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網遊競技 - 孩子生病,誤在家長

孩子生病,誤在家長

有人說,現在的孩子真幸福。

真幸福嗎?

在這裏不說大環境,只說家庭能掌控的小環境。

如今的孩子,看似被“愛”包圍著:

想吃什麽有什麽;

各個季節的水果,各地的水果,隨時可吃;

餐餐有大魚大肉,不想吃飯時,大人還追著餵;

每天被家長和老師叮囑:多喝水;

各種零食,各種飲料,牛奶,酸奶,果汁,豆漿......隨便吃,隨便喝;

衣服穿得嚴嚴實實的,生怕被凍著了;

又是補鈣,有是補鋅,又是補維生素......

壹生病就立馬可以送醫院,退燒藥、抗生素,輸液,想用多少用多少;

有疝氣、扁桃體紅腫什麽的,立馬可做手術;

穿著漂亮的校服,用著電動橡皮擦,拖著帶拉桿的書包,

可以隨意發脾氣,耍個性,摔東西,不會挨罵,家人反而笑呵呵,

被送去各種培訓班,補習班,背各種書,學各種才藝,贏在起跑線上......

擁有這些的孩子真的幸福嗎?

給孩子這些真的是愛孩子嗎?

從孩子的 健康 來看,上述是普遍存在 育兒 誤區。

如今醫院的兒科治療,值得信賴嗎?

我壹位學生的朋友,是多年的執業西醫師,給無數孩子輸液,而自己孩子感冒發燒了,卻從來舍不得輸液消炎,求助於我的學生用中醫療法。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啊。

不管是西醫還是中醫,醫者在給孩子們治療的時候,都應該捫心問壹句:如果這是自己的孩子,還會用這些藥嗎?還會輸這瓶液嗎?

為人父母者不學醫,是為不慈。

並非提倡所有家長都成為醫生, 社會 分工不需要所有人去行醫。但是,每壹位父母必須有合道的醫學觀念,我所指的醫學觀念,不是大多數人被廣告被商家被利益集團洗腦的那壹套,而是幾千年來的常識,是真正貼近人體運行的真相。

孩子缺營養嗎?

現在的家長,尤其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普遍認為孩子容易生病是因為營養不夠,所以身體沒有免疫力,才會生病。

壹旦病了,首先想到的又是多吃點,說不多吃點,病哪有力氣好?

於是,追著孩子餵飯,又是牛奶酸奶,又是鈣片,又是維生素片,壹通補營養。

牛奶、酸奶,偏涼性,多喝的話是耗陽氣的,也易上濕氣。

很多孩子,其實只是脾胃弱了,不能吸收食物裏面的營養成分。去檢查,缺鋅缺鈣,這只是結果,不是原因。不增強脾胃的吸收能力,強行補鈣補鋅,是會補出問題的,人工合成的營養品,會給身體堆積消化不了的垃圾。

我們不贊成吃零食,也是這個原因,太多的防腐劑添加劑,孩子根本消化不了,傷害了脾胃,所以吃零食的孩子胃口不好。

吃的是多還是少,不是旁人說了算的。如果孩子自己不想吃,或是吃到打嗝,或是吃到肚子脹,哪怕只給了小半碗,也是多吃了。

孩子不想吃飯,不要勉強。

也有些孩子的胃口超好,並非好事,不能由著,需要控制。

前段時間,有個朋友兩歲兒子咳嗽,吃了幾天西藥不見改善。我壹看,典型的寒咳,小青龍證,建議艾灸膻中、足三裏、肺俞。反復囑咐減少飲食。

晚上朋友告訴我,孩子母親很擔心,說減少飲食怎麽能行呢,孩子正在長身體呢?

持有這種觀念的家長不在少數。

我說孩子咳嗽不止,是因為氣血太弱,沒有力量排除邪氣。如果再加重積食,必然更加牽制氣血,咳嗽能難好。

朋友表示會好好做妻子的工作。

兩天後,朋友高興相告,說按我的建議後,很快不怎麽咳了。但是孩子媽想問問,之前那些剩下的西藥要不要吃掉?

我說都已經好了,還吃什麽西藥呢?以為是補品啊?

太多孩子,是吃出來的病。

感冒發燒咳嗽了,家長又沒有節食和減食意識,必然會加重。比如吃太多,導致發燒引發驚厥的孩子很多。

快過年了,各種水果,各種零食,各種飲料,各種魚肉在威脅著孩子們。

每年春天會有大批孩子生病。其實是過年濫食埋下的“病根”。

現代醫學的粗糙

很多家長,孩子壹有癥狀,就往醫院送,各種檢查,各種化驗,各種藥物,各種輸液。

美其名曰:檢查清楚,早做治療。

醫院處理孩子們的感冒發燒,看起來很高 科技 ,各種儀器用上了,各種檢查用上了,其實處置方法是非常簡單,非常粗略的。不管什麽樣的感冒發熱,壹律是退熱、消炎、輸液。

不需要按中醫壹樣去區分感冒的類型,比如是表陽是表陰,是傷寒還是中風,有無半表半裏證,有無裏證,裏證是寒還是熱.,寒的程度如何?熱得程度如何?有無水飲......

