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網遊競技 - 讀後感 讀壹篇文章的

讀後感 讀壹篇文章的

1、《小王子》讀後感

在這次暑假生活中,我仔細閱讀、品味了壹下這本名為《小王子》的書。它講述了“我”——壹位飛行員因飛機故障,被迫降落在無邊無際的撒哈拉大沙漠中,遇見了小王子之後發生的奇妙之遇。後來,小王子離“我”而去,回到了屬於他的星球。“我”也修好了飛機的故障,飛回了自己生活的城市。六年後,“我”非常悲傷。“我”壹直非常懷念“我”們***度的時光。“我”為紀念小王子寫了這個故事。其中也表達了作者對大人世界缺乏想象力和充滿著功利主義而表露出的憂心與無奈。

在故事中,小王子住著的B612號小行星令人不可思議。它上面的生物種類雖然比地球上的少得多,它的表面積也比地球小許多,幾棵巍峨高大的猴面包樹就會占據整個星球,甚至撐破這個星球。但是在這顆小行星上卻沒有大人世界裏那令人窒息的教條之間的沖突、矛盾,對他人也沒有任何成見與偏見,充滿著天真無邪的想法與觀點,還能夠隨意地幻想著這個星球外世界的樣子,探索人生的奧秘。

在生活中,有時,我們不能太講究實際,幻想也會讓人感到身心愉悅,有了前進的目標;有時,我們不能太遵守教條,打破成規也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我們要像那個飛行員以及小王子壹樣,珍惜現有的友誼。我們更要學習小王子的精神,勇於承擔責任,勇於探索未知人生,獲得啟迪。也希望社會中的人們能夠對他人沒有任何成見與偏見,和諧相處,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口號——***創和諧社會而努力吧!(原創)

以下僅供參考:

2、《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壹,很多人都喜愛它。今年暑假,我也喜歡上了它,壹讀就上癮了,每天抱著它,都忘掉了要幹的別的事情。

這本書裏面的內容非常豐富,講述的是東漢末年戰爭時期曹、劉、孫之間的權力鬥爭。主要說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以輔佐漢獻帝為名想要奪取天下;劉、關、張桃園豪傑三結義,名正言順地以漢景帝玄孫的名義要打敗曹賊,成為霸主;孫權割據壹方,也想奪取天下。於是,三國之間不斷聯合,又成為敵人,在打敗所有小國之後正式地對抗起來。最後,曹操的兒子通過智慧和計謀以及劉阿鬥的失勢,和孫權的弱小,統壹了三國。可是沒有想到,司馬懿突然起兵造反,最終順利成為了皇帝。

三國演義的各個人物中,我最敬佩的人是趙雲,也就是趙子龍。他曾經從曹營中救出劉備的兒子劉阿鬥,還為劉備立下了許多汗馬功勞。他壹開始跟隨公孫瓚征討,後投靠劉備。趙雲武力超群,長板惡戰七進七出殺得曹軍聞風喪膽。隨諸葛亮、張飛等人沿江而上作為援軍,為平定益州做出了貢獻。跟隨諸葛亮北伐,單騎退追兵,為蜀漢立下了赫赫戰功。被劉備贊為“壹身都是膽”。因此,我便把他作為自己的榜樣,想要成為壹個有勇有謀的人。

等我看完所有內容,十幾天都過去了。我漸漸發覺,讀書其實也是有趣的,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麽枯燥。我以後要多讀書,這樣就能有更多學識。

3、

讀完《魯濱遜漂流記》這本精彩的小說後,壹個高大的形象時時浮現在我的眼前,他就是勇敢的探險家、航海家魯濱遜。魯濱遜生於比較富裕的家庭,但他毅然拋棄安逸舒適的家庭生活,去實現自己的航海夢想。

壹次,他在去往非洲的航行中,不幸遇上大風暴,全船覆沒,只有魯濱遜幸免於難,飄流到壹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從此開始他的孤島生活。在荒島上,魯濱遜用自己的雙手建立了房屋、籬笆,還學會了做衣服、器具等生活必須品。他把還把山羊、鸚鵡等野生的動物圈養起來,用剩余的壹點種子反復的播種,幾年後,他終於可以吃到了自己的勞動成果。其實學習也是這樣,也有這樣壹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正如哈佛大學的校訓那樣:“忙完春種忙秋水,學習學習再學習。”現在社會,競爭無處不在,我們要懂得只有付出才有收獲,要勇於付出,在戰勝困難的同時不斷取得好成績。要知道“付出鑄就收獲”。 他搭窯造罐,失敗後總結教訓,終於成功。除此之外他還搭救了壹名年輕的土人,並給他取名為“星期五”, 到第28個年頭,魯濱遜發現有壹艘英國船來到該島附近,他幫助船長制服了這艘船上叛亂的水手,才返回英國。

