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網遊競技 - 阿加莎是壹個什麽樣的人 偵探小說界的化學大咖

阿加莎是壹個什麽樣的人 偵探小說界的化學大咖

如果妳喜歡推理小說,那麽妳已經有50%的機率是位 “阿加莎迷”。

《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上的慘案》、《無人生還》、《陽光下的罪惡》等精彩作品,我們再熟悉不過。

阿加莎與她的部分作品

她被舉世公認為 “偵探小說女王” ,在全球範圍內坐擁無數擁躉。

在中國,阿加莎也被廣大網友親昵地稱為 “阿婆”。

阿加莎是位高產的作家,壹生85年,她竟寫了80部推理小說。

連阿加莎都調侃自己的高產的創作生涯,像 “壹臺不可思議的香腸機”。

阿加莎

雖說“香腸機”是指數量上的產出,但是她作品的質量大家也有目***睹,銷量證明了壹切。

根據吉尼斯世界紀錄,自去世到現在,阿加莎仍是“人類史上最暢銷的作家”。

她的作品總銷量早已突破 20億本 ,只有《聖經》及莎士比亞的作品能與其匹敵。

根據IMDB網站數據顯示,依照阿加莎小說改編的長篇電影不低於47部,電視劇更是超過了215集,連電子遊戲都有7個。

且不說她開了掛的小說銷量, 阿加莎本人就是壹個傳奇。

雖然她筆下的人物波洛和馬普爾,遠沒有福爾摩斯出名。

但在英國,她的文學地位卻遠遠超過了福爾摩斯的締造者柯南道爾。

第壹批學會站立式沖浪,阿婆就是其中壹位

在英國,她是第壹位站起來沖浪的女性。

面對出軌的丈夫,腹黑的阿加莎竟還真實地制造壹出失蹤案,上演現實版的 “消失的愛人”。

讓人更意外的是,在 文壇 混得風生水起的她,同時還是位 化學大咖 。

憑著專業的毒物知識,她在小說中“殺”人無數。

出於處女座的強迫癥, 她小說中用毒的手段不但層出不窮,還十分精準,甚至被廣大讀者喻為 “投毒指南”。

小時候的阿加莎

“人生最大的幸事之壹莫過於擁有壹個快樂的童年”。

阿加莎在自傳中描述道, “而我有壹個非常快樂的童年”。

1890年,阿加莎克裏斯蒂出生於英國的壹個中產階級。

雖然姐姐和哥哥都被送到頂級寄宿學校,但思維跳躍的母親竟把阿加莎留在身邊,原因是想 保護她的視力和大腦 。

阿加莎與母親克拉拉

遠離學校的桎梏,阿加莎5歲就學會了閱讀,之後便壹發不可收拾地愛上文學。

各大文豪如狄更斯、大仲馬、薩克雷等的作品也使她開始創作欲萌生,開始嘗試寫詩歌、短篇小說,或者劇本。

阿加莎

奈何阿加莎有個特別喜歡折騰的老媽,在她15歲時,又臨時變卦讓阿加莎接受正規教育。

母親的心血來潮讓她經歷例如多次轉學,但最終都因無法適應學校紀律而無疾而終。

其實阿加莎的嗓音壹直被認為天籟,在學校最長的時間也是主修 鋼琴和聲樂 。

但她怎麽也改不了壹上臺就腿軟的毛病,所以音樂家這條路也與她無緣。

20歲的阿加莎回到母親身邊,壹邊陪伴母親,壹邊進行各種社交活動以敲定終身大事。

在這段時間,她的第壹部長篇小說《沙漠上的雪》也誕生了。

雖然她的這部作品曾被鄰居小說家鼓勵,不過也僅限於鼓勵。

這部小說最終還是被退稿,更無緣出版。

阿奇爾

雖說事業上毫無起色,但阿加莎卻因“陌生的新奇感”墜入愛河。

阿加莎與少尉阿奇爾,雖性格相反卻深深吸引著對方,壹見鐘情。

那時阿加莎有婚約在身,但她還是不顧所有人反對,與阿奇爾 閃電式結婚 。

不過,她母親的反對理由倒不是因為阿加莎的婚約,而是阿奇爾 太英俊了 易招蜂引蝶 。

阿加莎與阿奇爾

婚後兩人的甜蜜日子沒過多久,壹戰就爆發了。

阿奇爾被派往了法國戰場,阿加莎也加入了誌願醫療隊伍。

在參加誌願工作期間,她先是以藥劑師助理身份參加培訓, 獲得了大量理論和應用方面的化學知識。

在獲得藥劑師資格證後,她的藥劑師生涯也就開始了。

那個年代正是推理小說的黃金時代,阿加莎也是個不折不扣的 福爾摩斯迷 。

又因為每日與藥物打交道,看了太多因藥量計算失誤導致的事故,阿加莎心中的“犯罪構思”也日漸成熟。

正是因為藥劑師這份工作,阿加莎邁出了寫偵探小說的第壹步。

化學和藥劑的精通,也為她日後推理小說提供了專業而縝密的素材。

大衛·蘇切特扮演的偵探波洛

就如阿加莎的處女作《斯泰爾斯莊園奇案》,他筆下的 大偵探波洛 的調查的第壹案。

犯人運用的三種化合物(馬錢子堿、溴化物粉末和嗎啡)的“毒殺”事件,就已經到達 出神入化 的地步。

中藥的馬錢子

從馬錢子中提煉出來的生物堿,有抑制神經遞質活性和幹擾人體神經功能的作用。

而那個年代的補藥中,很多都會加入低劑量的馬錢子堿。

這低劑量的馬錢子堿完全不足以致命,但兇手卻在補藥中加入壹味 溴化物粉末 。

受害者在服用這種加了料的補藥,體內則會形成 不溶於水 的 溴化馬錢子堿沈澱 。

長期服用這種補藥,受害者也相當於服下了高劑量馬錢子堿。

馬錢子堿中毒的典型死狀與 破傷風 (點擊回顧文章)相似,同樣是肌肉極度收縮、頭部上揚,脊背上供,像弓身壹樣,也稱為“角弓反張”

