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消化不良為兒科多發病。臨床上以腹瀉、不消化便、食欲減退、腹脹、腹痛、伴有惡心、嘔吐、糞便鏡檢可見大量脂肪球為特征,若治療不得當,可遷延不愈,影響小兒生長發育,易演變成營養不良、佝僂病、貧血等慢性疾病。
方壹疳瀉驗方
出處《遼寧中醫雜誌》
組成龜板、鱉甲、穿山甲、雞內金、刺猬皮各10克,蛇蛻1條,雄豬肝中心葉1具。
功用消癥散結,益氣止瀉。
主治小兒消化不良氣血兩虛兼有瘀血者。
方解龜板、鱉甲性平味甘,滋陰補血,益腎健骨,消癥散結,主治骨痿、囟門不合、骨蒸潮熱、癥瘕積聚;穿山甲味淡性平,活血通絡而走竄,無處不至,能通臟腑經絡,透達關竅,引諸藥直達痛所,散癥瘕,破積聚;雞內金為健脾胃、助消化、消積滯、除脹滿、治嘔吐、止瀉利之佳品;蛇蛻性平味鹹,祛風,定驚,殺蟲,治解顱、目翳、弄舌、搖頭;剌猬皮降氣定驚、益腎、澀精、止瀉;豬肝能補肝養血明目,醫血虛萎黃、雀目夜盲、脾虛浮腫、瀉利。以上7味藥均為血肉有情之品,以豬肝為主,其它為佐為輔,補而不雍,香而不燥,攻而不猛,塞而不滯,對肝脾胃均有補益之功,並有消積聚、散癥瘕、益氣血止瀉利之效。
藥理該方的構成具有增強消化與免疫功能、調整植物神經功能、改善營養狀況和微循環等作用。
用法前6味藥研末過籮;然後用竹刀(在整個制作過程中忌用鐵器)把豬肝中心葉割下,放在砂鍋內,置於文火上,再用竹筷將豬肝穿成無數小洞,撒上藥粉並搗入小洞內,隨熔隨撒,直到藥粉撒完,豬肝焙幹黃為度(防止烤成焦黑),最後取出用石臼研粉過籮裝瓶密封防潮。每日服3次,每次3克,溫開水沖服或伴隨飲食同吃亦可。
方二驗方
出處《中國民間療法》
組成蔥白1根,生姜15克。
功用通陽散結。
主治小兒消化不良。
方解蔥白為百合科植物蔥的鱗莖,性味辛溫,有發表散寒,通陽散結之功;生姜性味辛溫,能發汗解表,祛風散寒。
藥理蔥白含揮發油,其揮發油對白喉桿菌、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並對多種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生姜含揮發油,油中主要為姜醇、姜烯、水芹烯、檸檬醛、芳香醇、甲基庚烯酮、壬醛等,尚含辣味成分姜辣素,對傷寒桿菌、霍亂弧菌、陰道滴蟲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殺作用,並有止嘔、退熱的作用。
用法***搗碎後加入茴香粉9克,混勻後炒熱(以皮膚能忍受為度),用紗布包好敷於臍部。每日1~2次直到治愈。
方三升清降濁湯
出處《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組成蒼術10克,白術10克,炒薏米10克,茯苓10克,藿香8克,葛根8克,荷葉6克,陳皮8克,扁豆8克,白蔻8克,神曲6克。
功用健脾和胃止瀉。
主治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
方解方中蒼術、白術、炒薏米、茯苓、藿香、葛根、荷葉運脾化濕,升清止瀉;陳皮、扁豆、白蔻和胃降濁;神曲助消化。全方配伍,切合“脾升清,胃降濁”。
藥理蒼術、白術、炒薏米、茯苓、藿香、葛根、荷葉、白蔻、扁豆能增強澱粉酶的活性和左旋木糖吸收率,以健運脾土;茯苓有利尿的功能,能提高機體免疫力,抗腫瘤、抗心肌缺血,降血糖;神曲含有乳酸桿菌及澱粉酶,助消化,抑制腸管發酵,抑制致病性大腸桿菌的生長;陳皮對消化道有緩和作用,利於胃腸積氣的排出,並能促進胃液分泌,有助於消化,還能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分泌增多,痰液稀釋,有利於排出;甘草有抗炎、抗氧化等作用。