壹些社會的富家子弟壹般都倍受父母的寵愛,經不起各種挫折,就像溫室裏的花朵。其實,艱苦的環境,也會促成人成才。是的,安逸的生活煉不出精幹的水手,平靜的湖面造不出時代的偉人。環境優越,生活舒適,往往會誘發這種惰性,阻礙人們成長;而惡劣的環境卻能激人奮發,使人立誌改變處境,因而促使壹個人成長。有了這種敢於挑戰的精神,不管環境是好是壞,都能創造條件,克服困難成才.否則,優越的環境,會成為滋養惰性的溫床,艱苦的環境會成為淤埋弱者的深淵.而魯賓遜卻依靠自己的能力制作各種食物、用品,簡直不可思議。但重要的是魯賓遜在島上發生意外的驚險事件時做出了正確反應和判斷。他會在逆境中通過自己的想法判斷讓自己的生活條件有所提升,要是他盲目行動,不動腦袋不認真分析情形的話,也許故事的結局就不會是重返故土了,而是陷入了比書中所說的還要差的生活了,甚至會喪命。

只要我們像魯濱遜壹樣,在困境面前毫不退縮,有他那種不畏困難的精神,在絕境中求生的信念,有什麽事情我們不會成功呢?又有什麽事情能比魯濱遜所遭受到的更糟呢?

魯濱遜是個偉大的人,堅毅的人,孤身壹人在這個荒無人煙的孤島上生活了28年。他敢於同惡劣的環境作鬥爭,勤奮勞動,把小島經營得有條不紊。他在逆境中鍛煉了自己,成就了壹番不平凡的事業。 這本書教會我們只有堅持才能勝利,只有實幹才能讓我們擺脫困境,實幹比信念更重要 。

4、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感

近期,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壹書,感觸很深。讀時的心情是隨著保爾·柯察金的成長、命運而起伏。細細品味著這本書,品味著保爾的精神。越發覺得我們應從保爾精神中汲取營養,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記得書中有段名言膾炙人口:”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應該為碌碌無為而悔恨……

差不多沒有壹個人甘心平平庸庸的生活,因為即使是小草也在努力著為春天增添壹絲綠色,希望在春回大地的彩卷上留下自己的身影 。但是卻未必人人都會煉就壹塊好鋼。

那麽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相信大家的腦海裏壹定會出現那烈焰熊熊的煉鋼場面。其實,人生就如同煉鋼!沒有什麽東西是與生俱來的,“鐵”變成“鋼”,只有壹種途徑——煉!有人說保爾是天生的英雄,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是沒有天生的英雄的。保爾之所以能夠成為英雄,完全是由於自身的努力——在戰火紛飛的戰場,面對生與死的考驗,他沒有後退;在疾風暴雪的建設工地,面對常人難以忍受的勞動強度和饑寒,他沒有倒下;在雙目失明、疾病纏身的情況下,面對書稿丟失、身體每況愈下的無情打擊,他仍沒有屈服,終於從壹個出身貧苦的少年,成長為壹名具有崇高理想、高尚品格和頑強作風的***產主義戰士。

人生,可以說是壹段曲折而坎坷不平的路。在人生的旅途中,妳會遇到重重的困難,要去面對失敗的打擊和不被人理解的痛苦,等等。但是,這壹切都是短暫的。在突破障礙、戰勝困難後,回顧走過的道路,我們就會領悟到,那是磨練人生的火焰。多少英雄、偉人,都是在熊熊燃燒的火焰中鍛煉出來的,正如人們常說的:”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和保爾相比,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實在是微不足道的,我們有什麽理由唉聲嘆氣、裹足不前呢?

