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網遊競技 - 黃山西遞古民居交通指南

黃山西遞古民居交通指南

黃山西遞古民居交通指南:市內交通:市內前往西遞有汽車可以直達,早7:30下午13:00均有車,也可乘車在前往西遞村的路口處轉搭當地車輛;從黟縣汽車站搭乘中巴前往,票價2元。

西遞村位於安徽省黃山市黟縣城東8公裏處,距屯溪約54公裏,距黃山風景區僅40公裏。西遞原名西川,西遞村建於北宋元豐年間,距今900余年,後因徽州府於村3華裏古驛道處設“鋪遞補所”而改稱今名,村中保存完好的124幢明清民居,大多為三間與四合格局的磚木結構樓房,馬頭墻、小青瓦,且“布局之工,結構之巧裝飾之美,營造之精,文化內涵之深”,都是國內罕見,被遊客、學者譽為“世界上最美的村莊”“古民居建築的寶庫”。

西遞距黃山市府所在地屯溪54公裏,距黟縣縣城8公裏。該村東西長700米,南北寬300米,居民三百余戶,人口壹千多。據史料記載,西遞始祖為唐昭宗李曄之子,因遭變亂,逃匿民間,改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風昌盛,到明清年間,壹部分讀書人棄儒從賈,他們經商成功,大興土木,建房、修祠、鋪路、架橋,將故裏建設得非常舒適、氣派、堂皇。歷經數百年社會的動蕩,風雨的侵襲,雖半數以上的古民居、祠堂、書院、牌坊已毀,但仍保留下數百幢古民居,從整體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西遞村是以宗教血緣關系為紐帶,以胡姓為主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西遞村四面環山,東西約長800米,有三條溪流從村北、村東流經全村後在村南會源橋處匯聚。西遞村村中鱗次櫛比的古民居形成船形的船體,村落四周的上百畝良田簇擁著整個村莊。村落以壹條縱向的街道和兩條沿溪的道路為主要骨架,構成以東西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統。所有街巷均用黟縣本地產的青石鋪就。巷道、溪流、建築布局相宜,村落空間變化富有韻律感。寬約3米的正街、橫路街、前邊溪街、後邊溪街等四條街道,構成了村落的主要道路骨架,四十多條保存完好的古巷弄輻射全村。住宅大多臨水而建,有精雕細刻的八字大門樓,高聳的馬頭山墻,曲折的墻面,形狀各異的石雕漏窗及街頭巷尾的石凳、水井、石板橋,這些建築和物件都保持著明清時期的原有風貌。整個村落的整體輪廓與所在的地形、地貌、山水等自然風光和諧統壹,具有很高的審美情趣,體現出皖南古村落的特有風貌。

西遞民居外表簡樸,墻面出於防盜安全的需要,基本是用封閉的外墻圍護,對外窗戶很少,多以黟縣青石鏤空雕成花卉和幾何圖案裝飾。大門均用黟縣青石做框,上部鑲嵌門罩,多用磚石雕刻,以花鳥蟲魚或歷史場景為題材,寓意深刻,極為精美。特別引人註意的是房間的梁、枋、鬥橫、雀替、隔扇和憑空窗上的雕刻,雕工細膩,異常精美。建築上多用木雕、石雕、磚雕,這是明清徽派民居建築的又壹典型的特征。

村內現存的明、清古民居有124幢,祠堂3幢,道路、水系均維持原狀,正街、橫路街和40多條巷、弄以及特有的青石板路都得以保留,使得西遞堪稱徽州古村落中的典範西遞不論在建築布局、營造技術還是裝飾工藝上的成就都是極其巨大的,被人們譽為代表著中國唐宋以來住宅和人居環境建設方面的最高水平。它們還是我國封建社會後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徽州文化的載體之壹,是明清時期達到鼎盛的徽州文化的產物。2000年11月30日,西遞作為我國最典型的古村落類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之中。

胡文光牌坊,俗稱西遞牌樓。建於明萬歷六年(公元1578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牌坊高12.3米,寬9.95米,系三間四柱五樓單體仿木石雕牌坊,通體采用當地的“黟縣青”大理石雕築而成,整個牌坊上下用典型的具有徽派特色的浮雕、透雕、圓雕等工藝裝飾出各種圖來,而每壹處圖案都蘊含有極深刻的寓意。胡文光牌坊造型莊重、典雅,石刻技藝出眾,堪稱明代徽派石坊的代表作。

