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網遊競技 - 歷代中醫對美容方法的認識

歷代中醫對美容方法的認識

  歷代中醫對美容方法的認識

 人類愛美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的甲骨文“沐”“浴”等文字的記載,隨著社會的發展,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人們除了對外表衣著裝扮不斷改進外,對影響人體外在美的各種疾病的治療,以及從美容角度探索各種具有美容作用的方藥也更加為人們和眾多醫家所重視.現探究中國歷代對面部色斑的各種美容方法,以更好地認識和指導此類皮膚病的臨床用藥及美容治療.

 1 面部色斑的文獻記載

 從古至今人們都沒有停止過對面部白皙、光凈悅澤的向往和追求。古人也通過各種方法治療或完善自己的面容.對於面部色斑主要通過令面白色美方藥達到面白色美的保養目的,通過療面黑令白、祛斑瑩面方達到治療面部色斑的.作用,令人肥白方以調內部達到由內而外的美白作用,通過塗面達到外在保養和美化的作用.現將中國歷代最具特色的醫學專著裏所涉及的治療面部色斑內容進行整理,以探究歷代中醫在美好容顏的保養治療方面的發展規律和完善情況.

 2 歷代中醫對美容方法的認識

 2.1 唐以前 這壹時期對面部色斑的認識和治療主要停留在理論上,我國現存最早的藥物專著《神農本草經》記載了許多中藥的美容作用,其中詳細記載了數十味具有令人面色悅澤去面皯等美容作用的 中藥,如白 僵 蠶“ 滅 黑 皯 ,令 人 面 色好”.秦漢時期的中醫巨著《黃帝內經》也為中醫美容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其中論述了人體皮毛、胡須、顏面、五官、皮膚以及形體與內在臟腑經絡、陰陽氣血津液等的關系。此時期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晉代葛洪《肘後備急方》,已將有關美容內容歸納成“面瘡發禿身臭心惛鄙醜方”專題,涉及令面白色美方藥內服外用各壹首,羊脂、狗脂、白芷、甘草、半夏、烏喙(烏頭)、煎煮夜塗面;酒漬桃花內服.治療面黑令白的有烏賊骨、細辛、栝蔞、幹姜、蜀椒酒漬,入牛髓作粉塗面;羊膽、豬胰、細辛三沸後塗面;茯苓、白石脂蜜和塗面;羖羊脛骨(為牛科動物雄性山羊或雄性綿羊的角 )細搗,雞子白和敷面;白楊皮、白瓜子中仁、桃花搗末內服。

 古人側重外用方治療皮膚色素沈著以達到祛斑瑩面的作用,而且方藥簡單實用,外用方藥主要有雞子與丹砂,茯苓末與白蜜,羖羊膽與酒,生杏仁與雞子白,苦酒煮白術。令人肥白方主要有 2 首內服方,大豆黃合豬脂酒服;幹姜、桂心、甘草,將壹枚雞子放酒中攪送服。此時期的審美重樸實的修飾之美,反對過度修飾,禮比色重。

