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網遊競技 - 佛陀的覺悟是如何幫助我們去除痛苦的?

佛陀的覺悟是如何幫助我們去除痛苦的?

佛陀獨自離開皇宮,只有壹個目的:找到去除自己內心痛苦的方法。為此,佛陀到深山拜師苦修了三年又三年,嘗試了聽說到的每壹種方法,最終在菩提樹下悟到去除自己內心痛苦的方法,並確信這也能去除每個人的痛苦。

佛陀走到鹿野苑,對喬陳如等五人講述了自己覺悟。五人依此禪修,很快都成了覺悟者、解脫者,成了阿羅漢。

在接下來的四十九年裏,佛陀無論在化緣的途中,還是在祗樹給孤獨園;無論在森林裏,還是在靈鷲山上;無論回家為病父說法,還是上天為亡母說法;無論為自己的堂弟、兒子,還是為外道的法師說法;無論為幼子夭折的村姑,還是為父親亡故的油翁;無論為墮入風塵的女子,還是為殺生無數的屠戶,佛陀總是隨緣為他們講解自己覺悟到的方法,讓他們都得以醒悟解脫,免除了內心的痛苦。

佛陀的弟子從最初的五人增加到千二百五十人俱,到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菩薩摩訶薩八萬人,在不同的法會上,聽了佛陀的開示後,都覺悟、解脫了。

在佛陀涅槃後,佛陀的開示經過先後六次結集,以經文的形式被記錄流傳了下來。

這六次結集,都經過當時的領悟者口誦、討論、辯論,在壹致確認無誤後,再最終確定。我們今天所讀到的每壹部經文,都是佛陀所覺悟到的,能去除內心痛苦方法的詳細介紹。

那佛陀的覺悟究竟是什麽?為什麽能去除每個人的痛苦?讓我們仔細地讀讀常見的三部經文《阿彌陀經》、《心經》、《金剛經》就能明白。

在《阿彌陀經》裏,佛陀在描述了西方極樂世界的莊嚴,強調了念阿彌陀佛的功德利益後,兩次說到“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兩次說到“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在《心經》裏,佛陀說“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整部《金剛經》,佛陀都在回答須菩提長老的問題:“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雲何住?雲何降伏其心?”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在整部金剛經裏反復出現。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佛陀在菩提樹下的覺悟。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除了在以上三部經文裏提到外,在諸多經文裏都有出現。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壹個禪修者的最終、最高的覺悟。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譯文為:無上的正等正覺覺悟,在南傳佛教被稱為“正等覺”,在藏傳佛教稱為大手印、大圓滿。

何為正等正覺?當壹輛急速駛過的汽車把泥水碾壓得飛濺起來,恰好在旁邊走的人會立即跳起來閃躲;當吃飯時咬到壹粒沙子,會立即張嘴停下;當在野外去抓壹把綠草時,結果抓到壹條蛇,會立即尖叫起來並迅速扔掉。這些瞬間所發生反應就是正等正覺。

在這些瞬間,任何人僅是對外部狀況的即刻對等的反應。如果壹個人在生活中,能連續、持續地對外界的變化做出類似的即刻反應,他就是壹個佛,他的內心就不會有任何的痛苦、煩惱,因為痛苦、煩惱沒有機會、沒有空隙生起。

所有人,即使未經禪修,都能正等正覺,特別在幼小、少年時。到了中年、老年只會偶爾出現。此時,人的內心已累積了太多的貪、嗔、疵,累積的經驗、知識、想象、憂慮太多,已把正等正覺的佛性全部蒙住了,對當下已不能做出正等正覺的反應。對壹切都只能從欲望、得失的角度做出反應,每天都活在痛苦、煩惱中,或是活在想象的痛苦、煩惱中。

佛陀在覺悟、明白這壹點時,以至於都不相信,就這麽簡單,這樣就能把每個人內心的痛苦、煩惱給去除掉?

在菩提樹下,佛陀反復驗證後,確信只要保持在正等正覺狀態,就不會有任何的痛苦,就不會有任何煩惱。

所以佛陀說人人皆具佛性,每個人都能解脫,只是被自己的欲望、怨恨、愚癡,也就是貪嗔癡給蒙蔽了。只要通過訓練,把這些去除掉,每個人的佛性就能顯現,就能體驗到正等正覺。也就能在生活中保持在正等正覺的狀態,去除所有的痛苦,過上無憂慮、無煩惱、無痛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