敬愛堂,位於前邊溪東岸,是壹座面積達1800平方米的典型徽派磚木結構建築,也是西遞村現存最大的祠堂。敬愛堂門前飛檐翹角,氣勢恢宏。步入中門為祭祠大廳,大廳分上下庭,中間有大型天井。敬愛堂是祀拜祖先、教育後代、凝聚宗族和舉行各種宗教活動的場所。於1992年重新修復,現被辟為“西遞民俗展覽館”。

追慕堂,位於大路街上方,建於清乾隆甲寅年(公元1794年),用以追思慕念胡氏先祖,使後人勿忘當年的李胡淵源。追慕堂屋頂為飛檐翹角,八字型大門樓,檐下三元門外設有木欄,八字墻用整塊打磨光滑的黟縣大理石制成,風格獨特,極為精美壯觀。曠古齋:建於清康熙年間,是壹幢清朝時期典型的徽派庭院式的私家宅院。齋內的磚、木、石三雕都基本保持原樣,正廳堂前擺放有西遞古村落全景大沙盤,形象地再現了古村落的整個布局和山形地貌。

瑞玉庭:位於橫路街口,建於清鹹豐年間,是壹座具有代表性的徽商住宅。從上而下整體看來似“商”字形狀,當人從下穿過時就與其組成了完整的“商”字,寓含著“人人皆經商”之意,這是徽派民居廳堂裏的壹個獨例。

桃李園,位於橫路街中部,建於清鹹豐年間,由正屋和庭院組成,是西遞徽商胡元熙的舊宅,也是西遞唯壹的住宅、書館相配的建築。後進廳堂兩側有12塊雕花木板,上面依次鑲有書法漆雕《醉翁亭記》全文是出自康熙年間古黟書法家黃元治之手,十分珍貴。

西園、東園,西園在中橫路街上,建於清雍正年間,距今有260年歷史,是清道光年間四品官胡文照的私宅。庭院分前、中、後三進,以低墻相隔,院內有花草樹木、魚池假山、匾額漏窗,用的是典型的徽派造園手法。東園與西園相對應,是壹組多單元的古老住宅,風格古樸,不事華麗。

膺福堂,是西遞官職最高的清二品官胡尚_的私邸。“建於清康熙年間,為三進三樓結構。膺福堂是典型的徽派四合院,屋內的隔扇門皆雕成蓮花狀,精制典雅,天井四周的雀替木雕呈倒爬獅,盡顯官商府第的氣派。

位於大夫第後弄的前邊溪畔,建於清康熙年間,原為村中徽商泰鬥,有“江南六富”之壹美譽的胡貫三晚年的居所。仁堂古樸而典雅,房屋是五間二樓結構。_仁堂後來還是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在西遞創辦黟縣第壹所“崇德女子學堂”的大家閨秀黃杏仙的故居。尚德堂:位於前邊溪上遊,始建於明萬歷年間,距今約有400年的歷史,是目前西遞古村落裏尚有的最古老的明代民居建築。

走馬樓:位於村頭胡文光牌坊西側的走馬樓又稱“淩雲閣”,始建於清道光年間。走馬樓分上下兩層,粉墻墨瓦,飛檐翹角。在此憑欄遠望,遠山近水盡收眼底,八面來風,令人心曠神怡。位於村大路街與橫路街交匯處的大夫第邊,傳說原胡家小姐曾在此樓上拋繡球擇婿,因而又被稱為“小姐繡樓”,繡樓占地僅6平方米,但設計巧妙,布局合理,建造精巧,十分玲瓏典雅。

在西遞村西南8公裏的石墨嶺南麓。這裏山崖陡峭,河水湍急,古人在崖壁上鑿通壹洞,洞深3米,壹條石板棧道穿洞而過,是古代府縣往來之要塞。1956年,黟漁公路施工,將洞口炸開,如今遺址可見。尋陽臺:位於黟漁公路旁,距西遞7公裏。這裏崖壁陡峻,崖下有壹深潭,潭邊有壹巨石,名潯陽臺,又名釣魚臺。如今石臺上刻的“釣魚臺”三個字仍清晰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