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指不顧全篇文章或談話的內容,孤立地取其中的壹段或壹句的意思,指引用與原意不符。
1、出處:
春秋末期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意思是比如賦詩時的斷章取義,我取我所需要的就是了,哪裏知道什麽同宗不同宗?
2、近義詞:
望文生義:
意思:指不了解某壹詞句的確切涵義或來源緣由,光從字面上去牽強附會,做出不確切的解釋。
出處:清末民初金松岑、曾樸:《孽海花.第四回》:不論壹名壹物,都要有切實證據,才許妳下論斷,不能望文生義。
斷章取義典故:
春秋時期,齊國的大夫崔杼和慶封合謀殺了齊莊公,改立杵臼為君,史稱齊景公。齊景公封崔杼為右相,慶封為左相。莊公有兩個忠誠的衛士,壹個叫盧蒲癸,壹個叫王何,在莊公遇害後都逃往國外。
盧的弟弟盧薄弊悄悄取得慶封的信任,用計除掉崔杼壹家,並把自己的妻子進獻給慶封,他找回盧薄癸及王何,成功殺死慶封壹家為莊公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