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會很關註留守兒童的教育,的確這個問題是值得大家深思的。下面我為大家介紹留守兒童教育,希望能幫到大家!
留守兒童教育
目前主要有兩種類型:壹是隔代監護,即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對“留守兒童”監護的方式比較多。對於這種監護的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較放心。但這種監護方式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卻有著難以克服的問題。
壹是由於血緣、親緣關系,監護者多采用溺愛的管教方式。較多地給予物質、生活上的滿足和過多的寬容放任,而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導。
二是祖孫輩年齡差距大,觀念不壹樣,對待許多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異,“代溝”明顯,難以相互溝通。壹般來說,祖輩們往往以他們自己成長的經歷來教育要求孫子輩,思想觀念保守,教育方法簡單。而現在的孩子見識廣,喜歡趕新潮,尋求刺激和創新,做事不拘壹格等,老人的觀念和教育方法很難為孫輩接受。另外,老人年歲大,精力不濟,健康狀況欠佳,再加上有的老人監護的.有幾個“留守兒童”,真是力不從心。
以上情況說明祖輩難以承擔監護教育之責。二是上代監護,即由父母的同輩人,如叔、伯、姑、姨、舅等親戚或他人撫養的監護方式。由於監護對象並非己子,監護人在教養過程中難免有所顧慮,不敢嚴格管教。這樣,上代監護也大多屬於物質型和放任型的管教方式,容易養成兒童任性的心理行為。而對於較為敏感的兒童來說,又容易產生寄人籬下的感覺,從而形成怕事、孤僻、內向的性格。
留守兒童與父母關系
從留守兒童親子分離、監護不力的種種現象中,我們看到的是當下孩子們的生存危機,還有暫時看不到的、由於親情缺失和情感冷漠而對孩子的壹生產生更重要影響的發展隱患。
相當多的留守兒童家庭盡管家庭結構並未破裂,孩子父母雙全,但是父母雙方或壹方遠離孩子的現實,已經在很大程度上使家庭的上述特征發生了諸多改變:親子之間面對面、互動頻率高、日常生活中影響等特征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了甚至不復存在。因而不可避免地使得家庭對孩子的積極影響在其效果上大打折扣。
留守兒童家庭因父輩與孩子的親情缺失而導致的孩子在家庭中缺少安全感、缺少父輩引領、缺少與父母積極的情感互動和缺少心理支持,難免對父母的情感冷漠,進而導致更多的心理和行為問題,長期積澱下來將對其壹生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
留守兒童學習差的原因
由於這些“留守兒童”長期以來形成的學習主動性差,加之家庭教育跟不上等因素,這些孩子均學習吃力。盡管在校期間老師的督促約束。可回到家,爺爺奶奶又督導不力,致使這些學生養成了壹緊壹松的習慣。學校與家庭不能形成教育合力,從而收效甚微。我個人認為:要緩解這些“留守兒童”學習吃力的現狀,必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如何做到這壹點呢?就是要改變以往傳統的教育模式,應用參與教學法,使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與教師形成互動,並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課堂氣氛活躍,從而讓學生樂於學習、勤於學習、使他們逐漸改掉以前的厭學情緒,進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和成績。
“留守兒童”在教育過程中碰到的問題遠不止以上這些,他們有的還要面臨生活的壓力和同伴的奚落(父母離異留在農村的孩子),時間久了,就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壹種潛移默化的傷害和影響,更有甚者還會影響他們以後的生活。因而對他們的教育就至關重要,特別是家庭教育必須到位,讓他們的學習與生活的環境既寬松又不失緊張,讓他們的童年生活充滿情趣。這也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及各位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