而最後的嗎啡則可減慢腸道推進的速度,使胃部呈馬錢子堿不能吸收的環境。

嗎啡混入受害者的飲料中,則可以推遲馬錢子堿起效的時間,試圖讓調查者排除“補藥”中毒的可能。

這種不專註於某種毒物,而是用幾種化合物壹環扣壹環的毒殺情節,實在是讓人欲罷不能。

嗎啡

事實上,她的推理小說中,確實有半數以上的謀殺是通過施毒進行的。

而這些毒物中幾乎全都生活中,真實存在又唾手可得物質,而且用法和用量都有著教科書般的嚴謹和考究。

《阿加莎的毒藥》是壹本專門介紹阿加莎推理小說中毒藥的科普著作

不過阿加莎對用毒事無巨細的描述,有時也成了現實中殺人犯的“毒殺”教科書,遭人詬病。

1977年,壹名叫羅蘭魯塞爾的男子就用了含阿托品的眼藥水毒殺了他的姨母。

而警察也在兇手的家中找出了那本 《星期二俱樂部謀殺案》 ,裏面關於阿托品的段落被兇手劃線標出。

但是,阿加莎的“毒殺”教科書也曾救過人命。

如1975年,南非的壹個女性就是因看過阿加莎的《白馬酒店》,才能察覺到自己好友竟被妻子下毒。

如果沒有看過這本書,她的好友估計早已因鉈中毒壹命嗚呼。

鉈中毒事件,國內最出名的朱令案

話說回阿加薩的處女作《斯泰爾斯莊園奇案》。

這部作品雖說用毒和兇手的設置都極具技巧,但早年毫無名氣的阿加莎,還是坐實了冷板凳。

阿加莎輾轉6家出版社,都遭到無情的退稿,拒絕出版。

直到壹戰結束後的1920年,擱置了兩年的書稿才被正式簽下,而報酬也只有區區 25英鎊。

阿加莎與女兒

雖然收獲甚微,但是阿加莎還是沒有放棄偵探小說這壹條路。

直到1926年,《羅傑疑案》的問世,才使阿加莎聲名鵲起,成為那個時代最炙手可熱的作家。

然而 這壹年,也正是阿加莎這輩子最煎熬壹年。

首先她的母親突然因病逝世,讓她很長壹段時間陷入抑郁。

另壹件方面則是,丈夫阿奇爾不但沒能給她安慰與體貼。

他反而真像阿加莎母親形容的 “太過英俊,易招蜂引蝶” ,跟壹位名叫南希·尼爾的女子,絕情地離開了阿加莎。

阿加莎和阿奇爾

也正是這壹年,面對不忠的丈夫,阿加莎竟親自上演了壹部至今未解的懸疑劇。

12月3號,她駕車出門,但第二天只剩下壹輛停在懸崖邊上的空車, 阿加莎憑空消失 了 。

那時的阿加莎已憑《羅傑疑案》壹炮而紅,她的失蹤自然成了各大新聞的頭條,整個社會反響巨大。

畢竟壹位偵探小說的作家,現在竟成了小說中的受害者。

無論是警察還是普通的推理迷,都對這個真實的推理故事十分興奮,紛紛介入調查。

據說當時有超過壹萬五千多名誌願者參加搜尋工作,連警方都出動了直升機進行全方位搜索。