 2.2 盛唐時期美容方法 唐代對女性的審美表現為美色至上,客觀上迫使女性以修飾為事,唐代是中醫美容的形成時期[1].此時的中醫美容不僅有了理論指導,而且奠定了生理、病理、藥物等方面的基礎,美容範圍比較明確,並已建立專篇,美容藥物也開始從少數宮廷貴人使用而逐漸大眾化,此時的中醫美容已自成體系.唐代孫思邈《千金要方》中特辟“面藥”專章,***收集唐以前美容方劑 81 首;《千金翼方》卷五也載有美容諸方 80 余首,尤其有婦人美容面藥書詳細記載了美容方劑的組成、配制、功效及用法.令面白色美方藥 11 首,劑型規律首先以外用為主,藥物數量較以前多,復雜的可多達 29 種,種類有面脂、洗面藥、澡豆、洗手面方,洗手面方還作妝用(護膚、美膚公用方),內服藥丸 1 首.介質:酒泡;除 1 首洗面藥直接以散劑出現外,其余面脂、澡豆、洗手面方多加豬胰;面脂為增加滋潤、加強鎖水能力會增加動物脂肪如豬脂、羊腎脂、白犬脂、鵝脂;為便於保存和方便使用,醫家將汁劑、散劑合而作餅子,暴之令幹,外用洗手面或者作散劑過篩,豬胰拌和,每旦洗手面;洗手面方夜用後旦以溫漿洗之.藥物規律:按藥物取類比象,以白治黑,此法沿用至今,廣受歡迎,療效確切,主要有白芷、白術、白鮮皮、白薇、白茯苓、白石脂、白附子、白芍、雞子白、白梅肉、白僵蠶、鷹屎白、白檀香;果仁類有土瓜根、蕪菁子、桃仁、冬瓜仁、杏仁、皂莢、栝蔞實、菟絲子、冬葵子;芳香類有青木香、甘松香、零陵香、羌活、細辛、丁子香、沈香、麝香;作妝用的花類有桃花、蜀水花、木瓜花、梨花、紅蓮花、李花、櫻桃花、白蜀葵花、旋覆花、梔子花、苜蓿花、柰花。

 治療面黑令白方***計 7 首,面脂面膏方有 5首,藥味大多 20 余味,另 2 首為含重金屬的面藥。

 在制作工藝上強調加醋或酒漬壹夜,內脂煎煮三上三下,做面脂;面藥側重治療作用,加重金屬類如鉛丹、朱砂、雄黃、水銀霜、胡粉去色素沈著;使用時面藥與面脂和調稠如泥外用,先以澡豆凈洗面後並手幹試,以藥塗面細細熟摩之,強調了按摩在治療中的作用.令人肥白方主要有 2 首內服方,杏仁、羊脂內服,其次是藥味較多的方藥,主要以益氣補血、滋陰健脾藥為主,加酒煎之作丸,簡單而實用.祛斑瑩面類方有 17 首,外治保養為主,其中僅包含 2 首內服方藥。多以散劑作成外膏外用,使用方便,便於儲存和攜帶,藥味多 2~5 味,作面脂外用的藥多在 15 味左右;常常以生菟絲苗汁、雞子白、蜜、人乳或者酒和而敷之,亦可以澡豆洗面後面脂調敷,明旦以溫漿水、豬蹄湯、皂角湯洗面;其中內入少量藥物如烏頭、雄黃、朱砂、胡粉、水銀霜,其做膏前先以醋漬七日以減少皮膚傷害。

 唐代王燾《外臺秘要》是盛唐時期壹部具有特色的綜合性醫書,***載方 6000 余首,匯集了初唐及唐以前的醫學著作.有關美容的內容系統而豐富,該書(卷三十二)有面部面脂藥頭膏發鬢衣香澡豆第三十四門,即可謂中醫美容的專卷,有28類,200多首方劑,凡書中引用書籍都詳細註明出處,保存大量唐以前醫學文獻,為研究中國醫療技術史及發掘中醫寶庫提供了極為寶貴的資料和考察依據.涉及令面白色美方藥內服壹首,兼有去面皺作用,白芷、烏喙、大棗、麝香、桃仁、甘草、半夏、羊脂、狗脂,煎膏外用.治療面黑令白方 2 首,壹方散劑珍珠、光明砂、冬瓜仁、水銀研極細以面脂調為膏夜敷。另壹方為面脂方,細辛、葳蕤、黃芪、白附子、薯蕷、辛夷、川芎、白芷、栝蔞、木蘭皮、豬脂,酒漬後作膏。令人肥白方主要有 1 首內服方,有 24 味藥物,以蜜和為丸,便於儲存,服用方便(此時對美容的重視更多的側重較單壹的作用)。祛斑瑩面方 18 首,除枸杞配生地黃過篩為內服方,其余均為外用方.與《千金方》不同之處在於側重治療與保養的結合,治療時多選擇含有水銀類礦物藥;並將部分方藥兼作粉塗面以美膚;膏劑相較以前用藥少而精煉,強調煎煮的三上三下成膏;看重塗面後的按摩;新加入了白及、玉屑、珍珠、露蜂房、羚羊膽、牛膽、羊膽、阿膠、大豆末、白石脂,以改善面部的光澤瑩潤程度。