壹個人只有樹立崇高的理想,造就優良的素質,並有執著的追求,在正確的生活目標,他才不會被生活所拖累,不會被不幸所壓倒,他才會在苦難的熊熊烈焰中堅強起來,成熟起來,去熱愛生活,去充實自己,迎接美好的明天。

當今的社會是競爭激烈的信息社會,知識經濟已初見端倪。從國際社會來看,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的主旋律,國際圍繞經濟和科技展開的競爭日趨激烈,各國都著眼於搶占21世紀發展的制高點,這就使我國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新的挑戰。中國“趕上時代”的步伐正在加快,這就使我們中華民族面臨著走向全面振興的機遇和挑戰。國家需要學識淵博、意誌堅強、處事果斷、敢於創新的人才。所以,我們別無選擇,只能是跨越知識的坎坷,勇往直前!

21世紀的鐘聲已經敲響,我們站在新世紀的門檻上,尋找往日的英雄情結,重塑“保爾精神”,意義非同小可。為了我們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讓我們以保爾為榜樣,去煉就人生,樂觀地擁抱未來吧!

“人最寶貴的東西就是生命,生命屬於我們只有壹次而已。人的壹是生應該這樣來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過去的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他在臨死的時候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保爾·柯察金的內心獨白

5、讀《童年》有感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童年,不管它是快樂的,還是令人厭煩的,它都使我們壹生難以忘懷。童年反映了我們兒時的喜怒哀樂,我想這麽些個喜怒哀樂早已在我們幼小、純潔的心靈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麽,《童年》這本書中的小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又是怎樣令人忘懷,令人感慨的呢?

讀過《童年》的人都了解,它反映了主人公阿廖沙在父親去世後,隨母親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過的歲月。

阿廖沙在幼年時,父親就永遠地離開了他,不得不使他感到孤獨寂寞,也不得不讓人產生憐憫之情。幸好阿廖沙的外祖母非常疼愛他並且經常講述優美故事來使他受到熏陶。可同時,他也親眼目睹了兩個舅舅為奪得家產爭吵打架,明爭暗鬥以及在生活瑣事上表現出來的自私、貪婪。這種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善與惡、愛與恨早已在他的心靈上留下了記印。

童年是每個人漫漫人生的開端,兒童的心靈、思想是天真無邪的。平常的人和事物都會影響到兒童。如果受到了好的影響,那麽會使人壹生受用。反之,則會讓人喪失目標、困惑迷惘。這就好像壹個人做某壹件事情,如果連開頭都把握不好,那麽後面又怎會很好地繼續下去呢?

阿廖沙寄住在外祖母家時又接觸到了壹種小市民的社會生活,而這個階層的人的所作所為令人不堪。,甚至令人感到厭惡。然而,阿廖沙單純、完美的心靈並未受這些消極態度的同化,始終保持著自己高尚的思想。這種思想貫穿了他的壹生,體現了他所有的內在美。阿廖沙的童年就是如此,讓人不由得在同情他的同時產生壹種敬佩之情。

童年屬於妳,同樣也屬於我。當我們在內心感到空曠時,回想壹下童年時代的自己,它會凈化妳的靈魂,讓妳生出無限感慨。

6、讀 《格列佛遊記》有感

長假裏,我讀了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遊記》,小說以辛辣的諷刺與幽默、離奇的想象與誇張,描述了酷愛航海冒險的格列佛,四度周遊世界,經歷了大大小小驚險而有趣的奇遇。

遊記中小人國、大人國裏光怪離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然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171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巧訪了荒島上的慧因國,結識了具有仁慈、誠實和友誼美德的慧因。在慧因國的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這樣的字眼,人們更不理解它的含義。他們不懂什麽叫“懷疑”、什麽是“不信任”,在他們的國度裏壹切都是真實的、透明的。

格列佛在慧因國裏度過了壹段美好的時光,他完全融入這個社會,以致於與暗喻人類的耶胡交往時形成強烈的反差,因為他們總是以懷疑的眼光看待他的誠實,使他感到失落,對人類產生了極度的厭惡。

我很羨慕文中的主人公有幸能到慧因國,慧因國是我們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境地,在這裏妳不需顧慮別人說話的真假,而在現實的世界,有著太多我們不願看到的事情常常發生:有人用花言巧語騙取別人的血汗錢、有人拐賣兒童謀取暴利、有人甚至為了金錢拋棄自己的親身父母。難怪我們的老師、長輩從小就教育我們要提高警惕,不要上當受騙。這與我們提倡的幫助他人、愛護他人是很難統壹的。當我遇到有困難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時,我遲疑;當有人替我解圍時,我不敢接受。這些都讓我內心感到痛苦、矛盾,無所適從。既妨礙了我去“愛”別人,同時也錯過了別人的“愛”,在難道不是壹種悲哀嗎?

