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網遊競技 - 中國百家爭鳴,有哪些

中國百家爭鳴,有哪些

中國歷史上的三個百家爭鳴時代

中國歷史上的百家爭鳴,第壹次,也是眾所周知的壹次,起於三千年前的春秋末期,貫串戰國時代。這是壹個大動蕩、大分化、大競爭的時代。由於經濟發展和時代需求,教育、文化空前普及,“士”這個階層登上歷史舞臺。特別是,標誌性的文化巨人們比肩繼踵而出,儒、道、墨、法之外,還有若幹家大師。種種因素表明,中國成為世界文化大國,是從這個時代開始。

中國最近壹次的百家爭鳴,是在距今八十多年前的五四時代。產生了區別於封建思想、教育、文學、藝術等諸多方面的成果,出現了劃時代的、當之無愧的文化大師,標誌著苦難深重的中國,以全新的文化大國面貌而崛起。

上述兩次文化繁榮昌盛,無庸置疑,也不須贅述。

王母的蟠桃,三千年壹結實,中國文化的大繁榮,真如瑤池仙果壹樣稀有嗎?

以中國文化的源遠流長,眾彩紛呈,每隔千年出現壹次繁榮昌盛,應該合乎情理。

其實,距今壹千年的北宋,也具備了文化繁榮昌盛的必要條件。首先,經濟空前發達,國家年收入超過七千萬兩白銀,“國家幹部”的工資,屬於歷代最高;其次,教育空前普及,開科取士人數眾多,選拔規則完備,士子可以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公務員”考試成為求教讀書的巨大推動力;從而,北宋以四大發明俱備的實力,科技水平領先於當時世界;再者,首次實現“三教合壹”,又各家分門別派,封建王朝的朋黨之爭,本不是優良傳統,但學術上的內鬥,也促進了百家爭鳴局面;尤其是,擁現出以蘇軾為代表的壹批標誌性文化大師。

可惜的是,北宋這個輝煌的朝代,被不可思議地滅亡了,它的光輝文化史,隨之陪葬於其末代皇帝駭人聽聞的腐敗。它的文化含金量,也被莫名其妙地貶低了。到二十世紀前期,史學教授錢穆壹句“積貧積弱”,幾乎成為這個時代的蓋棺定論。現今的人們,只能從拍賣場上的天價,才會去估量宋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

每千年壹勃興的文化繁榮昌盛,在世界上,足夠壹個文化大國身份了。

然而,北宋的燦爛文化,因被草原民族的殘暴蹂躪而貶值;五四的光輝傳統,隨著旗手被冷落而改換門庭。

漠視已有輝煌,無視眼前巨匠的現象,反映出文化上的幼稚。

處在新世紀之初的今天,我們要打造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文化,有多少路要走呢?

從歷史篩選出的軟、硬條件,我們都不妨參照壹下。

要有雄踞世界的文化,第壹個問題是,要有世界壹流的教育。

辦教育,經費是基礎。並不是花錢越多越先進,而在於願否在教育上投入。看看教育經費在國家計劃中所占份額,就可壹目了然。比比這個份額在世界各國的排名,就會測量出我們算不算“教育大國”。若幹年來,“國家有困難”,幾乎形成中國教育的專用語,其微言大義,就是“國家不在這裏真花錢”。

確定教育方針,是基礎的基礎。認準教育培養什麽人,比願投多少教育經費還重要。“五七指示”早已列入“沒聽說過”,今天的教育方針,也是沒聽說過。或許會有人會反駁,不是有“素質教育”嗎?這四個字,是否算做教育方針,我們還是沒聽說過。“素質”二字,辭典上的解釋是:“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點,主要是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方面的特點。”總之,先天(與生俱來的)特點稱為素質(後天練成的稱為“素養”)。準此,所謂“素質教育”,等於指的是“胎教”。這樣,國家確實可以不花錢也辦事,頂多給孕婦壹點營養補助,就算仁至義盡了。但,不查辭典的人,誤以為所謂提高素質,就是唱歌跳舞做遊戲,約定俗成地,給有文藝專長的學生加分。搞文化教育的領導,盡心竭力地磨破壹大堆意大利舞鞋,政績雖佳,中國的教育還是有困難。

“素質”提高以後,不愛讀書的學生更不愛讀書了,努力學習的孩子更向往出國了,出國深造,應當海歸的人才,走上“不歸”路了。

教育永遠有困難,人們更加不讀書。寫書成了有錢人的特權、高消費的渠道。按商業化操作出版的書,真正的讀書人多不肯掏腰包去買。無書可讀,何談文化?

下壹個問題是,知識的社會價值如何。

知識分子多少錢壹斤?為什麽媒體追捧大學畢業生賣豬肉?為什麽追星族不以知識論星?為什麽文章不值線?為什麽導師被稱為“老板”?為什麽資歷越老的教師工資越低?為什麽對國家貢獻越大的專家越默默無聞?

姑且不談十萬個為什麽,簡單說說下壹個問題。

壹國家民族的文化,要在世界上站穩腳跟,必須有足以代表這種文化的大師。沒有文化大師的民族,是可憐的庸眾;而抹煞屬於吾土吾民的真正大師,是自甘墮落。

再簡單小議壹個大問題:文化的凝聚力。

只要稱為文化的無論什麽,都會產生向心力,就像酒好不怕巷子深,臭豆腐也能吸引人。但是,只有具備足以教化、感染、鼓舞人民的成熟主流文化,國家民族才會有凝聚力。只知哈東哈西、專門拿祖宗開涮、標榜“非主流”、堅守“三俗”陣地、專事顛倒美醜等等等等如果流行下去,如果以為,文學藝術不過是搞怪,我們只能離文化的繁榮昌盛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