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誌亮)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別名醋柳、酸溜溜、酸刺、黃酸刺、酸醋柳、黑刺、察日嘎納(蒙語)、達日布(藏語)。為胡頹子科落葉灌木或喬木。主要分布於歐亞大陸,以我國分布面積較廣,主產西北、華北、西南地區。以果實入藥。果實含維生素C、E、A等。維生素C相當於獼猴桃的2—8倍,棗的2—2.5倍,山楂的20倍,西紅柿的150倍,蘋果的20倍,居這些果菜之冠。沙棘果皮、果肉和種仁中所含的油具有抗輻射、抗疲勞、增強機體活力等作用。蘇聯用沙棘油制造宇航食品,能減輕宇航員失重的反應。我國運動員服用沙棘制劑後,肺活量增加,血色素亦趨增加;沙棘酒能清腦清心,新近國外正在研究從沙棘的莖皮中提取抗癌物質。沙棘具有如此高的藥用價值,如何進壹步開發與利用,意義深遠。味酸澀,性溫。有活血散瘀,化痰寬腦,補脾健胃的功能。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咳嗽痰多、呼吸不暢'食欲不振等癥。
壹、形態特征
樹高2.5m。幼枝銀白色鱗片,老枝栗褐色,有針刺,長1.5—6cm。葉互生具短柄,葉片線狀披針形,長3—8cm,寬0.3—0.9cm,上部淺灰暗綠色,下部密被銀白色鱗片。雌雄異株,花小,單性,先葉開放。雄花呈短穗狀花序,花被2裂;雄蕊4,為花被所包圍。雌花腋生,花被短管狀,先端2裂,雌蕊1枚,子房上位。果實多為橢圓形,橙黃色或紅色,多汁,果味酸甜,芳香。種子卵橢圓形,有縱溝,種皮光滑,有光澤,淺褐色(圖15—28)。
圖15—28 沙棘形態圖
1.果枝 2.雌蕊 3.雄蕊 4.種子
二、生物學特性
(壹)生長發育特性
種子萌發後,先長出胚根,是主根系的開端,子葉破土而出,當主根長到5—7cm時,幼苗開始生長側根,嫩枝生長加速,經過1.5—2個月,當主根長達14—20cm,1—2級分枝側根發出,此時主根和壹級根形成根瘤,初期呈白色,後期為褐色。其根瘤有固氮、吸水作用。到第二年,主根生長滯慢,側根生長快並向水平方向輻射延伸,成齡植株的根系半徑達10m以上。
開花與結實
沙棘為雌雄異株風媒傳粉植物,花單性,結實前壹年,葉腋中開始花芽分化。雄花芽分化早,雌花芽分化晚,壹般在9月中旬至10月初,花芽分化定形後,雄株花芽比雌株大1—2倍,雄花鱗片5—10片,雌花為2片,由於雌雄株花芽大小不同及鱗片數量不壹,可作為雌雄株形態區分標準。沙棘的花期壹般在4—6月間,花粉落至柱頭上經3小時開始萌芽、受精,而未授粉的柱頭3—4天後呈帶狀螺旋形。從開花至果實完全成熟需要12—15周,座果率60—90%。沙棘的結果主要在二年生枝及當年生枝上,三年生枝上除了刺之外,兒乎每個芽子可坐果4—8個,不易發生生理落果,座果率較高。實生苗3齡為結果始期,4—5齡可進入盛果期,營養繁殖苗2—3年也可進入盛果期,其中根蘗苗兩年可進入盛果期,如果結合適當修剪,可以調節生長與結果的矛盾,使樹體更新復壯,延長結果年限。沙棘喜光,耐低溫能力較強,2年生幼齡期可發出大量的根蘗條,這對防止土壤流失具有重要意義。
(二)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沙棘野生林常分布在山區,壹般在海拔1000m以上,在北部高緯度地區主要分布在沿河谷地帶及緩坡丘陵的下部,在部分地區河谷、坡地山頭都有分布,尤其在海拔1500—2100m以上,生長茂密,結果多;在南部地區由於海拔高度普遍較低,所以多分布於超過海拔1000m的山坡上,海拔1000m以下,也有零星分布。此外,還有人工沙棘林,多栽培在河谷、河灘小溪和湖泊沿岸、沼澤地邊緣以及鹽漬草甸。沙棘雖然比較粗生,但灌叢密度、生長情況及收獲量與土壤條件有關。隨著土壤中水溶性鹽減少,腐殖質層及腐殖質含量百分比的增大,沙棘長勢有明顯改善趨勢。沙棘生長在不同地理環境中,其形態特征和生物學特性是不同的(表15—24)。
表15—24 沙棘生態型的基本形態特征
以上資料說明,同壹個種在不同生長環境條件下,其形態特征是有區別的,也是由於沙棘對生育環境適應的特點,同樣帶來了物候期的差異。表15—25說明了海拔的高低,影響了氣溫的變化,隨著物候期的差異,低海拔地區物候出現早,生長期長,反之則遲而短。
表15—25 海拔高度與沙棘物候期的關系
三、栽培技術
(壹)種類
據中國植物誌記載,本屬植物全世界有4個種,9個亞種。我國有4個種,5個亞種,例如:
1.肋果沙棘
(H.neurocarpa S.W.Liu et T.N.He)
又名黑刺,分布於西藏、青海、四川、甘肅。
2.柳葉沙棘
(H.salicifolia D.Don.)