而這些情況,只要有壹樣不同,中醫的處方用藥都不壹樣。

真正的中醫,是順勢療法。

現代醫學是幹預療法:妳感冒流鼻涕嗎?我幹預讓妳鼻子不分泌粘液;妳發燒嗎,我降弱的機體運行,相當於給人體當頭壹盆冷水,把體溫降下去。

鼻子不分泌粘液了,燒退了,感冒治好了嗎?代價是,機體內臟的功能被削弱。

很多肺炎,白血病,是這樣被治出來的。

人體有很多反應,在醫院看來是病,其實只是人體排病的反應。

比如腹瀉,小孩子吃了多了肉,腹瀉了,這是孩子的身體在保護他(她),因為吃下去的那些東西,無法消化,無法消化就是垃圾。這個時候,強行去止瀉,只會讓垃圾貯藏在體內。

首要分清寒熱

治孩子感冒,首先,要分寒熱。表寒證,桂枝湯,麻黃湯......像生姜紅糖水,就有點像麻黃湯,桂枝湯。 身體再寒壹點的,麻黃附子細辛湯等等;熱證,比如溫病,我們常用到麻杏石甘湯、銀翹散白虎湯......

寒和熱是不能搞錯的。

扁桃體發炎,手足口,有可能是甘草泄心湯癥, 甘草泄心湯癥意味著什麽,意味著上熱下寒,肚子是冷的,嘴巴裏,喉嚨裏,有壹點虛熱。

現代醫學沒有溫陽的概念,不管妳是寒是熱,只管消炎。如果碰巧孩子是溫病,碰巧是中醫的麻杏石甘湯證或白虎湯證,會有效。但如果不是溫病呢?輸液的後果會嚴重。

心腸好壹點的護士,冬天會在輸液之前溫熱壹下。 但是改變不了消炎藥是寒性的實質啊。就好比中醫的大黃是寒藥,熬成滾開的藥湯,還是寒性。

經常看到壹些家長在朋友圈秀給孩子做川貝蒸雪梨,或是做紅豆薏米湯,還自我得意愛孩子,自我得意懂些懂中醫。

不分寒熱濫用,板藍根、小柴胡顆粒等等藥物自不必說,即便是生姜紅糖水、川貝蒸雪梨、豆薏米湯這類近乎食療的辦法,也是會造成後果的。比如剛才提到咳嗽的孩子,他是寒咳,如果使用川貝蒸雪梨必然會加重的。

生姜紅糖水呢,我有學生用來成功退過燒,但前提是不用於溫病,否則溫病喝了生姜紅糖水會燒得更厲害。

怎麽分寒熱呢?

比如,如果孩子不怕冷,老踢被子,舌頭、嘴唇發紅,舌苔發黃,口渴,哭鬧煩躁,流黃鼻涕,吐黃痰,有口氣,鼻息粗熱,打屁很臭,胸腹很燙手,壹般是熱證。

如果舌苔嘴唇發白,不願喝水,怕冷,不想說話,大便色深,小便清,壹般是寒證......

中醫的望聞問切,就是為了辨證。

壹時半會很難學會準確辨證,但家長至少需要具備基本的觀念。

不要再籠統地向中醫這樣發問了:我家孩子咳嗽,怎麽治?我家孩子發燒,我家孩子扁桃體發炎了,我家孩子肺炎、我家孩子腹瀉......

如果有大夫壹見妳說咳嗽或發燒,光聽病名,未經辨證就給妳壹個方子,不要相信他。

辨證準確的話,中醫治感冒發燒是很快的。平常我兒子發燒,服藥後壹般十分鐘的樣子退燒。 壹些咳嗽什麽的,不會用藥,只減少飲食,讓他自愈。

如果壹見發燒就多喝水,壹見感冒就多喝水,很多情況下會加重的,比如加入孩子的感冒時桂枝去芍加白術茯苓證、小青龍證、五苓散證、麻黃附子細辛湯證.......

什麽情況的感冒需要多喝水?溫病,體內無水濕的熱證,才宜多喝水。

人在不渴的情況下強迫喝水是會生濕氣傷脾胃的。

收費貴壹點的幼兒園,就好些嗎?

沒有。壹些收費高的幼兒園,每天給孩子喝酸奶,喝牛奶,喝豆漿,喝湯,吃生冷水果,好像不多吃這些不足以顯示檔次高。

可是,大冬天的,這麽多液體,這麽多生冷,孩子弱小的胃能受得了嗎?