 2.3 宋元時期 宋元時期是中醫美容的豐富和發展時期,在女性審美的觀念上,籠罩著病態、瘦峭的氣韻情態,健康自然頓失為陰柔,開闊的胸懷代之以哀婉幽怨的柔腸,女性體態豐滿、儀容典雅的豐盈之美讓位於孱弱纖細的清矍之美.《太平聖惠方》是宋王朝組織編纂的第壹部大型方書,是壹部理論聯系實際,具有理、法、方、藥完整體系的醫方著作,其中在第四十卷中記載了包括頭瘡方、面生瘡方等美容方劑 200 余首.涉及令面白色美方為壹面脂外用方,主要由杏仁、白附子、密陀僧、胡粉、白羊髓、珍珠末、白鮮皮、雞子白,研細,加酒、再入羊髓研細入膏方 8首,澡豆、面脂、內服方均有,澡豆以散劑為主,面脂多酒浸,煎煮後納入動物脂肪或者蜜和,但相對唐而言藥味更少;強調酒浸或溫酒內服;藥物方面,新增了大豆、赤小豆類、瑪瑙、白蠟。祛斑瑩面方有 11 首,藥物補充了膩粉、琥珀末、白面、白礬、英粉、鐘乳粉、雲母粉;並用益母草灰、落藜灰、石灰煮糯米,研細末,加牛乳,再燒而搗末外用,此方有輕微的剝脫作用以達到美白瑩面功效;強調牛乳介質的作用,並在方藥中兼顧去瘢痕作用,尤其是針對痤瘡瘢痕的治療。此期無令人肥白方。

 2.4 明清時期 明清時期是中醫美容的補充和完善時期.《普濟方》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方劑書籍,內容十分豐富,對中醫美容內容做了補充和完善.涉及令面白色美方有 11 首,澡豆、面脂及內服藥均有。出現了蠟脂膏的使用(水清白蠟合牛髓、羊髓、鹿髓的配合),芳香類藥物的普及使用,且於每個方劑內增加了白檀香、乳香;組方上更為精煉、實用;並對單味藥外用內服有了更進壹步的研究,如土蜂未成頭足者炒食之,又可酒漬敷面,或冬瓜子或者萊菔子根內服;動物脂肪少用,另加入了鹿角膠、阿膠,並開始出現了塗面及全身的用法;劑型上以散劑為主,面脂油膩感少,藥味也少,制作上傾向於簡單;痤瘡疤痕也有專方,加入乳香、皂角刺外用。治療面黑令白方 9 首,整體用藥與組方中不采用含重金屬類礦物質,以芳香類藥物、白類藥物、花類為主,面脂、面藥、澡豆都有。其中有壹首內服方強調因時用藥、提高療效,其組成有升麻、白芷、防風、甘草、芍藥、蒼術、黃芪、人參、葛根加生姜和棗,要求早飯後、午飯前取天氣陽氣易升達時服用,在此之前對面部的色斑治療更多的是以外治為主。祛斑瑩面 24 首外用方。單味組方有羚羊膽、蕪青子、菾菜子、山慈菇、白僵蠶、小浮子、橡斛子中仁、冬瓜藤燒灰、丹砂;兩味藥組方有白蘞和白石脂、桃花和杏花、胡粉和黃連、羖羊膽和酒;三味藥組方的有白僵蠶、黑牽牛和細辛,白礬、白丁香和鷹粉,漏蘆、五倍子和黃蘗;余三分之壹方藥藥味也 4~7 味,以散劑作澡豆或者面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