分布於西藏南部、尼泊爾、錫金,不丹也有分布,為喜馬拉雅山地區特有植物。
3.西藏沙棘
(H.thibetana Schlechtend)
分布於甘肅、青海、四川、西藏。
4.沙棘
(H.rhamnoides L.)
本種的原亞種我國不產。但其它亞種有產。例如:
1)中國沙棘(H.rhamnoides L.subsp.sinensis Rousi)又名沙棘,分布於河北、內蒙古、山西、寧夏、陜西、甘肅、青海、四川。
2)雲南沙棘(H.rhamnoides L.subsp yunnanensis Rousi)分布於四川、雲南、西藏拉薩。
3)中亞沙棘(H.rhamnoides L.subsp.turkestanica Rousi)分布手新疆的塔什庫爾縣。
4)蒙古沙棘(H.rhamnoides L.subsp.mongolica Rousi)產於新疆伊犁等地。
5)江孜沙棘(H.rhamnoides L.subsp.gyantsensis Rousi)分布於西藏,錫金也有分布。
(二)繁殖方法
(1)有性繁殖
沙棘果實加工後,剩下的種子及時漂洗,幹燥,貯藏在室溫下,短期內的變化不大,若存放在潮濕的地方,發芽力很易喪失。育苗可在春秋兩季進行,春播播前種子浸脹,有利出苗,播種深度3cm為宜,條播為好,行距10—Kcm。水分適宜,壹星期後出苗,當幼苗出現第壹對真葉後,開始間苗,當出現第四對真葉時進行第二次間苗,株距保持5cm。天氣幹旱應及時灌溉,否則土壤板結,出苗率低。秋季播種宜晚秋進行,種子不用處理,播後畦面覆蓋,冬季澆水封凍,翌年出苗整齊。
(2)無性繁殖
插枝的選擇與插期,是成活的關鍵,由於枝條本身生理學特性不同,即使同株枝條,其生根能力往往不同,插條最好選擇中等成熟度的生長枝。因為太嫩枝條形成根原基差。且在基質上易腐爛,木質化枝條,雖然可以生根,但形成的根系弱,生長不良,也不太適用。由於枝條的發育情況受母株年齡、栽植條件、氣候、土壤等環境條件影響而變化,故這些因素都能影響插條生根的能力。枝條采下後為避免幹枯或風幹,應放在陰處,噴水濕潤和用濕麻布蓋好。長途運輸枝條應松散包裝,中間填以濕苔蘚或鋸末等,采插條時間最好是清晨,因此時枝條中水分含量相對要多些,插期以6月中旬至8月末為好。
扡插方法:插條宜用鋒銳的嫁接刀或芽接刀截取,取長7—10cm,下切面要求比芽低些,側枝也應剪除,插條會很快生根。插條用生長刺激素處理,有助於發根,壹般常用吲哚乙酸和吲哚丁酸處理,以吲哚丁酸處理效果最有效,濃度10—25ppm吲哚乙酸5—15ppm,處理時的水溶液溫度持續保持在20—25℃,溫度過高或過低效果均不佳。浸泡時間14—16小時,浸泡器皿中的溶液深度為1.5—3cm。壹般頭天晚上浸,翌日清晨取出,就可插入苗床,插時行株距為10—15×5—10Cm。
扡插管理:扡插最適宜氣溫20—30℃,生根階段基質溫度21—33℃,為使插條生根順利,最重要的是在插條下端內部組織中形成根原基時期,基質溫度應比空氣溫度高1—3℃沙棘嫩枝生根期對溫度反應敏感,晝夜平均氣溫若降低2—4℃,則生根期推遲5天左右,而且枝條生長勢弱,若加溫會增加地上和根系的生長量,故基質加溫,其發根率及總長度均比對照增加。此外,最適宜大氣相對濕度90—100%,基質濕度為20—25%,故插後註意經常噴水,以形成葉面上的水膜,最好采用自動噴水形成人工霧,但過濕也不相宜。扡插可在大田或苗床中進行,由於發葉早於根,故需要蔭蔽或者蓋塑料布,適宜照度約為全光照的60—90%。如果大規模采條時,最好放在低溫下,用塑料袋密封保存,待插時再啟封。還可在大塑料棚下大量扡插。插後第二年春移植,株距15—17cm,行距30—60cm。