然而10天過去了,所有人都沒辦法找到阿加莎,或者阿加莎的屍體。

...

如果妻子被謀殺,第壹被懷疑的人肯定是丈夫,眼下阿奇爾便是 最大的嫌疑犯。

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阿奇爾也不得不全盤托出 他的不在場證據 : 他和情婦南希在壹起。

這下子,阿奇爾這段出軌故事,自然也被媒體扒了個體無完膚,醜態盡出。

到12月14日,歷時11天的搜索,阿加莎才在壹家旅館被發現,入住登記名字的正是 阿奇爾情婦的姓“尼爾”。

有人猜測道,阿加莎的此舉是為了報復不忠的丈夫,才偽裝成死亡使阿奇爾獲罪,再不濟也能將他的醜行公諸於世。

不過阿加莎壹生都未曾對此事作出詳細解釋,面對媒體的轟炸,她說 “我什麽都不記得了”。

現在火遍全球的《消失的愛人》,也有許多人猜測是在阿加莎失蹤案的影響下誕生的。

阿加莎與第二任丈夫馬克思

在這出鬧劇結束後,阿加莎也與阿奇爾離婚,並乘上東方快車,開始壹段說走就走的旅程。

在這段旅程中,阿加莎也遇到了他人生的第二段感情,比自己小14歲 考古學家馬克思。

1930年,阿加莎再次結婚,而這位考古學家也壹直陪伴著阿加莎到終老。

阿加莎經常跟著考古學家丈夫四處旅行,寫作

遇到對的人,阿加莎也開始進入創作的黃金時期,她30年代的作品就多達23部。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阿加莎擔心自己無法在這場戰爭中幸存。

她為此立下遺囑,預先為她筆下的偵探 波洛先生 和 馬普爾小姐 安排好了結局,並將《帷幕》和《神秘的別墅》兩部手稿鎖進保險箱,等待著後人打開。

不過,好像世人還沒讀夠阿加莎的書壹樣,她安然度過了二戰,丈夫馬克思也在1945年平安歸來。

在之後的幾十年裏,阿加莎幾乎維持著每年壹部的作品推出,而且暢銷不衰。

阿加莎的作品

相對那些同時經歷過壹戰和二戰的人,阿加莎要幸福得太多。

其實她自己並不太在意“推理小說女王”這個頭銜,她表示只擁有眼前的幸福就夠。

1975年,《帷幕》出版,波洛終於在世人面前完成了最後壹案。

當時包括《紐約時代》在內的許多西方報刊,都爭相刊登了波洛的訃告。

阿加莎筆下的虛構人物,也享受著壹個真實且帶有溫度的送別儀式。

1976年,85歲高齡的阿加莎安詳地與世長辭。

但是她的作品,卻以另壹種形式永遠陪伴著我們。

因為幾乎每壹年阿加莎的作品,都會被翻拍成影視劇被搬上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