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幼兒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孩子的心理成長路上家長是不能缺席的,未來的好壞,取決於孩子現階段的成長,寶寶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父母的耐心教導,以下是對幼兒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對幼兒的教育理念和方法1
壹、幼兒教育應以人為本,尊重兒童個性與需要
在幼兒教學過程中,幼兒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每個兒童都是獨壹無二、獨具個性特點的人。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兒童的獨立個性,尊重幼兒的獨特興趣,盡可能的滿足每壹個兒童在情感上、身體上和心理上的需要。教師應該以多元智能理論來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在教學過程中正確看待兒童的個體差異,正確對待理解、耐心引導孩子的日常性錯誤,采取針對性的措施,讓幼兒獲得正確的認知,得到真正的發展。
二、加強對幼兒教師的培訓,制定班級特色教學計劃
幼兒教師應該善於結合班級實際情況,制定具有班級特色的教學計劃。使教學計劃可以有效幫助教師在幼兒教育的工作實踐之中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充分調動和發揮每個教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全力支持和服務教師的個性教學。要達到這樣的教學效果,需要不斷加強幼兒教師的業務能力培訓,提高幼教工作能力水平。幼教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幼兒教育的質量有著直接的利害關系,加強幼教師資培訓,引進先進教育理念,定期開展教學業務調研,組織教師外出進修,邀請公安、消防、衛生系統專業人員進行講座,更新知識和觀念,幫助教師們轉換觀念、提高技能是全面落實幼兒教育工作目標的前提與保證。
三、在教學活動中積極開展興趣教學,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
針對幼兒喜歡簡單重復的特點,盡量從孩子的生活實際出發,結合幼兒的興趣點和具體真實的`生活情景,改編、創編壹些簡單、重復而有趣味的兒歌,並在壹日生活活動的各個環節中滲透,使語言同時成為幼兒的學習工具,為幼兒形成良好的品德、衛生、生活、學習習慣奠定基礎。
例如:
(1)品德培養。為了激發幼兒的愛心,利用《好娃娃》這首兒歌讓幼兒學會關心長輩。“爺爺奶奶年紀大,頭發白花花,嘴裏缺了牙,我給爺爺搬凳坐,我給奶奶倒杯茶,爺爺奶奶齊聲把我誇!”孩子們根據兒歌的內容創編動作,很快就記住了兒歌內容,灌輸了良好的品德教育。
(2)生活習慣培養,利用兒歌《搖呀搖》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搖啊搖,搖啊搖,我的娃娃要睡覺;小花被,蓋蓋好,兩只小手放放好;閉眼睛,輕輕拍,娃娃不吵也不鬧。”兒歌以擬人化的口吻,明確了幼兒自己睡覺時該做什麽。孩子們在遊戲化的情境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3)衛生習慣培養。衛生習慣主要包括:洗手、保持五官的清潔、正確使用手帕、保持身體清潔。利用兒歌《洗手歌》來幫助幼兒學習正確的洗手方法:“飯前便後卷袖子,洗小手,自來水,細細流。左手搓,右手搓,細菌無處躲。手心搓,手背搓,看看誰的小手最幹凈。”為幼兒每次洗手的時候,哼著《洗手歌》,按照兒歌的內容步驟洗手,久而久之,幼兒養成了勤洗手等良好的衛生習慣。
(4)學習習慣培養。教師應該註意對幼兒學習習慣的指導,不斷地將良好的學習習慣轉化為幼兒個人的需要。《學好樣》這首兒歌就引導了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走路要學小花貓,腳步輕輕靜悄悄。坐著要學小白鵝,挺起胸膛精神好。唱歌要學百靈鳥,迎著春風多美妙。”幼兒在重復念兒歌的同時,幫助幼兒理解如何走、如何坐、如何唱,為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幼兒教育中積極開展愛心教育活動,激發孩子的友愛、互助的情感
在幼兒教育的實踐中,教師應該從情感入手,啟動“愛心”的教育活動,利用“教師節”“兒童節”“元旦節”等重大節假日廣泛開展各種文化娛樂主題活動,使幼兒在親身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通過組織、準備、承擔角色,激發學生間交往過程中相互關愛、互助的情感。通過這樣的主題活動,幼兒的自制力、自信心等得到良好的培養和鍛煉。
五、密切家校之間的聯系,幫助孩子樹立整體環境觀
幼兒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除了為學生創建平等、寬松的心理氛圍外,還應為學生創建安全、和諧、開放的整體環境,在教學實踐中充分利用多媒體和其它電教手段,為幼兒提供更為立體、全面的信息,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家長和教師之間的密切聯系,是幼兒健康成長不可缺的因素。通過每日電話追蹤,每周板報,不定期召開家長會等多種形式,深入宣傳幼兒教育科學方式,強化安全、疾病預防等科普知識,不斷培養、鞏固、發展家園***育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