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公元前300年,印度大聖哲帕坦伽利(patanjali)創作了《瑜伽經》,印度瑜伽在其基礎上才真正成形,瑜伽行法正式訂為八支體系。帕坦伽利是壹個對瑜伽有巨大意義的聖人。他撰寫了《瑜伽經》,賦予了瑜伽所有理論和知識,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和實踐系統。在這部著作裏,他闡述了瑜伽的定義、 瑜伽的內容 、瑜伽給身體內部帶來的變化等等。在帕坦伽利之前,瑜伽已經有了很長的實踐期,但是沒有任何人給瑜伽壹個系統的解釋,帕坦伽利開創了壹個整體的瑜伽體系。所以帕坦伽利被尊為瑜伽之祖。
在瑜伽界,帕坦伽利是無人能及的,他跟佛陀、克裏虛納、基督、馬哈維亞、默罕默德或查拉圖斯特壹樣,都是成道的大聖人。就瑜伽的世界而言,帕坦伽利是最偉大的名字,這個人是罕有的,沒有其他的名字能夠跟帕坦伽利相比。瑜伽被帶到壹種科學的狀態,這是人類歷史上的第壹次,他使宗教成為壹種純粹法則的科學,信念是不需要的。
所謂的宗教需要信念。壹個宗教和另外壹個宗教之間並沒有差別,差別的只是在於信念,回教徒有某種信念,印度教教徒有另外的信念,而基督教徒又有另外的信念,不同的只是在於信念。就信念而言,瑜伽沒有什麽可說的,瑜伽不叫妳去相信任何東西,瑜伽叫妳去經驗,就好像科學告訴妳要去實驗,瑜伽告訴妳要去經驗。實驗和經驗兩者是壹樣的,只是它們的方向有所不同,實驗意味著某種妳在外在所做的事,而經驗意味著某種妳在內在所做的事,經驗是壹種內在的實驗。
科學叫妳不要相信,叫妳要盡量懷疑,但是也不要不相信,因為不相信也是壹種相信,妳可以相信神,或是相信“沒有神”的觀念。妳可以用壹種狂熱的態度說神存在,妳也可以帶著同樣狂熱說出完全相反的-------神不存在。無神論者和有神論者都是在相信的人,但是相信或信念並不是科學的領域,科學意味著去經驗某種“是的”的東西,不需要信念。所以,第二件要記住的事是:瑜伽是存在性的、經驗性的、實驗性的,不需要信念,不需要信仰,只需要去經驗的勇氣,但那就是人們所欠缺的。妳可以很容易地相信,因為在相信當中,妳不會被改變,信念是某種加諸於妳身上的東西,某種膚淺的東西。透過信念,妳的存在並沒有被改變,妳並沒有經歷某種突變。妳或許是壹個印度教教徒,但是隔天妳可以變成壹個基督徒,那只是壹種改變,妳可以有吉踏經改變成為聖經,妳也可以將它改變成可蘭經,但是那個以前拿著吉踏經,而現在拿著聖經或可蘭經的人還是保持壹樣,他只是改變他的信仰。信仰就好像衣服,沒有什麽實質的東西被改變,妳還是保持壹樣。
信仰是容易的,因為妳並沒有真正被要求做任何事,他只是壹個表面的衣著,壹個裝飾,在任何時候,只要妳喜歡,妳就可以將它擺在壹邊。瑜伽不是信念,那就是為什麽它是困難的、費力的,有時候它似乎不可能,它是壹個存在性的方法。妳將會找到真理,但不是透過信念,而是透過妳自己的經驗、透過妳自己的達成。那意味著妳將必須完全被改變。妳的觀點妳的生活方式,妳的頭腦,妳的心靈都必須完全被粉碎,某些新的東西必須被創造出來,唯有帶著那些新的東西,妳才能夠跟真實的存在接觸。
所以瑜伽既是壹種死亡,也是壹種新的生命,它兩者都是。就如妳現在的樣子,妳將必須壹死,除非妳死,否則那新的無法被生出來。那新的隱藏在妳裏面,對它來講,妳只是壹個種子,種子必須掉下來,被泥土所吸收。種子必須壹死,唯有如此,那個新的才能夠從妳升起。妳的死將會變成妳的新生命。瑜伽既是壹種死亡,也是壹種新生,兩者都是。除非妳準備壹死,否則妳無法再生,所以,那不是壹個改變信念的問題。
瑜伽不是壹種哲學。它不是壹種宗教,它不是壹種哲學,它不是某種妳能去思考的東西,它是某種妳必須去成為的東西。思考是沒有用的,思考只是在妳的頭腦裏進行,它並不是真正地深入妳存在的根,它不是妳的全部….妳的心是妳最深的中心。
瑜伽顧及到妳的整個存在,顧及到妳的根,它不是哲學的,所以,跟帕坦伽利在壹起,我們不要思考。跟帕坦伽利在壹起,我們要試著去了解存在的最終法則-------人蛻變的法則,如何去死和如何再生的法則,以及存在的新秩序的法則,那就是為什麽瑜伽被稱為壹種科學。
帕坦伽利是罕有的,他跟佛陀、克裏虛納、基督、馬哈維亞、默罕默德或查拉圖斯特壹樣,都是成道的人,但是他有壹方面是不同的。佛陀、克裏虛納、基督、馬哈維亞、默罕默德或查拉圖斯特,他們之中沒有壹個具有科學的態度,他們是偉大的宗教創始者:他們改變了人類頭腦的整個形式以及它的結構,但是他們的方法並不很科學。
帕坦伽利就像佛的世界裏的愛因斯坦,他本來可以很容易地象愛因斯坦,波爾,馬克斯普朗克或海森伯格壹 帕坦伽利在《瑜伽經》中記載的八支行法:
1) 制戒(Yamas):是指外在控制,宇宙的道德戒律。
2) 遵行(Niyamas):是指內在控制,通過自律進行自我凈化。
3) 體位(Asanas):是指瑜伽姿勢,也稱調身。
4) 呼吸控制(Pranayama):是指有節律呼吸的,控制呼氣。也稱調息。
5) 制感(Pratyahara):精神從感覺和外部事物的奴役中解脫出來,是指感覺消失,控制內心,也稱調心。
6) 專註(Dharana):集中註意,壹心壹意。
7) 冥想(Dhyana):靜坐冥想。
8) 三摩地(Samadhi):由冥想而來的超意識全部集中到靈魂中,和宇宙合二為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