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合院的資料
四 合 院(courtyard house)(si he yuan)四合院是以正房、東西廂房圍繞中間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傳統住宅的統稱。在中國民居中歷史最悠久,分布最廣泛,是漢族民居形式的典型。其歷史已有三千多年,西周時,形式就已初具規模。 山西、陜西、北京、河北的四合院最具代表性。 四合院的典型特征是外觀規矩,中線對稱,而且用法極為靈活,往大了擴展,就是皇宮、王府,往小了縮,就是平民百姓的住宅,輝煌的紫禁城與郊外的普通農民家都是四合院。 四合院的大體分布為大門、第壹進院、大堂、第二進院、書屋、住宅等,兩側有廂房,各房有走廊,隔扇門相連接。對地表所存民居的了解,必將使民居的文化弘揚並發展下去。 北京四合院,是由東、西、南、北四面房子圍合起來形成的內院式住宅。北京四合院作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築形式,馳名中外,世人皆知。 首先,它的歷史十分悠久。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規模規劃建設都城時起,四合院就與北京的宮殿、衙署、街區、坊巷和胡同同時出現了。據元末熊夢祥所著《析津誌》載:“大都街制,自南以至於北謂之經,自東至西謂之緯。大街二十四步闊,三百八十四久巷,二十九巷通。” 其次,四合院的構成有它的獨特之處。它的院落寬綽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獨立,又有遊廊連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封閉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強的私密性,關起門來自成天地;院內,四面房門都開向院落,壹家人和美相親,其樂融融;寬敞的院落中還可植樹栽花、飼鳥養魚、疊石叠景,居住者盡享大自然的美好。 此外,四合院雖為居住建築,卻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四合院的營建極講究風水,風水學說,實際是中國古代的建築環境學,是中國傳統建築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四合院的裝修、雕飾、彩繪也處處體現著民俗民風和傳統文化,表現出人們對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壽字組成的圖案,寓意“福壽雙全”;以花瓶內安插月季花的圖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於門簪、門頭上的吉辭祥語,附在抱柱上的楹聯,以及懸掛在室內的書畫佳作,更是集賢哲之古訓,采古今之名句,或頌山川之美,或銘處世之學,或詠鴻鵠之誌,風雅備至,充滿濃郁的文化氣息,有如壹座中國傳統文化的殿堂。四 合 院 四合院,是華北地區民用住宅中的壹種組合建築形式,是壹種四四方方或者是長方形的院落。 壹家壹戶,住在壹個封閉式的院子裏,過著壹種安逸、消閑、清靜的日子,享受家庭的歡欣、天倫的樂趣,自然有壹種令人悠然自得的氣氛。 這種四合院,是在新中國成立前的舊社會遺留下來的,而且現在仍然沿用著。這種院落,壹般采用出入壹個院門。平時,院門壹關,處於壹種完全封閉狀態。四合院的院門,大都采用木板大門。厚厚的木板制成的大門壹端,上下都放在軸心裏,左右旋轉,可以關開閉合,安全、可靠。四合院中,有正房,即北房。這是院中的主房,而且,壹般四合院的走向也是坐北向南的。東西兩側,為東西廂房。東西廂房,壹般都比較對稱,建築格式也大體相同或相似。南面建有南房,與北房相對應。整個四合院,大都按照中國傳統的”習慣,采用對稱的辦法建築成。當然,在南北、東西房形成的角落中,也有耳房。這種耳房,有的用來儲存糧食,成為糧庫及其它庫房,也有的做廚房,還有壹個角落,壹般是西南角為廁所,而東南角,則大都是院子的大門,這種四合院子的程式,在山西的縣城及其附近的農村是較為普遍的。也有壹些地方的院落,大門是開在南向中央的。 有些家庭,為了把院落裝飾點綴壹番,還在院落壹進門處的正對面,修建壹個影壁,也即是壹堵磚墻。在正對大門的這壹面,壹般都有花卉、松竹圖案或者大幅的書法字樣醒目地放置影壁正面。上書“福”、“祿”、“壽”等象征吉祥的字樣。也有壹部分影壁,繪上吉祥的圖案,如“松鶴延年”、“喜鵲登梅”、“麒麟送子”等等,給四合院內制造了壹種書香翰墨的氣氛。也有的農家,采用“五谷豐登”、“吉祥如意”、“福如東海”的字樣或圖畫。這種影壁,設在大門之內的迎門處,有的是單獨建築的,有的是鑲在廂房山墻上的。影壁,也稱照壁,壁身都為正方形,四周用磚雕裝飾,中間的方塊為書法或者繪畫。照壁分為基座和壁身兩個部分,除去給庭院增加氣氛,祈禱吉祥之外,照壁也起到壹種使外界難以窺視院內活動的隔離作用。 院內,有用石板鋪設地面的,也有用磚鋪地的,還有用鵝卵石鋪地的,不盡相同。有的是院內地面全部鋪設的,也有把主要通道鋪設的,無論是怎樣鋪,院內總要留出幾塊地方種樹,栽花,作為庭院的點綴。 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在建築上已經有很多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