號以及富有特色的24號水上石窟。
花山第壹站,壹行人去了環溪索橋。環溪索橋是通往景區的必經之橋,全長130米,寬1.8米,可同時容納300人在橋面上行走。跨江而立的橋頭堡依照徽派建築風格建造,與青山綠水的自然環境十分和諧,是新安江上又壹道亮麗的風景線。
遠遠望去,環溪索橋橫跨於新安江上,四周綠水青山,景色宜人。站在橋上視野更寬闊,欲探好光景,須攀得險峰,想要壹窺新安江畔的花山美景,也要上了索橋方能領會其中韻味。
35號石窟,又稱“清涼宮”。洞深170米,總面積12600平方米,屬目前全國最大的人工石窟。氣勢恢弘;洞深170米,上下落差25米,最低處低於新安江水面以下2米。石窟內最高處有18米高,如同現在普通建築六到七層樓,石柱呈壹字排列,將石窟內部分割成36間石房,環繞大殿,氣勢恢宏,又稱“地下宮殿”。常年恒溫15°,冬暖夏涼適宜任何季節參觀。
35號石窟曾被猜測為地下皇陵。據考證,花山石窟群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
史,1700年前開鑿的石窟,而且規模如此之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這種大型“工程”在當時或許只有皇家才能進行。而且當時流傳著“死在柳州,葬在徽州”的說法,再加上景區***有36個石窟,而35號石窟又有36間石房,九五之尊,總總巧合讓我們猜測石窟有可能是個未完工的地下皇陵。
2號石窟,又叫環溪石窟,石窟處在半山腰,通過虎口狀的洞口,順坡斜下洞內,窟內闊大,石柱挺立。石窟長達80米,有地下長廊之說。
24號石窟處在水中,有的地方要貓下腰才可躲避石窟頂。二十四根柱(24號洞)洞門面山路而開,呈扁長方形,寬約50米,高約30米,進深莫側,寬綽這大,氣勢恢宏。6根石柱,均是三人合抱的方形大石柱,它們成兩排陣勢支撐窟頂。如此四層,衍入地下,故有“二十四根”之名。洞內有水,深不見底。水中有紅、黃、藍、白、黑遊魚,其狀多怪異,可與三五好友相約花山,泛舟同往24號水上石窟,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可賞黑天鵝,可尋石窟千年之謎底。
花山壹行,我們不僅欣賞了美麗的新安江風景,探尋了了神秘的千年石窟,也進行了精彩刺激的遊戲~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次花山研學之行也落下帷幕,但是花山的種種謎團卻給我們留下了無線思考。花山謎窟究竟因何而建?由誰來建?建造的最初目的又是什麽?關於花山謎窟的徽商儲鹽說、屯兵說、地下皇陵說……究竟哪個是歷史的真相?謎團太多,而北緯30°的神秘壹直在等妳來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