用法每天1劑,水煎分3次服。
方四大承氣湯加減
出處《中國中醫急癥》
組成大黃8克(後下),芒硝8克,枳實10克,厚樸8克。癥狀消除後以扁豆、山藥、薏苡仁、法半夏、茯苓、白術健脾和胃。
功用蕩滌腸胃。
主治小兒消化不良。
方解方中大黃苦寒,既能挫其熱勢,又可瀉下通便;芒硝性寒軟堅潤燥,助大黃瀉熱蕩積、推陳致新;佐以枳實、厚樸行氣放結,消食除滿;茯苓、白術健脾和胃。如此腑通胃和,則病去體安。
藥理大黃有瀉下作用;芒硝所含主要成分為硫酸鈉,能使腸道引起機械性的刺激,促進腸蠕動而致泄;枳實對胃腸道平滑肌有促動力作用,可興奮胃腸平滑肌,使胃腸運動收縮節律增強而有力,增強胃排空;厚樸有抗菌、鎮靜中樞神經、肌肉松弛、抗潰瘍等作用;白術、茯苓、扁豆能增強澱粉酶的活性和左旋木糖吸收率,以健運脾土,升陽化濕,收斂止瀉;山藥、薏苡仁能調節消化酶的分泌,增強消化與免疫功能。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5天為1療程,***用10天。
方五四磨湯
出處《醫學理論與實踐》
組成木香、枳殼、烏藥、檳榔。
功用消食導滯理氣。
主治小兒消化不良。
方解木香、枳殼行氣寬中,烏藥行氣止痛,檳榔消食行氣,主消素食。
藥理四磨湯中木香含木香內酯、木香堿,能使大腸興奮,收縮力加強,蠕動加快,可緩解胃腸氣脹所致的腹脹;烏藥可以加速血液循環,有促進腸蠕動的作用;枳殼對胃腸道平滑肌有壹定的興奮作用,可使胃腸運動收縮節律性增加;檳榔含檳榔次堿等,可治食積、氣滯、腹脹、便秘等。綜上所述,四磨湯具有促進胃腸蠕動、改善消化功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的作用,從而達到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目的。
用法每次1支,每日3次,2周為1療程。
方六胃安通降湯
出處《新中醫》
組成枳實30克,莪術15克,威靈仙、青皮、陳皮各10克,炒萊菔子20克。
功用消積導滯,理氣通降。
主治小兒消化不良。
方解枳實、莪術、炒萊菔子、青皮、陳皮、威靈仙消積導滯,理氣通降。
藥理枳實、莪術、青皮對胃腸道平滑肌有促動力作用,可興奮胃腸平滑肌,使胃腸運動收縮節律增強而有力,增強胃排空;威靈仙有促進腸平滑肌運動和調節胃腸運動功能作用。
用法每天1劑,水煎取汁300毫升,分早、晚餐前30分鐘各服150毫升。
方七驗方
出處《中醫雜誌》
組成烏梅10克,生地黃15克,炒麥芽20克。
功用消食和胃,養陰生津。
主治小兒消化不良屬胃腎陰虛。
方解烏梅味酸,善清涼收澀,既能養陰,又能降虛熱,又可和胃生津,配以生地黃其功大增,胃陰虛得補,虛熱則平,又加炒麥芽消食和中,健脾和胃,故對小兒消化不良患者起到極好的治療效果。
藥理烏梅對多種致病菌有抑制作用,並有抗過敏和緩解平滑肌痙攣的作用;麥芽含有澱粉酶,能消化糖類;生地黃具有降壓、鎮靜、抗炎、抗過敏、強心、利尿、調節免疫功能等作用。
用法水煎取汁200毫升,放入白糖適量調至口味適中,做為冷飲料,囑患兒每次20~30毫升,每2小時服1次,每日1劑,6劑為1個療程。
方八消化合劑1號
出處《遼寧中醫雜誌》
組成白術、茯苓各3克,木香、砂仁、白豆蔻各6克,焦山楂、炒神曲、炒麥芽各10克,雞內金6克,香附3克,秦皮9克,陳皮6克,車前子9克,澤瀉6克,木通、甘草各3克。
功用健脾利濕,理氣導滯,開胃消食,清熱燥濕。
主治小兒消化不良。
方解白術、茯苓、車前子、澤瀉、木通健睥和胃,利小便而實大便;木香、砂仁、白豆蔻、陳皮理氣導滯;焦山楂、炒神曲、炒麥芽、雞內金開胃助消化;秦皮清熱燥濕:甘草調和諸藥。全方***收健脾利濕,理氣導滯,開胃消食,清熱燥濕之功。
