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84年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
(1)曾國強:男子52公斤級
(2)吳數德:男子56公斤級
(3)陳偉強:男子60公斤級
(4)姚景遠:男子67.5公斤級
2、1996年第26屆亞特蘭大奧運會
(1)唐靈生:男子59公斤級
(2)占旭剛:男子70公斤級
3、2000年第27屆悉尼奧運會
(1)占旭剛:男子77公斤級
(2)楊霞:女子53公斤級
(3)陳曉敏:女子63公斤級
(4)林偉寧:女子69公斤級
(5)丁美媛:女子+75公斤級
4、2004年第28屆雅典奧運會
(1)石智勇:男子62公斤級
(2)張國政:男子69公斤級
(3)陳艷青:女子58公斤級
(4)劉春紅:女子69公斤級
(5)唐功紅:女子+75公斤級
5、2008年第29屆北京奧運會
(1)龍清泉:男子56公斤級
(2)張湘祥:男子62公斤級
(3)廖輝:男子69公斤級
(4)陸永:男子85公斤級
(5)陳燮霞:女子48公斤級
(6)陳艷青:女子58公斤級
(7)劉春紅:女子69公斤級
(8)曹磊:女子75公斤級
6、2012年第30屆倫敦奧運會
(1)王明娟:女子48公斤級
(2)李雪英:女子58公斤級
(3)林清峰:男子69公斤級
(4)呂小軍:男子77公斤級
(5)周璐璐:女子+75公斤級
擴展資料
現代舉重運動始於18世紀的歐洲,英國倫敦的馬戲班常有舉重表演。19世紀初,英國成立舉重俱樂部。最初杠鈴兩端是金屬球,重量不能調整,比賽以次數決勝負。後來,意大利的阿蒂拉(Luis Atila)將金屬球掏空,通過往球內添加鐵或鉛塊調整質量。1910年伯格(Casper Berg)將金屬球改成重量不同、大小不壹的金屬片。
1891年在倫敦皮卡迪裏廣場舉行首屆世界舉重錦標賽。1896年在雅典舉行的第1屆奧運會上,舉重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當時不按運動員的體重分級別,只有單手挺舉和雙手挺舉。在1920年的第7屆奧運會上,開始按運動員的體重分成5個級別,並改為單手抓舉、挺舉和雙手挺舉。這為近代舉重比賽奠定了基本方式。
1924年改為單手抓、挺舉和雙手推、抓、挺舉5種。1928年取消單手舉,保留了雙手舉的3種形式。由於推舉易使運動員的腰椎受傷,裁判的尺度也難以掌握,因此1972年奧運會舉重比賽後,正式公布取消推舉。
1896年,舉重便被列入了在雅典舉行的首屆現代奧運會的比賽項目當中。但當時選手沒有等級之分,不管運動員身材體重如何,誰舉起的重量最大便獲得勝利,這種狀況壹直延續到了1920年奧運會。1920年,舉重成為奧運會的固定比賽項目。
1932年的奧運會上舉重被分成了5個重量級別,3個正式比賽項目--抓舉、挺舉和推舉,在悉尼奧運會上男子舉重已發展到有8個級別,而從1972年開始就不再設立推舉。從那之後,舉重在奧運會上沒有任何變化,但在悉尼奧運會上出現壹個重大的變化,那就是舉重在奧運會上不再是男性的專利,女子舉重歷史上首次登上奧運大舞臺。女選手們進行7個級別的角逐 。
近代競技舉重運動興起於18世紀末,最初盛行於歐洲。19世紀80年代初期,首先在英國而後在美國,人們開始將舉重列為正式的比賽項目。
百度百科-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