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文:Sakra-devanam-Indra 音譯:“釋迦提桓因陀羅” 譯曰:“釋迦”是姓“能”的意思;“提桓”是“天”的意思;“因陀羅”是“帝”的意思;合起來即“能天帝”、“天帝”。帝釋是古印度***和國的大神。 帝釋在佛教中是忉利天之主,信奉佛教,他曾率諸天神以牛頭旃檀樹為佛陀及諸羅漢建造重閣講堂,並奉獻床榻臥具及各種飲食供養佛及弟子,帝釋天常常和諸天在他的居所須彌山善漸城相聚,商討天下善惡諸事,是佛教“二十諸天”中的第二位天王。 梵名S/akra Deva^na^m -indra 。音譯釋迦提桓因陀羅。略稱釋提桓因、釋迦提婆。又作天帝釋、天主。並有因陀羅、憍屍迦、娑婆婆、千眼等異稱。本寪印度教之神,於古印度時,稱因陀羅;入佛教後,稱為帝釋天。據諸經論所載,帝釋天原為摩伽陀國之婆羅門,由於修布施等福德,遂生忉利天,且成為三十三天之天主。此類記載系印度自吠陀以來,至佛教時代,將其因陀羅之神格具象化而成者。其於佛教中之地位,與梵天同為佛教之護法主神,乃十二天之壹。鎮護東方,居於須彌山頂之忉利天,其城稱善見城。左右有十大天子侍衛其側。於每半月之三齋日下令四天王、太子、侍者等,探察天下萬民之善惡邪正,若聞世間眾生惡多,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不修齋戒,不施貧乏,則愁諸天眾減損,阿修羅眾增益。若聞多孝順父母,敬事師長,勤修齋戒,布施貧乏,則皆大歡喜諸天眾增益,阿修羅眾減損。又若多修德精進不怠者,則敕伺命增壽益算,反之,則不復營護之,或奪其命。 釋尊成道後,帝釋天成為釋尊之守護神。佛陀升於忉利天為母說法時,帝釋天手持寶蓋,任佛陀之侍從。其形像,通常呈天人形,乘白象,右手執三鈷杵、左手置於胯上。於密教胎藏界外金剛院中,另有神王形等各種造像。 按佛教所描述的世界,我們所住的世界中心,有壹座須彌山,帝釋天就住在須彌山頂的善見城,統領其余諸天。須彌山四周各有八天,加上中央帝釋天,合為三十三天,此即欲界六天中的忉利天。此處的“天”當指依報意義上的生存環境方面的天。同樣帝釋天即可以指作為三十三天之主的天神,也可指其依報。照佛教說法,任何行善積德之人,皆可轉生帝釋天。帝釋天以人間百日為壹日,壽長壹千歲,即合人間十萬歲。傳說釋迦牟尼佛本人就曾三十多次轉生帝釋天。據《雜尼迦耶?6?1天雜品》所說,作為忉利天主的帝釋的前生是個叫摩伽的婆羅門,他與知友三十二人***修福德,命終後俱生於忉利天,以摩伽為天主,即帝釋或帝釋天,其余三十二人為輔臣,即其他三十二天。帝釋並不斷七情六欲。據《譬喻經》說,阿修羅王之女容貌姝麗,帝釋天以重金聘求,並且揚言,如若不允,即訴諸武力。阿修羅王大怒,遂爆發大戰。經多次酣戰,互有勝負,最後講和,阿修羅王以女納於帝釋,而帝釋則以甘露作為回報。作為護法神,他的主要職責是保護佛陀、佛法和出家人。如佛陀在樹下修道時,惡魔向他進攻,擾其禪思,帝釋即吹響貝螺,保護佛陀。佛陀涅盤時,他又顯身,念誦頌詩。他還保護佛陀的舍利等等。有關帝釋天的佛傳故事常常出現在佛教藝術作品當中,這時的帝釋天往往手持寶蓋,與大梵天隨侍在釋迦的左右。密教把帝釋作為護世八方天之壹的東方守護神,其形象依《大日經疏》等說,頭戴寶冠,身披瓔珞,手持金剛杵,身騎六牙白象,住於須彌山,有諸天及眾眷屬圍繞。在中國寺廟裏,帝釋多為少年帝王像,且是男人女相。在水陸畫中,帝釋完全是壹副中國後妃模樣。 帝釋天是香港漫畫家馬榮成所著《風雲》系列漫畫第二部的主要反面角色,即是秦朝時期的徐福,因捕獲鳳凰而長生不老。後遊戲人間,欲利用風雲屠龍,獲得龍心,卻不想“七武屠龍”後龍元被破分成七分,後,步驚雲吃下壹顆龍元與休息了“十方無敵”的聶風,壹起擊敗了帝釋天,帝釋天逃走,在吃掉龍元的壹剎那,被斷浪所殺,龍元亦被斷浪所奪。 帝釋天:澄海3C傳奇玩家,人品很差,亦非徒弟,號稱蟲子王,人緣很差,曾經被問鼎擊敗。
希望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