藥理茯苓有利尿的功能,能提高機體免疫力,抗腫瘤、抗心肌缺血,降血糖;神曲含有乳酸桿菌及澱粉酶,助消化,抑制腸管發酵,抑制致病性大腸桿菌的生長;麥芽含有澱粉酶,能消化糖類;山楂消肉食,刺激胃液分泌,使胃內遊離鹽酸增加,能消化蛋白質;雞內金含有胃激素,能增加胃液分泌量,提高酸度及消化力,增強胃腸蠕動,加快胃的排空;秦皮對腸道某些革蘭氏陰性桿菌有抑制作用;砂仁對消化系統有調整的作用,可促進胃腸蠕動,增強消化吸收功能,防治應激性潰瘍,可增強人體免疫功能。綜上所述,全方可以增強胃腸功能,提高胃排空率,緩解腸痙攣,調整胃腸蠕動,抑制腸道致病。
用法加水500毫升,煎至90毫升即成,3~6個月患兒,每次服5毫升;7~11個月患兒,每次服10毫升;1~1.5歲患兒,每次服20毫升;1.6~3歲患兒,每次服30毫升。每日3次,7天為1個療程。
方九三仙散
出處《藥膳食療》
組成焦山楂、焦麥芽、焦神曲各600克。
功用消食化滯。
主治小兒宿食停滯,消化不良,腹滿脹痛,飲食減少等。
方解焦山楂、焦神曲、焦麥芽消食化積行氣,和胃健脾。
藥理神曲含有乳酸桿菌及澱粉酶,助消化,抑制腸管發酵,抑制致病性大腸桿菌的生長;麥芽含有澱粉酶,能消化糖類;山楂消肉食,刺激胃液分泌,使胃內遊離鹽酸增加,能消化蛋白質。
用法***研細末和勻,每服3克,每日2次,開水送服。
方十二聖散
出處《藥膳食療》
組成橘紅500克,甘草240克,細鹽25克。
功用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主治消化不良、積滯少食。
方解橘紅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甘草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
藥理橘紅對消化道有緩和作用,利於胃腸積氣的排出,並能促進胃液分泌,有助於消化,還能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分泌增多,痰液稀釋,有利於排出;甘草有抗炎、抗氧化等作用。
用法水煎煮爛,取出曬幹,再研細末。每服6克,淡姜湯送下。
方十壹三子養親湯
出處《藥膳食療》
組成山楂核、萊菔子、白芥子各等份。
功用消食化痰,利氣宣導。
主治痰食積滯所致消化不良。
方解山楂消食化積行氣;萊菔子消食除脹,降氣化痰;白芥子溫肺化痰,利氣,散結消腫。
藥理山楂消肉食,刺激胃液分泌,使胃內遊離鹽酸增加,能消化蛋白質;萊菔子具有抗菌、抗真菌、抗病毒、降壓、增加離體兔回腸節律性收縮的作用,抑制小鼠胃排空的作用;白芥子使唾液分泌及澱粉酶活性增加,小劑量可刺激胃黏膜,增加胃液及胰液的分泌。
用法水煎服。
方十二醒脾散
出處《藥膳食療》
組成高良姜450克,小茴香(炒)240克,甘草360克。
功用散寒止痛,理氣和胃。
主治用於嘔吐酸水,小腹脹滿,不思飲食,傷冷泄瀉等。
方解高良姜散寒止痛,溫中止嘔;小茴香散寒止痛,理氣和胃;甘草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
藥理高良姜根莖含揮發油、黃酮類、高良姜素、山萘素、山萘酚、榭皮素、高良姜酚等,煎液對多種細菌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茴香含揮發油(茴香油)等,能增強胃腸蠕動,排出胃腸中積氣,因而有助於緩解痙攣,減輕疼痛;甘草其所含甘草次酸、甘草鋅能治療急慢性炎癥。
用法***放入120克麻油中煎至油幹為度,加入500克食鹽炒,涼後研細末。每用3克,白開水送服,每日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