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 處:漢·王充《論衡》:“猶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置之路也。”
2、指鹿為馬 [ zhǐ lù wéi mǎ ] 秦朝二世皇帝的時候,丞相趙高想造反,怕別的臣子不附和,就先試驗壹下。他把壹只鹿獻給二世,說:“這是馬。”二世笑著說:“丞相錯了吧,把鹿說成馬了。”問旁邊的人,有的不說話,有的說是馬,有的說是鹿。事後趙高就暗中把說是鹿的人殺了(見於《史記·秦始皇本紀》)。比喻顛倒是非。
出 處:《史記·秦始皇本紀》:“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
3、狐假虎威 [ hú jiǎ hǔ wēi ] 《戰國策·楚策壹》記載,有壹次壹只老虎抓到壹只狐貍要吃掉它。狐貍說:“妳是不敢吃我的。天帝讓我當百獸之長,妳要吃我,就是違背了天命。不信妳可以跟在我後面走壹趟,看看百獸見了我是否都逃避。” 老虎跟在它後面走了壹趟,果然看到百獸都逃跑了。虎不知百獸原來是怕自己,反而真的認為是怕狐貍了。後因用“狐假虎威”比喻倚仗別人的勢力來嚇唬人。假(jiǎ):借。
出 處:《戰國策·楚策壹》:“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4、見兔放鷹 [ jiàn tù fàng yīng ] 看到野兔,立即放出獵鷹追捕。比喻行動及時,適合需要。
出 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護聖不似老胡,拖泥帶水,只是見兔放鷹,遇獐發箭。”
5、狼狽為奸 [ láng bèi wéi jiān ] 傳說狽是壹種獸,前腿特別短,走路時要趴在狼身上,沒有狼,它就不能行動。比喻互相勾結做壞事。
出 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詩翁畫客狼狽為奸;怨女癡男鴛鴦並命。”
6、虎狼之勢 [ hǔ láng zhī shì ] 形容極兇猛的聲勢。
出 處:《淮南子·要略》:“孝公欲以虎狼之勢而吞諸侯。”
7、兔起鶻落 [ tù qǐ hú luò ] 鶻:打獵用的鷹壹類的猛禽。兔子剛跳起來,鶻就飛撲下去。比喻動作敏捷。也比喻繪畫或寫文章迅捷流暢。
出 處:宋·蘇軾《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