會耗掉陽氣,陽氣耗掉了,就會禁不起風寒,禁不起壹點點所謂的傳染病毒。

幼兒園每天或隔天都安排有水果,也不能全怪幼兒園,我親眼看見壹位家長高聲抗議,說交了這麽多學費,水果給吃得這麽少.....

我們老早和老師說過的,不必給我兒子發水果,也不必用餐時給我兒子盛壹碗湯。

如果多壹些家長有類似的觀念,幼兒園自然不會去迎合家長了。

快樂的孩子不生病

網絡上有壹種觀點很流行,很多人在轉發。

大意是說寧願孩子的童年苦壹點,要發狠心,要多學東西,要讀名校,長大了才有尊嚴......

看起來似很有道理。

可是,沒有快樂的童年,何來幸福的人生?

長大後的幸福感,壹定是童年快樂的放大和延續。

現在的孩子懂事得特別早,思慮也特別早,憂郁得特別早。

思慮重的孩子,氣血消耗大,容易生病。

壹個十歲的孩子,在某名校讀書,每晚做作業到晚上十二點。有壹晚,作業還沒做完,孩子撐不住了,和他媽媽說,我就睡壹會兒,妳記得叫我啊,孩子的母親卻不忍心叫醒兒子了。第二天早上,孩子壹睜眼,看到天亮了,嚎啕大哭,說媽媽妳怎麽不叫醒我啊,我的作業還沒做完.....

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

雖然主要是教育體質的弊端,但是之所以總居主流,家長是有責任的,在壹定程度上是默許甚至推波助瀾的。找我診治過的有壹位名校小學的英語老師,她提到過壹件事,有次期中考試剛結束,她班上的幾十位家長就通過各種渠道,加她的微信,問她的電話號碼,加微信,問電話號碼幹什麽呢?急不可耐地問孩子的分數.....

我們有沒有意識到,我們有意無意的成了體制的同謀和幫兇?

我們用成山的作業占據孩子的童年,用刁鉆卻沒有意義的考題不停考他們,用分數排名羞辱他們......

昨天有壹位十歲的孩子看濕疹,臉上、腳上都是,很嚴重,壹問家長,每頓吃得很多,喜吃肉,喜歡酸奶牛奶......壹摸脈,肝氣很郁結,血瘀也厲害。壹問,果然平常脾氣很暴躁。

濕疹治了很多年,醫院說是遺傳性過敏體質。

我說,哪有這麽多遺傳病呢,如果非說是遺傳,那也不過是遺傳了家長的生活習慣和性情。

歷來都說,治兒科不需考慮情誌方面的因素。

如今不同了,肝氣郁結,思慮過度,憂心驚恐的孩子太多了。

結果是:孩子們普遍情緒波動大,性情急躁.......

很多男孩,十多歲,就尿頻尿不盡甚至尿床......

很多女孩,十三四歲就月經不正常......

我時常在想,孩子們花二三十年時間應付各種考試,學那麽多技能,甚至留學歸來,卻還有很多人在為找工作而發愁,還在為人生迷惘。

這在中國古代,是不可思議的。

古時念過幾年私塾的人,學的不是技能,學的是根本,是聖賢經典,學的是道。學的是如何安身立命,如何培養心念。

用今天的實用眼光看起來,學的盡是些“沒有用”的東西。

可正是這些只學了“沒用東西”的人,真要做起事來,為醫,帶兵,為政......都是能手。

此即道為本。壹生萬物。“得其環中,以應無窮”。

生活習慣、 健康 觀念、性格情緒,

都是家長“遺傳”給孩子的。

想教育孩子,我們首先得教育好自己。

想讓孩子不生病,我們首先得自己“不生病”。

孩子是家長的壹面鏡子。

家長起居有常,孩子必然飲食有節。

家長心定神閑,孩子必然神形具備。

所有成功的人,幸福的人,都是呵護好本性的人。

讓孩子們成為他們每壹個自己。

只要呵護好孩子的本性,

我們無需擔心他們長大後沒有立足之地,

無需擔心他們沒有獲取自我幸福的能力。

讓孩子身心安寧,每晚有壹個香甜的夢,

家長所期待的未來,才不會只是壹場夢。

轉自 “古壹舍” 夏正安

作者簡介: 夏正安,行於麓山下,走於湘江畔。身修塵光之市,心遊廣漠之野。醉心傳統文化,潛心研究古中醫。所撰寫的《道破天機--糖尿病的古中醫破解法》、《讓女人變美,是中醫的基本功》、《大病將愈的征兆》、《壹位好中醫,就是壹所全科醫院》等文被國內知名網站、中醫公眾號廣為刊載。

“古壹舍”源起:

《道德經》:“載營魄抱壹,能無離乎?”

《莊子?在宥》:“我守其壹,以處其和。”

古壹舍,守壹於道。

古壹舍,是壹群人,他們熱愛這片土地上的傳統,他們有意找回本性,他們有意做壹個身心安寧的人。然後,他們願意把自己的感悟與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