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網遊競技 - 江蘇興化訂婚彩禮多少

江蘇興化訂婚彩禮多少

文/柳成蔭

彩禮是中國舊時婚禮程序之壹,又稱訂親彩禮、聘禮、聘財等。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的壹段時間,曾壹度被廢止,但在民間始終頑強存在,畢竟千百年的習俗是很難改變的。

泰州地區,結婚要分三步走。第壹步,訪親(相親),女方親戚家人到男方家認識壹下,無非是吃壹頓飯,這不要彩禮的,男方最多拎點小禮品給女方帶回去分分。二是訂婚,在男方家舉辦,那天寫“婚約”,後來又叫“自由書”,女方要收取訂婚禮的,這是事先雙方商量好了的;三是結婚,收取結婚禮,壹部分結婚之前送過去,壹部分迎親時帶過去。近幾年,出現了訂婚、結婚壹起辦,刪繁就簡,叫“壹鏟子熟。”

還有壹種,就是招上門女婿,這是不收男方彩禮的,也很少有迎親的(至少我沒見過),男方提前到女方家中住下,“好日子”那天女方舉辦宴席。不過,隨著計劃生育的推行,獨生子女家庭多了,女方父母將女婿當兒子,男方父母將兒媳婦當女兒的現象普遍了,這也許是社會的進步。

舊時,往往男方兄弟們多的,要的彩禮便多點,個中原因都是在打小算盤,怕女兒嫁出去了,公公婆婆的財產在幾個兒子中分配不均,先為女兒賺份財產。如果男方是獨子,相對好說些了,公公婆婆掙的家產都是女兒女婿的。

在泰州地區,流傳著壹種說法,說興化人的彩禮重,禮節也多。其實,這只是片面說法,每個家庭不壹樣的,有多有少,甚至還有不收彩禮的。筆者呆在興化兩年時間內,也參加過幾次當地的婚禮,總體印象兩個字:熱鬧。但總感覺興化人比其它地方的人好攀比,愛面子,也許是祖祖輩輩遺留下來的風俗吧。

興化的彩禮大概是這樣壹個情況。訂婚時“禮金”加“三金”或“五金”。前幾天參加了文友兒子的壹個婚禮,男方女方都是興化人。訂婚禮金萬,加三金萬(給錢女方,讓其自己買); 結婚禮金 萬,酒席婚禮男方辦。女方壓箱底陪嫁5萬,陪輛小轎車,男方貼箱底是雙倍,即10萬。

筆者粗略算了壹下,這壹結婚,花去男方父母約40萬,加上買房付、裝修,雜七雜八的開支,花去了將近壹百萬,所幸老家夥有實力,要是在普通農村家庭,估計要負債累累了。

在泰興地區,結婚三步“曲”也是要奏的,這和興化壹樣。姜堰也是如此,受吳文化影響的靖江亦如此。不過,泰興的彩禮確實比興化要少好多了,東鄉比西鄉還要少。泰興人訂婚時彩禮比結婚時要多得多,這和興化是反的。往往訂婚時要個十萬八萬,結婚時可能就意思意思了。

泰興人結婚迎嫁時很註重“禮擔子”,過去是有媒人挑禮擔子的,用兩只籮筐,系上紅繩子,壹支桑木扁擔擱在肩上,挑起來晃悠晃悠的。禮擔子裏魚肉、點心、香煙、喜糖是必不可少的。禮擔子裏有些關鍵的禮物,這是馬虎不得的,如:必須有兩只豬後腿。禮擔子挑到女方,女方留下壹只,另壹只返回給男方,這叫“腳來腳去”,意思是雙方成親後要經常走動,來來往往。曾鬧了個笑話,由於女方不是泰興的,順手將兩只豬腿都收下來了,弄得男方有些不開心了,貌似女方不歡迎親家登門似的。其實,真正成了親後,來回走動的是女兒女婿,大人們走得很少的。用泰州人的話來說,那叫“做了親合了心”。

在老家,結婚那天鋪床是重要環節,要找門房裏德高望重、有兒有女的長輩或新郎的嫂子來鋪床的,寄寓新人婚後幸福。當然,鋪床的也會得到喜錢的,喜錢不多,意義非凡。鋪床人口中念念有詞,這叫“說鴿子”:我左手掃床生貴子,右手掃床生鳳凰,鳳凰頭上開金花,榮華富貴到我家;東壹輪,西壹輪,新郎新娘幸福人;被子邊子壓邊子,新郎新娘生貴子;褥角落壓捏角落,來年公婆抱娃娃在泰州地區,結婚第三天是女兒帶上女婿回門的日子,也是給丈人、丈母娘“放血”的日子了。男方往往準備隨手禮。禮不在於貴,而在於心,壹份情意,壹份真誠,壹份心意,代表對親人朋友的祝福,表達著對親人朋友的關心。隨手禮是壹家壹份,女方父母、爺爺奶奶、叔叔嬸嬸、舅舅舅媽等都要帶“回門禮”的,禮包裏有茶食、酒水、香煙之類的。這就要放長輩們的血了,新郎官婚後第壹次登門,這紅包像雪花壹樣飄起來了,少則千把,多則上萬,不過,長輩們給得開心。

當然,結婚時,女方也要陪禮的,至今還有這壹說法:“有錢陪兒陪女,沒錢賣兒賣女”。陪禮多少得看女方的家庭實力和社會地位,沒錢的把彩禮錢用光,有錢的用光彩禮錢不算,還得貼出去壹大筆。如:現在不少結婚家庭,往往買房時,女方付首付,男方裝修、操辦婚禮。這是女方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才這樣,並不是每個家庭都能實現的。但絕對相信,女方不會把彩禮錢化為己有的,傳出去名聲就臭了。

老家的彩禮並不是買賣婚姻的象征。在八九十年代,也曾流行過壹段時間買賣婚姻,那是雲南、貴州、四川的女子賣過來的,買方都是家庭貧窮、討不到兒媳婦的家庭,兩三萬、三五萬,甚至壹兩萬就可以買個年輕的女子。這些曾經買過來的新娘子往往在婚後幾個月,甚至幾天就偷偷地跑掉了,這叫竹籃打水壹場空。我家河對邊買了個廣西的女人,孩子都五六歲了,最終還跑掉了,所幸的是給男方留了個後。老家的彩禮則不壹樣,那是取之於男方用之於男方,與買賣婚姻格格不入。

舊時,泰興、靖江、興化、姜堰人都有嫁女規矩,不妨探討壹下。泰興人嫁女,家裏沒幾棵白果樹的不嫁,那時白果樹是財富,壹棵樹年收入萬元很正常;興化嫁女不嫁北,越往北越貧窮;靖江嫁女往南走,靖江人自認為血統尊貴,說吳語的,在他們眼睛裏,自家養的老母豬都是雙眼皮兒;姜堰人嫁女看家產,有錢最好,沒錢勿擾。其實。這都是嫌貧愛富,生怕女兒嫁出去過窮日子。現在,這種現象壹去不復返了,男女對上眼就行。不過,結婚時彩禮還是要的,媒人只是過過場。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家鄉人的婚禮習俗變化也很多,變得越來越簡單了,有些老祖宗遺傳下來的規矩也淘汰了,如家鄉的“禮擔子”。但,我相信,彩禮在壹定會存在,因為家鄉人富裕了,不差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