(三)造林整地
營造沙棘林應做壹系列準備工作,如提高土壤肥力,進行休閑,耕翻土地滅除雜草,有條件的地方趁耕地時施基肥。如為山坡地,可按等高線開梯田,由於;沙棘對磷肥比較敏感,可酌情施過磷酸鈣,有利植株生長。
栽培沙棘應采用1—2年生無性繁殖苗。雄株最好采用不同花期的植株,以利授粉期的延長,增加結實率,因此對雄株的花期應給予壹定的註意。造林前應對苗木進行選擇,苗冰標準見表15—26。
表15—26 沙棘苗木標準
(四)栽植
最好在春季隨起苗隨栽植,成活率高,如果秋季栽植或冬季起苗、假植、越冬,再早春栽植,成活率降低。春季起苗與栽植,間隔時間越短,成活率越高,生長發育越快。種植密度以密植為好,即縮小株距,蘇聯曾在這方面做過試驗,結果見表15—27、表15—28。
表15—27 株行距對沙棘果實產量的影響
表中說明,前五年“阿爾泰新聞”不同配植方案的平均產量為46.4,60.8及67(100kg/ha),“卡杜尼河禮品”分別為52.2,73.8及76.8(100kg/ha)。後五年的果實產量比前五年高得多;如“阿爾泰新聞”分別為96.6,117.6及149.2(100kg/ha),“卡杜尼河禮品”分別為106、103.2及167.4(100kg/ha)。從中看出,株距2m的平均產果量比對照3m的高52.9—59.1%,說明沙棘果實產量與種植密度有直接關系。
對果實成熟期不同的類型或品種,可分片栽植,便於管理。栽植時,註意雌雄株合理的配比,壹般8株雌株配植壹株雄株。沙棘喜光,忌與速生樹種相毗鄰,在速生喬木樹種密集的樹冠下,沙棘生長不良或早枯。沙棘園需註意防風,特別在花期,以利授粉。據統計,無風地帶單株產量可比易受風的開闊地提高1倍。因此在建立沙棘園之前,註意設防風林帶。
表15—28 不同株行距條件下的經濟效益
栽植時按行距4m挖定植溝,在定植溝中按株距2m挖坑,苗木根莖埋深10—12cm。將根系理順後撒上混有有機肥的混合土,然後覆土踩實並起壟,供灌水使用。栽後立即澆水,成活率高。若有條件的地方,可用植苗機栽植,能提高工效。
四、采收
沙棘果實8月底開始成熟,10月中旬完全成熟,果實中的含糖量、含酸量及維生素含量在較大程度上取決於成熟期,即果實成熟越早含糖量和維生素C含量越高,反之,果實成熟越晚,胡蘿蔔素含量和含油量越高。隨著沙棘面積不斷擴大,果實采收受到越來越大的重視。當前我國采收以手工為主,在冬天未化凍前進行敲打,然後集中送往工廠加工。近年在蘇聯已研制成功壹種新型采收裝置——真空采收裝置,與手工采收方法相比,可提高工效1—2倍,並減輕工人勞動強度。此外,在果實成熟期,該裝置可在任何天氣條件下工作。這種采收裝置可防止果實損失及損傷枝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