我期盼著有壹天我們的社會也像慧因國,孩子們的眼中不再有疑慮,教育與現實是統壹的。我願為此付出努力,也希望大家與我壹道,從自己做起,從現在開始做起,讓這個社會多壹點真誠、少壹點虛偽。

7、讀《朝花夕拾》有感

“三味書屋後面也有壹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裏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餵螞蟻,靜(轉載自第壹範文網,請保留此標記。)悄悄地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裏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裏便大叫起來:‘人都到那裏去了?!’……”

“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拍的壹聲,從後竅噴出壹陣煙霧……”

我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著發處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間,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註意,鉆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後與玩伴壹起捕鳥,但由於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幹著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優質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壹切感受都是那麽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許是引起了我心中的***鳴吧,真不懂自己怎麽會那麽喜愛《朝花夕拾》中的壹篇,尤其是作者以壹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充滿激情。

魯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現了他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熱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著,這正是兒童特有的。曾幾何時,我已經遠離了童年,進入了少年,每天都在這忙忙碌碌的學習之中,紛紛撓撓的生活之中。但我自己認為自己還是壹個稚氣未脫的孩子,有時還做著甜美的童年之夢。回憶起那些童年瑣事,還時常記憶猶新、忍俊不禁。我家原屬市郊,附近有壹大片田野,小時候,總去那裏享受著春日的陽光,秋日的清風,還有那片總被我采得壹朵不剩的油菜花,我沈醉在大自然的懷抱之中;小時候,每天壹吃完飯嘴都不擦就去鄰家串門子,和小夥伴壹起去吃豆腐花,壹起去田野裏玩,時不時還跌進泥坑變出個“小泥人”,采了各式各樣的花,又生怕主人找來,就把花藏在樹洞裏,壹會兒回去花早就枯萎了,但我仍沈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而如今,田野上造起了樓房,我和小夥伴都在為自己的前程努力著,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親切,也少了許多自由,但我仍沈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而如今,因野上了造起了樓房,我和小夥伴們都在為自己的前程努力著,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親切,也少了許多自由,但我仍舊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無論現在能否實現。這也許就是我和幼年魯迅的相似之處吧,使我在讀過文章後有了這麽多感動。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瑣的記憶,倒不如細讀壹下《朝花夕拾》,體會壹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壹起熱愛自然,向往自由。

8、《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

書中有4個“人物”——兩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兩個小矮人“哼哼”“唧唧”。他們生活在壹個迷宮裏,奶酪是他們要追尋的東西。有壹天,他們同時發現了壹個儲量豐富的奶酪倉庫,便在其周圍構築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後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見了!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使他們的心態暴露無疑:嗅嗅,匆匆隨變化而動,立刻穿上始終掛在脖子上的鞋子,開始出去再尋找,並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鮮更豐富的奶酪;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對變化卻猶豫不決,煩惱叢生,始終固守在已經消失的美好幻覺中追憶和抱怨,無法接受奶酪已經消失的殘酷現實。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唧唧終於沖破了思想的束縛,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重新進入漆黑的迷宮,並最終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卻仍在對蒼天的追問中郁郁寡歡……

"奶酪"自然是個比喻,代表我們生命中的任何最想得到的東西,它可能是壹份工作,也可能是金錢,愛情,幸福,健康或心靈的安寧等等。

生活在這樣壹個快速,多變和危機的時代,每個人都可能面臨著與過去完全不同的境遇,人們時常會感到自己的"奶酪"在變化。各種外在的強烈變化和內心的沖突相互作用,使人們在各種變化中茫然無措,先是追問——到底是誰動了"我的奶酪"?然後對新的生活狀況無所適從,不能正確應對並陷入困惑之中難以自拔。如果妳在各種突如其來的變化中,總耽於"失去"的痛苦,"決定"的兩難,"失望"的無奈……那麽生活本身就會成為壹種障礙。生活的迷宮很大,妳會滯留在其中壹角安身立命,久了,年紀漸長,就"懶得變動",或者是"沒有勇氣和激情"再去變動和追尋。

我喜歡這本書,因為它是壹個可愛的故事,輕松愉快地便澄明了混沌的生活。當壹位被變化所困惑的人坐在壹面骯臟的鏡子前,希望看清自己的真面目而不得時,《誰動了我的奶酪》就像壹位智者,用壹條白毛巾從容不迫地擦去鏡子上的汙跡,讓困惑者真正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