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能夠成功占領西蜀,張松功不可沒。在曹操謀取漢中之時,正是張松向益州牧劉璋建議與劉備結好,引劉備入蜀,借劉備之兵抵禦張魯和曹操。結果劉璋此舉引狼入室,劉備入蜀後並不為劉璋出力,而是反過來謀取劉璋的益州。
張松
張松身為益州別駕,深得劉璋的信任,卻背叛劉璋,其行為為後人所不齒。說到張松背叛劉璋的原因,應該是劉璋暗弱無能,在當時的亂世中難以保存基業,張松希望為益州找位明主,壹方面能成就功業,另壹方面自己也將得到榮華富貴。
在尋找明主之時,張松有兩個選擇,壹個是曹操,另外壹個是劉備,張松最終選擇的是劉備。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描寫赤壁之戰後,張松曾出使去見曹操,曹操嫌張松長得太醜,於是不禮遇張松。張松只好離去,在回益州時路過劉備的地盤,得到劉備的禮遇,所以張松選擇了劉備。不過這種說法與歷史存在明顯的不符。
張松
實際上,在赤壁之戰前,劉璋和荊州劉表的關系並不好,兩人曾經因為甘寧的事情,在邊境地區曾經交戰,戰事熄火後雙方也處於戒備狀態。如今荊州易主,曹操入主荊州,益州與荊州比鄰,劉璋就擔心曹操的態度了,這關系著益州未來的命運。所以劉璋派張松出使荊州,去見曹操,目的就是探曹操的口氣,結好曹操。此舉正和張松心意,張松正好可以去見壹下曹操,如果曹操是明主,張松就當個內應,引曹操入蜀。
曹操
曹操占據荊州應該是建安十三年(208年)九月,遠在益州的劉璋知道消息後再派張松前來荊州。張松是個文人,其出行的交通工具如果是轎子的話,成都到荊州襄陽約1500裏,以轎子的速度,恐怕得壹個月才能到達荊州。如果張松騎馬的話,多半也是坐在馬上,讓馬行走,速度也很慢。這麽估算的話,張松見過曹操時應該是在十壹月以後、十二月赤壁之戰結束之前。
《後漢書劉璋傳》:璋因遣別駕從事張松詣操,而操不相接禮。松懷恨而還,勸璋絕曹氏,而結好劉備。璋從之。
曹操
張松與曹操的見面並不愉快,曹操不禮遇張松,原因肯定不是因為張松長得醜。壹些史料也證明張松確實長得不怎麽樣,但曹操長相也壹般。有史料記載曹操自認為長相醜陋,在接見匈奴使者時,竟讓長相俊朗的崔琰代替他。近現代專家也嘗試根據現有材料對曹操的相貌進行還原,其結果也表明曹操確實長相很醜,當然這種所謂的相貌還原不具有確定性,只能參考。曹操自己長相不怎麽樣,自然也不會嫌棄長相醜陋的張松,事實上,曹操身邊有很多人長相也不怎麽樣,例如於禁、典韋等,他們同樣受到曹操的信任。
劉備
張松是個性格狂妄之人,眼高於頂。張松來見曹操時雖本就有出賣益州的想法,但心中肯定不會輕易透露,卻希望多些時間對曹操進行考察。同時,張松認為他要是把益州獻給曹操,那他肯定有大功,曹操理應禮遇於他。此時的曹操剛兵不血刃地拿下荊州,正躊躇滿誌、得意忘形,再加上曹操正籌備戰爭事宜,也沒有太多時間陪張松。張松不說益州之事,曹操又沒空管益州,兩人的想法都談不到壹塊,曹操自然就不待見張松。
張松
按照史料的記載,張松離開曹操後就回了益州,沒有去見劉備。奇怪的是,回益州後,張松向劉璋匯報工作,說了曹操的壞事,勸劉璋結好劉備。張松說曹操的壞話是正常的,因為曹操不待見他。但張松勸劉璋結好劉備就不正常了,張松是個精明之人,怎麽可能會在沒見過劉備的情況下建議劉璋結好劉備呢?再者,張松花了個把月時間千裏迢迢從成都來到荊州,見了曹操壹面之後壹無所獲,又花個把月時間回益州,這似乎也不大符合情理。
曹操
根據史料記載,劉備入蜀的另外壹個功臣法正曾多次與劉備協商入蜀事宜,劉備在見到法正之前是見過張松的。確切地講,是張松見了劉備之後,勸劉璋派法正去見劉備,並向劉備引見了法正。歷史上的張松只有壹次東行的記錄,劉備也從未到過益州,可見張松和劉備的見面最大的可能就是在張松東行之時。
《三國誌蜀書先主傳》註引《吳書》:備前見張松,後得法正,皆厚以恩意接納,盡其殷勤之歡。
劉備
不過,在赤壁之戰結束之前,張松也不大可能會見到劉備。原因有三點:1.劉備實力太小,張松看不上。劉備新敗,極為狼狽,怎麽看都不像張松眼中的明主;2.劉備屯兵夏口,本來就不在張松行程範圍內,張松不會特意去見劉備;3.赤壁之戰馬上就要開打,不管是張松還是劉備,恐怕都會覺得沒有見面的必要。所以,張松可能是在赤壁之戰後主動去見了劉備。
劉璋派張松來見曹操,為的是益州未來的命運。張松是精明之人,在見到曹操後,沒有得到滿意的結果,他知道就這麽回益州,恐怕也很難向劉璋交代。赤壁之戰是關乎曹操、劉備、孫權三大勢力命運的壹戰,會改變天下格局。張松明白這壹點,所以他打算留在荊州,坐觀形勢,等待赤壁之戰的結果。如果曹操取得勝利,即便曹操不禮遇張松,張松也不得不為益州的命運,厚著臉皮再次去見曹操。如果孫劉聯盟獲勝,那麽張松就有必要結好劉備或孫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